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手记》在省与值之间 寻找生活的平衡点
- 更新日期:114-08-13
从川普掀起关税保护浪潮,到中国大陆经济疲弱不振,再到台湾年轻人面对薪资停滞的双重夹击,「省钱」已非生活选项,而是一种默认的生存策略。
以美国为例,供应链尚未重组,关税先行上路,导致企业成本上升,引发裁员潮,陷入保守消费的恶性循环。中国大陆青年失业率飙升,「极限低消费」成为共识,不外食、不社交、精算优惠码,每笔开销经过层层心理辩证,即使文旅3.0蓬勃发展,仍难掩消费疲乏困境。与此同时,台湾年轻人则在「月光族」与「刷卡生活」苦练平衡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学会精准分配与妥善安排。「省」,不只是少花,而是花得其所,确保每笔支出发挥最大效益。
本期《交流》杂志以「省钱大作战」为主题,从多元面向提供观察视角,引导读者在经济压力下重新检视生活优先顺序。看似全面紧缩的氛围,其实蕴藏价值观的转变:人们选择「不随便花」,进而改变文化与社会的实践模式。
这样的转向,在运动风潮尤为鲜明。马拉松在两岸蔚为风潮,发展路径大相径庭。中国大陆催生大量赛事,却频繁出现管理混乱与品质不一问题;台湾重视制度设计与在地文化的融合,不仅成为全民运动,更转化为城市行销与公共治理的缩影。2025年双北世界壮年运动会上,90岁跑者与素人携手演绎「活力不设限」的理念,象征运动不再只是竞技,而是跨世代共享的生活语言。
同样的思维蔓延至饮食文化。办桌文化过去讲求人情味,一锅烧、10人桌,总铺师利用有限资源煨出满桌佳肴;新世代总铺师则擅于控管成本、设计菜单,不追求昂贵食材,而是在刚好的分寸中,勾勒味蕾记忆。从「便宜」到「值得」,转变的不只是食材与形式,而是生活价值的重塑。
「省」,并非单纯地不花,而是拒绝无效与廉价的浪费。台湾以真诚细腻与在地情感累积出独有能量,无论是台南400的城市叙事、故宫与LINE FRIENDS的跨界合作,或是巷仔 Niau的角色IP,展现「文化消费」的价值传承。反观中国大陆,文创市场快速扩张,却因山寨问题与品质不一面临信任危机。台湾地小人稠,却在细节中见深度,以人本为核心,在有限资源中展现真正的价值。
这种价值在人对待动物的态度上一览无遗。台湾对动物福祉的重视,让每一笔支出不只是宠爱,更是价值实践与情感投入;中国大陆虽有庞大宠物市场,却浮现「宠物贷」与监管不足乱象,提醒我们拒绝无谓的支出与伤害。
「省钱」,是一场关于「够用、刚好、值得」的社会再定义。台湾与世界一样,正在这波省钱浪潮中,学习如何花得其所。在这场看似节省的「战争」中,最难的不是「如何省」,而是「省下来如何使用」。正如政府推动主权基金,打造国家级投资平台,展现善用资源、积极应对的决心,或许正是这个世代最真实可贵的财富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