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马拉松 跑出城市经济「新赛道」◆文/罗素(媒体工作者)
- 更新日期:114-08-13
近年来,马拉松从菁英长跑选手较劲的竞技赛,逐渐转型成全民参与的运动,一场大规模的马拉松盛会,能吸引全球跑者朝圣,更是地方政府推动观光、促进消费、打造城市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无论在台湾或中国大陆,马拉松赛事数量都大幅成长,但仔细比较,从赛事规划、制度设计到实际效益,双方仍存在不少差异。本文将探讨马拉松为两岸经济与社会带来的影响,以及背后蕴含的治理面向问题。
马拉松不只是比赛 也是一门行销课
跑步是最方便简单的运动之一,穿上跑鞋就能随时出发。马拉松的魅力不仅在于与众人一同奔跑的快乐,还有克服体能挑战、超越自我的感动。台湾一场中大型马拉松赛事,平均可吸引数千至上万名跑者参与,若加计观众、工作人员,短期内可刺激住宿、餐饮、交通、零售,以一年场次近500场来估计,可创造超过百亿元商机。
台湾马拉松赛事作为城市行销的重要工具,不仅推广运动风气,更巧妙融合在地文化与永续理念,大秀软实力。例如「新北万金石马拉松」,路线结合山海美景与历史地标,让跑者沿途饱览金山、万里、石门的自然与文化风光;彰化「台湾米仓田中马拉松」,以美食补给闻名,让参赛者在奔跑中,也能享受舌尖上的飨宴,被誉为最适合新手「玩」赛的赛事;「金门马拉松」则融入战地风情与历史遗迹,成为深度认识地方故事的旅程。这些活动带动观光与经济效益,更强化城市品牌记忆与再访的吸引力。如今,各地政府纷纷将马拉松纳入年度观光与行销重点,视为推动地方发展、提升国际能见度的动能。
台湾马拉松优势:合规、以人为本、环保
台湾马拉松赛事大多由地方政府与专业赛事公司共同主办,采公开招标、规模审核、风险评估等流程,并有体育署等主管机关进行辅导与监督,制度相对完整且公开透明。例如「新北万金石马拉松」,为全台首场获得世界田径总会金标签认证的赛事,同时也是首场获国际责任运动协会银标章的永续赛事,沿途的医疗、补给、安全、交通管制皆符合国际标准。
此外,台湾赛事重视跑者体验,提供完善保险、紧急医疗服务,更尊重个资保护、退费机制与气候风险通报。例如2022年在苗栗举办的「山城星光马拉松」、2024年「马祖马拉松」,都因台风影响而延期,显示主办单位以人为本的思维,优先考量参赛者安全及权益,展现举办大型活动的成熟度与责任感。
近年来,台湾马拉松也推动低碳,减少一次性用品、鼓励跑者自备水壶,甚至透过碳足迹计算达成碳中和,如「台北马拉松」在2021年获得英国标准协会ISO 14067碳足迹盘查认证,创全球马拉松首例,2023年亦首度全面采用可回收式晶片,并使用海洋废弃物回收再生成奖杯,落实ESG。
中国大陆马拉松乱象多 品质参差不齐
马拉松作为全球城市旅游经济的重要推手,中国大陆也同样风靡「跑马」。据《证券时报》报导,2024年中国大陆就举办671场路跑赛,总参与人数656万人次,涵盖31个省级行政区、261个市,537个区县,光11月就114场赛事。
中国大陆举办马拉松活动往往带来高收入,除了政府补贴、报名费和周边产品,还有赞助费,像冠名类赞助商报价约人民币3,000万元,2023年「北京马拉松」、「上海马拉松」就分别拥有16和19家赞助商。更有趣的是,马拉松也催生许多新职业,例如马拉松摄影师,急救员跑者,还有配速陪跑员。以配速陪跑员来说,从计时基本陪跑,到全方位训练菜单的VIP套餐,满足不同市场需求。
马拉松产业在中国大陆,包括赛事经营、运动装备、训练、城市旅游、行销、保险等多个领域,已逐渐形成成熟的生态链。此外,许多城市更透过赛事打造旅游名片,像热门的「上海马拉松」,就经过外滩出发,沿著黄浦江畔跑,途经静安寺、卢浦大桥等著名景点,最后跑进上海体育场,看尽上海繁华的一面,也完成城市巡礼。
随著中国大陆马拉松场次迅速扩张,赛事乱象也层出不穷,从安全风险、补给短缺、流程混乱,到资格转卖与代跑等问题,品质参差不齐。例如,深圳南山半马曾有参赛者「切西瓜」抄近路;河南周口马拉松发放过期17年的花生;苏州「奔跑中国」赛事中,选手何引丽冲刺时遭志工强塞国旗而错失冠军;大连马拉松则有选手在最后阶段被赛事车辆挡道被迫绕路。最严重的是2021年甘肃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轻忽极端气候,导致21名选手死亡,震惊国际,暴露制度与管理的重大缺陷。
马拉松赛事背后 看见社会治理与发展的缩影
除了主办单位举办大型赛事经验有限,人员教育训练不足也是造成乱象原因之一。台湾马拉松赛事普遍依赖大量志工与社区参与,包括路线引导、补给协助、赛后清洁等,并经过前置培训,提升整体服务品质,展现组织能力。相对之下,中国大陆部分赛事仅由临时工组成,缺乏训练、协调与应变能力。
《中央社》报导,中国体育与法律研究中心负责人董双全认为,现行规范「层级低、强制执行力不足」是部分因素。中国法学会体育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韩勇提到,应该在政府指导及现行法律框架下,让相关赛事的协会透过自治来管理,毕竟行业内的专家对马拉松运动最为了解,也能够有效减少乱象发生。
无论是台湾还是中国大陆,马拉松早已超越体育竞技,背后反映的是社会治理实力与价值观。台湾强调制度透明、人本关怀与文化整合,展现细致的软实力;中国大陆则展现庞大市场规模及商机。一场马拉松考验的,不只是跑者的耐力,更是整体社会的组织力与应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