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后续影响观察◆文/王国臣(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助研究员)

  • 更新日期:114-10-20

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于2025年4月,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Powers Act, IEEPA),对211个国家与地区加征对等关税(reciprocal tariffs),平均税率达16.7%,希冀借此平衡货贸失衡。台湾更首当其冲,遭课32.0%。

历经90天的磋商期,美国于7月敲定对等关税暂订税率。如图1所示,台湾在内的27国,因巨额货贸顺差且未取得共识,遭课18%—41%。40国因达成协议或仅微量顺差,课以15%。91个逆差国课以10%。本文将剖析对等关税的后续影响。


图1美国对等关税.jpg

美国经济深受对等关税冲击

美国货贸进口年增率,由2024年的6.1%窜升到2025年第1季的26.3%。此后稳步走弱,前7个月降至11.5%。货贸逆差年增率,亦由14.9%窜升到67.5%,再降至23.2%。加征关税预期引发急单效应;惟对等关税过于凶悍,抑制各国对美出口。

对等关税亦冲击美国内需动能。前7个月,餐饮零售销售额年增4.3%,连续3个月减缓。消费疲软又削弱投资意愿。7月工业产能利用率仅77.5%,低于80.0%的长期趋势线,凸显企业经营愈趋保守。(见图2)


图2美国经济动能.jpg

受此影响,8月底,美国失业率达4.3%,连续第2个月走扬,且创2021年11月以来新高。就业市场紧缩加大减薪压力。8月私人非农受雇员工的平均时薪年增3.7%,较上月减缓0.3个百分点。预期收入缩减,又加剧消费颓靡。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CPI)年增率由4月的2.3%,持续爬升到8月的2.9%,逼近15个月以来的峰值。8月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t price index, PPI)亦年增2.6%,较上年同期加快0.5个百分点。美国已面临停滞性通货膨胀(stagflation)。(见图3)


图3美国劳动市场表现与物价水准.jpg

更严峻的是,美国8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 PMI)仅48.7%,连续6个月低于50.0%的景气荣枯线。消费者信心指数(consumer confidence index, CCI)亦连续半年低于100点,深陷衰退区间。易言之,美国民众看淡经济前景。

市场情绪也趋低落。8月道琼工业平均指数(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 DJIA)年增11.0%,低于上年同期5.1个百分点。10年期公债到期殖利率则持续震荡,由1月的4.63%降至3月的4.28%,再回升到5月的4.42%,8月又跌至4.26%。(见图4)
 
图4美国景气预警.jpg

财经M平方(MacroMicro)的追踪显示,8月美国经济衰退机率为38.0%,连续第7个月攀升,并创2020年7月以来新高。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hicago Mercantile Exchange, CME)亦指明,降息机率暴增79.7个百分点,创川普就任以来新高。

经济低迷冲击川普民意。川普施政满意度由2月的高峰(49.7%),持续下探到8月的45.1%。3月支持度已呈现死亡差交,且差距持续扩大到8月的6.7个百分点,隐含民众不满对等关税的负面冲击。(见图5)


图5美国政经风险.jpg

台对美出口持续扩张

2025年前7个月,台湾对美货贸出口1,032亿美元,占美进口总额的4.9%,较2018年美中关税战爆发初期上升3.1个百分点,居主要竞争国之冠。印度、韩国、马来西亚与印尼亦有所成长。中国大陆、日本与欧盟则同步衰退。(见表1)


表1台湾与主要竞争国对美货贸出口.jpg

前7个月,台湾对美货贸顺差726亿美元,占美逆差的8.7%,较2018年上升7.0个百分点,居主要竞争国之冠。韩国与印度紧追在后,欧盟与印尼亦有所成长。中国大陆、日本与马来西亚则联袂衰退。(见表2)

表2台湾主要竞争国对美货贸逆差.jpg

前7个月,台湾对美中间财与资本设备出口763万美元,占美相关商品进口的5.3%,较2018年上升3.2个百分点,居主要竞争国之冠。欧盟、印度、韩国与印尼亦有所成长。中国大陆、马来西亚与日本则同步衰退。(见表3)

表3台湾主要竞争国对美中间财出口.jpg

前7个月,台湾对美资通讯产品出口815万美元,占美相关商品进口的17.8%,居主要竞争国之冠,此部分系受《资讯科技协定》(Information Technology Agreement, ITA)的零关税保障。其次是中国大陆,占比为11.6%。其余6国的占比,皆低于一成。(见表4)

表4台湾与主要竞争国对美资通讯产品出口.jpg

结构失衡 台湾经济隐忧

对等关税带给美国每月平均265亿美元的财政收入,更成为围堵中国大陆的利器。7月宣布对等关税的同时,美国增订经第三国转运产品,再加征40%的关税。美英贸易协议亦明订,华府可否决中资企业对英国的投资案。

惟美国国际贸易法庭与联邦上诉法院接连裁定,川普政府无权援引IEEPA,对各国加征关税。对此,美国财政部拟改采《1930年关税法》(Tariff Act of 1930)的338条款,加征50%的关税;加征税率幅度还高于对等关税(41%)。

问题是,338条款无法扩及绕道进口关税。芬太尼(Fentanyl)关税与次级关税(secondary tariff),以及对采购委内瑞拉与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加征25%的关税,亦源于IEEPA。更遑论川普欲对去美元化(de-dollarisation)的国家,再加征100%的关税。

即便最高法院维持原判,川普很可能继续援引IEEPA违法征税。因为各国并非该案原告,恐难收回已缴纳的关税。考量美国消费市场与国际政治权力,各国赴美求偿机率极低,甚至持续上缴判定违法的对等关税。

综合上述,对等关税实为政治议题,后续发展端视川普意志。诸多数据表明,美国经济初露颓象,且面临停滞性通膨。对此,白宫或将减轻征税力道,拯救低迷的支持度,亦不排除再拉高税率,迫使各国企业赴美投资。

最后,对等关税存续与否,无碍台湾对美出口扩张。因为17.8%为零关税的资通讯产品,且5.3%为中间财与资本设备。惟货贸失衡,恐促使华府不断垫高关税。资通讯业的关税成本,将由其他行业承担。结构失衡才是台湾经济的隐忧。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