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关税通知信寄出 掀起全球节俭之风◆文/廖珪如(媒体工作者)
- 更新日期:114-08-13
自美国总统川普对全球发动对等关税以来,全球经贸受到冲击,投资市场震荡使得节俭成为全球民众的「课题」。7月4日美国国庆日出现一波涨价潮,根据美国国会最新报告,今年美国民众在国庆日举办烤肉派对时,啤酒、户外折叠椅及烤肉工具等商品价格可能比往年更高。分析显示,自川普今年4月宣布大规模关税措施以来,典型烤肉派对采购所需食品杂货的总成本已呈现年化12.7%的涨幅。
该报告由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的民主党少数党办公室编制,根据消费者物价指数中最受欢迎的10人份夏季烤肉食品与饮料品项进行统计。报告指出,自4月以来,美乐啤酒(Miller Lite)及科尔斯啤酒(Coors Light)的 6 瓶装价格各自上涨超过13%。针对进口啤酒,Peroni Nastro Azzurro 上涨 10.5%,Modelo Especial上涨9.5%。此分析利用沃尔玛的最畅销品项作为追踪对象,并透过价格查询网站AisleGopher,统计4月1日至6月26日间的价格变化。
关税推升价格 民众荷包撙节
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与川普4月宣布对进口啤酒及空铝罐征收25%关税有关,该政策在6月初进一步将进口铝材的关税提高至50%。包括Modelo母公司Constellation Brands在内的啤酒品牌已表示,铝材成本上升正侵蚀公司利润。另外,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5月发布的报告也指出,今年10人份烤肉派对成本上涨4.2%,首次突破100美元大关,其中牛肉价格上涨是主要推升因素之一。
与荷包不成正比的是美国总经数据,部分6月数据表现不甚理想,6月美国供应管理协会制造业指数虽小幅回升至49.0,仍处萎缩区间,且订单下滑,多数厂商反映「不确定性极高」,特别是关税政策未明,抑制资本支出与全球销售。6月ADP(Automatic Data Processing, 非官方的就业调查)就业人数减少3.3万人,且美国硬数据跌破零轴之下,显示实体经济表现将走弱,消费者信心低迷,消费意愿趋于保守,预期未来将出现消费降级;同时,企业获利也会受到负面冲击,加重劳动市场颓势。
美国企业进入转型与阵痛期,全球第4大车厂 Stellantis 宣布在美裁员900人,以应对需求疲软与成本高涨压力。星巴克则大砍1,100个职位,理由是营运调整与原物料和包装成本增加;可口可乐公司亦在2025年第一季财报指出,铝罐成本因关税影响大幅上升,迫使公司调整产品售价以转嫁部分成本。
根据美国商会2025年4月调查,高达37%的企业表示因关税与通膨压力暂缓或取消在美投资计划,另有45%正评估产线外移至低关税或低能源成本国家,反映高关税虽意图强化美国制造业基础,但短期内却导致企业投资信心与生产链布局更加谨慎。
消费信心低迷 节俭主义抬头
高关税与通膨交织下,美国家庭开始收紧荷包,根据皮尤研究中心2025年2月调查,62%美国成年人比去年更积极寻找折扣与促销资讯,48%表示减少非必需品支出,改以自制餐饮、DIY等方式降低日常开销。在「美国版PTT」之称的Reddit论坛上,一篇讨论如何在高关税时代省钱的热帖吸引逾2万则留言、10万个赞,民间节俭风潮可见一斑。
零售商也顺势调整策略。沃尔玛、Costco等业者强化自有品牌与折扣促销,抢攻精打细算消费族群。二手交易平台如Poshmark、eBay活跃卖家数在上半年分别成长23%与18%,共享经济服务需求亦同步攀升。
根据消费者金融保护局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使用「先买后付」(BNPL)贷款购买杂货的美国人激增,部分低收入家庭甚至拖欠贷款。为留住焦虑的美国消费者,雀巢、联合利华等大品牌被迫放缓价格上涨,零售商自有品牌则趁势崛起,抢占市场份额。妙的是,为让大家「买起来放」,杜蕾斯保险套制造商在第一季度北美仅将价格上涨0.9%,相比之下,同款在欧洲上涨3%,新兴市场为3.9%,只为抢攻撙节的美国消费者。
关税效应外溢 欧洲苦不堪言
美国高关税政策效应也影响欧洲,特别是被誉为经济火车头的德国,根据Creditreform 2025年3月报告,2024年德国企业破产案达22,400起,2025年预计将再增长25%至30%。汽车、钢铁与机械业首当其冲,除美国关税冲击出口外,俄乌战争延续推升能源成本,让制造业利润被进一步压缩。尤其在日铁并美钢后,欧洲钢铁业受创,捷克奥斯特拉瓦Vitkovice Steel的发言人指出,高关税与能源成本叠加,让汽车、家电等产业链「苦不堪言」。《金融时报》引述欧洲产业协会说法称,若高关税不调整,欧洲制造业恐面临结构性弱化风险。
根据路透社2025年4月28日发布的调查,逾300位经济学家在 4月接受访问,涵盖近50个主要经济体。结果显示,6成受访者认为2025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属「高」或「非常高」,92%认为美国关税政策对商业信心产生负面影响。全球 GDP成长预测亦从原先的3.0%调降至2.7%(IMF同期预估约2.8%),反映市场对保护主义外溢效应的担忧。
节俭成为常态 市场面临考验
节俭消费风潮与高成本压力正重塑零售与产业结构。数位价格标签、动态定价系统被广泛采用,以即时反映成本变动。但此举也引发社会对「科技剥削」的质疑,部分美国州议员已提案限制零售商调价频率,防止利用天气、节日等短期因素作为涨价借口。
供应链方面,美国企业为控制成本与因应关税政策,积极评估将中低阶制造移往能源与税负较低的国家。根据美国商会调查,中小制造业者尤其倾向转往墨西哥、越南与印度等新兴市场,此波重组可能加速全球供应链去中心化趋势。
高关税、能源成本与地缘冲突交织下,全球消费市场难以回到过去的扩张模式。节俭行为成为消费新常态,并带动市场、企业与政府面临结构性挑战。未来数季若关税政策无法调整、能源价格持续高涨,各国政府将面临民生压力与社会不满情绪升温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