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时代「情感出口」两岸宠物经济正当红◆文/蔡仪洁(媒体工作者)
- 更新日期:114-08-13
两岸均面临高龄化、少子化双重挑战,「毛小孩」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陪伴,带动宠物经济快速成长。台湾从动物福利出发,强调制度完善与人宠关系的深化;中国大陆拥有庞大市场,带动产业蓬勃发展,但也衍生监管不足与消费风险等问题。
台湾饲主新态度:除了照顾,更多尊重
过去,多数台湾饲主将宠物视为家庭附属角色,随著观念转变,「牠是我的家人」逐渐成为主流,不仅关心基本照护与情绪,更重视动物的个性与尊严。
从行业转变可见端倪,行为训练师如今正走向「行为治疗师」角色,强调瞭解动物心理、回应行为问题,而非仅是强制性「训练」。对宠物沟通师的需求也增加,有业者开设课程,30分钟收费1,200元,仍吸引大批饲主来学习如何与自己毛小孩沟通。
宠物(保母)安亲班普及率持续扩大,主要分为住宿型、到府保母型以及特定时间安亲型。随著宠物迈入高龄化,安亲班提供客制化照顾,除了专属保母陪伴,还设计一整套丰富的狗狗活动,帮「毛家人」活得老、活得好。
「特定时间型」安亲班则受到上班族青睐,早上将「毛家人」送去「按表操课」,不仅能获得陪伴互动、接受社会化训练,而且自己能更安心工作。
安亲班日程内容包括球池玩耍、美容美发等,学费因宠物种类、体型、服务时长及不同业者而有所差异,每小时约100至300元不等。
高龄少子化趋势,令现代人对宠物陪伴需求大幅增加,花费愈来愈舍得,带动台湾宠物市场商机一年上看600亿元。
政府为动保议题提供政策支持
台湾少子化问题严重,饲养「毛小孩」人数却快速上升。据农业部电话抽样调查,2024年台湾犬猫饲养数量279万只,其中家犬148万637只、家猫131万1,449只,饲养宠物户数达28.3%,等于平均每3至4户就有1户饲养宠物。甚至,2023年猫狗登记数量更高出新生儿近10万。
面对日益升温的宠物议题,台湾在制度上更不断精进。台湾动物保护行政监督联盟秘书长何宗勋指出,动保议题近年成为显学,台湾毛小孩登记饲养量超过每年新生儿,从中央到地方首长多关注动保议题。
历经长达12年的努力,农业部2023年8月正式设立「动物保护司」,显示政府将动保视为独立政策领域的决心。2024年推出「宠物身分证」制度,将实施多年的晶片制度,与就医、购买食品等资讯一并整合,令宠物管理更便利。
动物辅疗:重塑情感连结
「从懂宠物,到与宠物一起成长」,这样的理念也深入台湾的社福与长照体系。例如导入迷你马,打造「照服员、动物辅疗员和动物」的三角动物辅疗关系,失智长辈以「牵小马散步」为内在动力起点,协助制定尿失禁管理、语言刺激、社交等复能计划。
无独有偶,花莲社福团体推动「社区疗愈鸡」计划,吸引地震后中长期安置区住民参加,工作人员「手把手」教导长者们从鸡舍搭建,到建造微生物发酵床、蛋箱,以及调制鸡饲料等,长者在与动物互动中,找回肢体活动与情绪连结。
这些案例不只提升人与动物的生活福祉,也创造跨领域的新就业型态。动物辅疗师、宠物行为师、社区照护整合师等新兴职能,逐步在社福、教育、医疗与心理健康领域找到落脚点。
中国大陆宠物热:精细化养育渐成趋势
中国大陆宠物市场呈现「爆量成长」趋势,根据Statista统计,宠物相关业务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978亿元人民币,跃升至2023年的5,928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25.4%,预计在2025年将达到8,114亿元人民币(约新台币3.3兆元)。
随著中国大陆宠物数量攀升,宠物经济亦从1.0的养家护院、2.0的情感互动,到如今进入3.0时代,精细化养育渐成趋势。
上海一家今年5月新开幕的宠物店,贩售现场制作的宠物蛋糕、饼干等零食,其中一份纸杯蛋糕售价65元人民币(约新台币265元)、一个蛋糕售价高达300元(约新台币1,220元)。深圳则有一名饲主专程到香港宠物展,为自己爱犬购买一包要价380港元(约新台币1,410元)的日本进口「马肉」零食。
另外,随著养宠理念、产业供需关系发生变化,「宠物训练师」工作职训班在中国大陆愈加受到欢迎。有饲主在短短3个月内,投入近2万元人民币(约新台币8.2万元)进行宠物训练课程。
中国大陆一名私人宠物训练师接受访问时透露,专业能力强的训练师月薪约2万元人民币,若是产业顶尖水平,能达到3万元人民币。
开设狗狗学校收入更高,深圳一名训练师透露,狗狗学校周一至周五提供日间托育服务,其余时间主要为饲主上课,费用每位学员每堂课约400元至800元人民币,每个月的收益约4万元至5万元人民币(约新台币16.3万至20.4万元)。
据从业人员观察,目前宠物训练这门生意主要集中在一线、准一线和二线城市,主要与当地民众收入水平有关。
在公共领域方面,广东深圳宝安国际机场2024年5月正式启用中国大陆首家宠物候机室,并创新推出一站式宠物出行服务,候机厅不仅配备温湿度、空气品质等指标的全方位监测系统,每只宠物都拥有独立的候机空间,还设置宠物娱乐空间。
宠物热潮背后风险:免费领养成「宠物贷」
不过,法律与监管的相对滞后,为这股商机热潮蒙上阴影。中国大陆「宠物贷」陷阱逐渐蔓延,不少标榜「免费领养」的宠物馆,要求饲主签下每月数百元的分期协议,形成类似「汽车贷款」的消费模式。
北京一名康姓女子2024年底透过宠物领养馆,「免费领养」一只小猫,签约每月支付700元人民币,在该宠物店购买猫粮等产品,共分2年24期,透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扣款。不料小猫回家数日便出现猫瘟症状,最终经协商才获得解约与治疗费赔偿。
另外,有个案因中途无力缴款遭提告,形成饲主与业者之间的灰色债务关系,这种做法就像「为了一部剧开了会员」,实际成本远高于预期。
此外,由于缺乏产业认证机制,中国大陆市面上宠物训练课程参差不齐,有的强调服从与管控,缺乏动物心理学基础,也无相应职能保障。这不仅影响宠物福祉,也容易导致消费纠纷与训练失败。
两岸宠物经济蒸蒸日上,不只是消费型态的演变,更是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化。从台湾强调动物福利与跨领域照护,到中国大陆市场规模快速扩张、多元服务蓬勃发展,宠物经济的发展,既是情感投射,也是社会前进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