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崛起 两岸急赶全球发展浪潮◆文/陈壹贞(媒体工作者)
- 更新日期:114-06-13
「低空经济」已成全球角逐新领域。所谓「低空经济」就是利用3,000公尺以下的高度,来发展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由各种有人和无人驾驶的航空器飞行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例如应用已较普遍的农业无人机、低空旅游(热气球、滑翔翼等),还有新兴的产业如无人机物流、空中计程车、空中救护车等都在此范畴。
「看见台湾」起步早 台湾无人机应用愈趋普及
台湾的「低空经济」发展状况如何?早在还没有「低空经济」一词的年代,名导齐柏林就在2013年推出人生代表作《看见台湾》,用直升机记录了台湾的高山、海洋、湖泊、河流、森林、稻田、鱼塭、城市,也让国人在无人机盛行年代到来之前,首度从低空角度看见自己生长的家园。
低空视角带来的辽阔视野让人沉迷,也是低空旅游吸引人之处,最为国人熟悉的低空旅游应属台东热气球节,从2011年至今已举办14届,吸引许多国际热气球队伍参与,成为台湾夏天非常有代表性的观光盛事之一,让鹿野高台几乎与热气球画上等号。此外,宜兰头城飞行伞、垦丁的滑翔伞也吸引许多爱好挑战的民众前往尝试。
除了低空旅游外,台湾的无人机应用是低空经济较成熟的一块,在无人机物流部分,交通部运输研究所自2020年开始办理「无人机偏乡物流运送服务验证计画」,并和中华邮政合作协助包裹运送。此外,台湾无人机业者新乐飞也获得义美集团投资,与日本无人机业者SkyDrive合作,共同研发电动垂直起降机(eVTOL),也就是空中计程车,目标在2027年实现都市空中运输(UAM)在台湾的应用。
台电则导入无人机进行电网巡检,取代过往耗时且具风险的人工登电塔巡检,应用于山区、河床电塔及线路跳脱事故查找作业;目前全台已有80架无人机队,成立无人机队管理平台,并与微软公司专案合作,将传统巡检经验升级,利用人工智慧及大数据分析,即时判断碍子闪络、破损及铁配件生绣的等级,提供设备维修汰换的依据。
此外,许多台湾农民也开始使用无人植保机,应用于农喷业务、降低对施作者的身体危害,亦可协助进行农田作物的栽培面积抽样调查,掌握敏感作物的生产动态及灾害农损调查。农业部也补助农民使用无人机进行农事作业,提升精准农业技术渗透率。
开放天空成国际趋势 台湾得再加把劲
尽管台湾因应无人机的发展愈趋普及,并于2020年在《民用航空法》加订「遥控无人机专章」,将低空活动纳管,要求操作无人机需注册、考照。然而,相较其他国家,台湾在国防安全的考量下,空域管制仍较严格,许可程序亦较繁琐,「开放天空」的力道仍有待加大。例如未来若要进行城市内载人eVTOL试飞,可能还需要跨部会研商相关法规、讨论空域释放。
相较下,美国2022年率先提出《先进空中交通(AAM)领导与协调法案》,以国家战略推进低空经济发展,同年欧盟委员会也发布《欧洲无人机战略2.0》跟上低空经济热。
而与台湾一海峡之隔的中国大陆,其低空经济发展的势头亦受全球瞩目。2024年中共「两会」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定调为「新的增长引擎」,显示中南海将此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层级,其政策力道、试点速度、产业联动都非常快速,未来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低空经济市场之一。包括上海、深圳、广州等多市也响应政府施政方向,宣布打造「天空之城」。
中国大陆打造「天空之城」 产业规模可观
在北京为「低空经济」定调后,不少大学随即跟上这股浪潮,宣布成立相关科系。据中国大陆教育部发布,至少已有6所大学申请增设相关科系,另有多所院校申请成立相关研究院。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今年公布的预测数字,2030年中国大陆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将达到2兆人民币,而到2035年,这一数字将超过5.1兆人民币,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中国大陆的低空经济试点城市包括深圳、成都、长沙等地,深圳可能是其中的领跑者,当地目前已建成首个城市级低空经济产业园与空管平台,以大疆(DJI)为首的无人机上下游企业聚集在深圳,目前已有无人机物流、eVTOL试飞与演示、应急救援、低空观光旅游等落地应用;知名的物流业者顺丰,已在深圳实现部分无人机商业配送航线,包含偏远地区和岛屿;而沃飞长空、亿航等企业已在深圳开展多次eVTOL试飞。
深圳官方并宣称,他们的「空天地一体化智慧低空管理系统」能做到「无人机飞行申请秒批」、「飞行路径自动规划」、「空中实时监控和预警」,协助建设「低空数位交通示范城市」。
长沙则是中国大陆中部地区发展低空经济的标竿城市,当地成立湖南低空空域协同管理中心,集中进行空域调配、飞行审批与监控;且长沙一直有著优异的智慧制造、航空产业基础,因此结合在地工业制造优势,发展智慧飞行器整机与零组件制造,成为长沙发展低空经济的一大助力。
在广大的西部地区,则有成都作为低空经济的发展重镇,该地本就是航太重镇,产业链相当完整,具备航空研发、飞机制造、无人机企业与智慧空管技术供应商,地方政府亦强力整合空域与产业政策。其中最受瞩目的计划是「成都空中高速通勤网」,目标打造「15分钟城市内空中通勤圈」与「30-60分钟成渝地区空中通勤网」,其中距离最远的成都到重庆(成渝线),最快可以比动车(高铁)还快40分钟,最快2025年开通航线。
科技战加剧 中国大陆低空经济仍有「乱流」风险
不过,近来美中对立加剧,让中国大陆低空经济发展碰上乱流,美国限制对中出口部分关键元件、也限制特定陆企与美企合作,例如大疆就是最指标的企业,其全球市占虽高,但在美国政府采购市场受到明确限制。中国大陆因此加大推动自主化生产,用国产零件取代进口,建立完整供应链体系,并以内需市场为核心驱动力来撑起大规模产业发展,不过分依赖出口,加上政策补贴、空域开放、研发支援等手段,全力支撑企业技术突破与商业化应用,后续美中两强角力,或许将迸出更多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