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汇率变动下的台商 营运策略与财务韧性◆文/李沃墙(淡江大学财金系教授)

  • 更新日期:114-08-13

2025年以来,全球经济环境面临多重冲击与转变。首先,美国联准会(Fed)在2024下半年逐步调降利率,导致美元相对走弱,亚币如新台币、韩元与人民币则呈升值趋势。其次,全球地缘政治风险持续升温,尤以美中对抗愈演愈烈、俄乌战争持续、中东危机与台海局势不稳等,使全球贸易与资本流动面临高度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企业经营风险的,还包括川普上任后宣布实施的「对等关税」(reciprocal tariffs)政策。

台湾作为全球供应链的关键角色,不论中国大陆或是东南亚等地台商,无可避免受到波及,不仅部分出口订单转单减少,亦可能因转嫁关税成本导致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下降。在这些变数交织影响下,汇率变动成为台商不可忽视的关键风险之一。面对种种压力,台商如何调整其营运与财务策略、运用适当的避险工具、重新配置供应链与市场,并建构具韧性的财务体质,至关重要。

国际汇率变动对台商的影响

汇率变动的影响可说是「双面刃」,当前汇率波动对台商构成多重挑战,影响层面广泛而深远,以制造业与科技业为主的出口型企业首当其冲。若台币升值,无论是设厂于中国大陆或东南亚的台商企业将海外获利汇回台湾,不仅实际汇回金额打折,亦压缩再投资或股利发放的空间。

例如,台币兑人民币升值,在中国大陆布局的台商,等同相同数额的人民币在汇回台湾时转换成新台币的金额减少,导致实际收益缩水。若企业营运重心是中国大陆的内销市场,则人民币贬值将削弱当地民众的消费能力,对中低收入族群影响更巨,导致产品销售疲弱、营收下降。

此外,当人民币走弱时,台商在当地持有的不动产、生产设备及子公司投资的帐面价值可能出现减损。对于母公司在台湾的企业,每每台币强升,最直接受冲击的产业为半导体、电子零组件与资通讯、工具机等厂商,金融保险业也难逃巨额汇损命运。今年4月新台币仍在33元附近,但因美元资产遭抛售、美元走贬、热钱流入及出口商抛汇等因素,5月初新台币开始急升,单月大涨2.088元、涨幅6.98%,为1989年以来最大单月升幅。进入6月还是升不停,在预期升值的情况下,新台币在627日以29.140元开出后持续走升,盘中升破29整数关卡,甚至升至28.904,出口商普遍面临巨额汇损,哀鸿遍野。根据央行统计(如表1),截至630日,台币自2023年底与2024年初起分别升值2.79%9.63%,居亚洲货币之首。

图片.jpg​​​​​​​

台商因应汇率与地缘风险的营运策略调整

(一) 强化汇率避险机制

在汇率波动剧烈的情境下,企业运用金融避险工具成为不可或缺的策略。然而,避险工具的使用需兼顾成本与效率。许多毛利率低的中小企业碍于成本考量或人力及资讯不足,往往仅采用自然避险,效果有限。因此,提升企业对汇率风险的财务敏感度与避险工具的认识,进一步使用远期外汇、换汇选择权(FX Options)及外汇换汇交易(Currency Swaps)避险,提高避险绩效,有其必要。

(二) 供应链在地化与多元化布局

台商过去多年依赖中国大陆作为制造基地与出口平台,但在美中贸易战与后疫情时代的推动下,已有不少企业进行「去中化」或「中国+1」策略,将生产重心逐步移至东南亚、印度或拉丁美洲等地。不仅降低地缘风险,也有助于分散汇率与成本压力。然而,川普实施对等关税,促使台商重新布局,供应链的「近岸化(Nearshoring)」与「在地化(Localization)」成为趋势。

(三) 著重品牌价值提升

强化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品牌价值是一场长期且整合性战略,从产品设计、行销沟通到企业治理皆须同步进行。对台商而言,从「代工思维」转向「品牌思维」,是走向全球市场、增加企业溢价能力的必经之路。换言之,因应汇率与地缘政治风险变局,台商除需重构市场布局策略外,也应著重自有品牌发展,提升议价及竞争能力,提高毛利率、营益率,以降低外部汇率波动与关税冲击。

强化财务韧性与抗风险体质

(一) 健全资本结构与现金流管理

财务韧性的核心在于稳健的资本结构与充沛的现金流。升值压力不仅减少台币换汇收益,也提高了海外并购、原物料采购与海外投资的成本。因此,企业需谨慎控管负债比率、避免短期负债过高与外币部位未避险等问题。此外,强化营运现金流的稳定性,透过精准的收付款管理、库存控制与资金管理机制,有助于提升企业面对突发风险的应变能力。

(二) 善用AI强化财务韧性与风险控管

处在全球AI浪潮,对台商而言,AI并非取代人,而是成为强化财务体质的加速器。在后疫情与高变动的国际环境下,应善用AI进行预测、监控、控制、优化,建构具抗压性的财务韧性体系,并由「因应风险」迈向「预见风险」与「转化风险为竞争力」。

(三) 风险管理纳入公司治理架构

面临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升高,许多领先企业已将风险管理纳入公司治理机制的一部分。例如设置风险管理委员会、定期进行风险评估与压力测试(stress testing)、建立风险预警系统等,不仅提高整体敏捷性,也能提早辨识汇率、利率、地缘政治等潜在威胁。资源不足的中小企业,应善用政府中小企业处、商会或学研机构的风险管理训练与咨询资源,强化风险管理应变能力。

(四) 政府提供相关协助

如上所述,不少中小企业台商缺乏资源,建议政府可推动与银行或智库合作设立「避险诊断服务」,协助中小企业制定适合的避险策略,透过税负优惠、租税抵减等措施,鼓励台商升级生产能量与科技含量。

总而言之,汇率波动与地缘风险正改写全球经济游戏规则,促使台商从短期利润转向长期风险控管与永续经营模式。面对新台币升值、美国政策转向、中国大陆市场转型与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升高,台商唯有及早建立避险策略、多元化市场与供应链布局,深化财务治理体质,方能在巨变中站稳脚步,强化自身财务韧性,迎向充满挑战与机会的未来。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