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闷经济」隐忧浮现◆文/陈壹贞(媒体工作者)
- 更新日期:114-08-13
美国总统川普的对等关税让全国紧张万分,若关税提高,台湾全年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增率可能会从现行的1.4%多大幅上升到2.5%左右,冲击民众的日常生活。媒体已经预估,如进口零食、化妆品、电器、汽车甚至汽油等能源价格都可能变贵,各种生活开销都会大幅增加。
关税山雨欲来 薪资升幅小、物价恐飙
其实近年来,台湾的经济数据表现颇为亮眼,根据行政院主计总处统计,2024年台湾经济成长率4.84%,是亚洲四小龙之首,出口动能强劲、半导体产业领先全球、外汇存底稳定成长。然而,这些宏观经济数据却与多数民众的真实感受形成鲜明对比。许多台湾人普遍感受到薪资成长缓慢、物价上涨、年轻人买不起房,这种「经济数据好看、民众生活无感」的经济现象,被外界称为「闷经济」。
台湾的平均薪资多年来呈现缓步上升,从2024年5月起,薪资成长速度才连续13个月超过通膨,但在此之前,通膨的比例通常都「吃掉」了经常性薪资的涨幅。尤其是青年族群,普遍起薪偏低,长期陷入「低薪难翻身」的困境。
除了通膨之外,台湾主要都会区如台北、新北、台中、高雄等地的房价更屡创新高,即使政府祭出多项房市打炒政策,房价居高不下。据内政部最新资料,2024年第四季的房价所得比10.76倍,台北市更突破16倍,远高于国际合理水准。高房价使得年轻人难以安家,生活开销被严重压缩。
应对闷经济 小资族出招省钱
在闷经济的氛围下,民众的生活与消费型态出现3大转变。首当其冲的当然是旅游、娱乐业,虽然疫情后出国旅游回温,但整体娱乐、购物支出成长缓慢,交通部4月底针对对等关税影响与旅游业者开会,当时业者就反映,虽然关税没有直接冲击,但因对景气不确定性,民众会降低旅游消费意愿,团体旅游行程的报名率较去年下降8%,也有1/3的企业奖励旅游还在观望。
其次,副业与斜杠经济兴起,许多年轻人选择兼职、创业、经营自媒体等方式增加收入来源,弥补正职收入不足。根据薪资查询平台《比薪水》今年4月最新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2025年台湾非典型就业人口比例已达17.4%,其中兼职最多,占9.7%,也就是说,每十位受雇者中,就有1人并非正职,甚至在18至24岁族群中,近半数选择非典型工作型态。
第三,青年的婚育也受到闷经济影响,高房价与低薪影响年轻人的结婚意愿,形成少子化与老龄化加剧的恶性循环。早在2021年青平台就公布过「国人婚育意愿大调查」,当时就有高达8成以上受访民众同意,「收入太低」及「房价太高」会让人不想结婚、生小孩。
除前述三大影响外,平时在社群软体Threads上也可看到,不少台湾网友分享所谓「省钱小妙招」,例如推荐在餐饮业上班,因为好处之一是大多都有供餐可省下更多伙食费;或分享如何抢到好吃的超商i珍食(打折即期食品)、讨论除了超商哪里还有打折划算的即期商品可买。
此外,分享省钱绝招、如何脱离月光族的贴文,也都会获得网友热烈回响,贴文转载数、互动数都很亮眼,成为不少公众帐号赚取贴文的关键字密码,这反映台湾网友对这类省钱话题的浓厚兴趣,以及其背后更深沉的闷经济因素。
政策多管齐下 扭转「闷经济」成「暖经济」
为了改善长期的闷经济氛围,政府推动各面向的改善措施,针对观光不振,观光署提出的美国关税因应作为包含延长消费金抽奖活动;宣传台湾为多元主题目的地,主打高性价比、安全与文化深度;精准行销高价值客群;提供促销与旅游优惠;推出优惠活动串联游程;滚动调整国旅行销期程;辅导产业数位转型及推动低碳旅游;适时启动提振国旅措施等8大作为。
改善协杠经济、兼职的部分,政府著手调升基本工资,希望带动民间企业加薪,改善低薪困境,并推动「薪资透明」与「数位转型」提升劳动价值。
至于青年婚育受影响,政府规划推出婚育宅政策,行政院长卓荣泰在今年5月宣布此一政策,强调单身民众住在青年住宅或社会住宅,一旦要结婚、生子,租金补贴将再加码,且生1胎就加50%,再生1胎再加50%;内政部则指出,会以补贴金额加码、申请资格放宽、增加补助项目、优先入住社宅4大方向,协助青年安心成家。内政部进一步指出,且未成年子女不一定都是婚生,只要育有未成年子女都会列入。
此外,蔡英文政府执政期间,育儿津贴与托育资源的预算也逐年有感加码,不只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也竞相提升补助,并放宽设籍条件,目的就是希望鼓励年轻家庭多生育、给年轻家庭更多资源与制度上的支持。
至于对等关税可能带来国内民生消费与就业的进一步冲击,政府也盘点因应措施,除了一大部分是针对产业的补助外,劳动部也匡列百亿元预算推出4大协助方案,针对参训劳工薪资补助、事业单位补助,并协助受冲击劳工再就业、青年接轨职场等,目标希望稳住台湾就业市场。
政府、企业与民间社会 携手解决分配问题
台湾的闷经济并非单一问题,而是结构性矛盾的总和。在经济表现不错的情况下,民众却觉得闷,反映出「生活与数据脱节」的社会现象,会进一步影响选民对政府的施政评价。当人民感觉政府无法改善薪资、房价与生活成本问题,容易产生「体制失能」的情绪,甚至助长民粹与社会对立。
总统赖清德在今年元旦演说当中提到,政府要持续均衡台湾,落实世代正义,让全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果实。赖清德当时承诺,会继续推动减税、扩充租金补贴的户数、推动「长照3.0」提供长辈更完善的照顾。他也说,政府要扩大投资公共建设、发展地方的特色产业,来缩小城乡与贫富差距,让人人都可以安居乐业。
这显示政府确实注意到分配的问题,毕竟唯有让经济成果真正回馈到多数民众手中,强化社会流动性与公平性,台湾才能摆脱「数字成长、感受贫瘠」的困境。未来的关键,不仅是GDP的数字,更是人民是否过上更有尊严与希望的生活。政府、企业与民间社会必须携手,才能让「闷经济」转变为「暖经济」、重拾社会的信心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