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捐血率最高 「热血台湾」名副其实◆文/宋乙翔(媒体工作者)
- 更新日期:114-06-13
「捐血一袋,救人一命」这个耳熟能详的口号早已成为台湾人的生活日常。除了一般的捐血中心之外,在节庆假日时期的闹区与商圈,也可以看到捐血车的身影,志工大力疾呼民众捐血,而愿意挽起衣袖现出热血的人,从年轻人到长者,不在少数。这样的行动恰恰体现了「热血台湾」的美名。
挽起衣袖做公益 台湾捐血率超高
台湾推动无偿捐血超过半个世纪,更是全球捐血率最高的国家。根据台湾血液基金会统计,过去10年台湾的国民捐血率,从2015年的7.54%一路上升,2023年达到8.13%,虽然2024年略降至7.84%,但仍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订立的「自给自足率」5%标准。
「捐血」在台湾也是一种极为普遍的公益活动,时常能看到公务部门、军队、大专院校,甚至民间企业发起号召,例如内湖科技园区发展协会就从2019年起发起千人捐血活动,海基会也曾响应,共同为血库「进补」尽一份心力。
除此之外,也有很多知名艺人、政治人物现身,捐出自己的血液之外,也盼借由自己的影响力带动粉丝、支持者,为血库尽一份心力。
这样的光景在许多外国人的眼中相当不可思议,但是如此善意也成了台湾相当美丽的风景。
然而善良与美意的背后,近年也有隐忧逐渐浮现,其中最令人担忧的便是逐年下降的捐血率,这部分最直接的影响便是这些年偶尔会看到「血库告急」的讯息。虽然「告急」并不见得是全部的血型都有缺少,但是为了确保存量,特别是假期前夕,各地血库希望储备足够的库存,以备不时之需。
新血不来只靠老血撑 年轻人捐血意愿低
根据台湾血液基金会的113年年报数据显示,去年台湾全年龄的年平均捐血次数为1.82,40岁以下族群,捐血次数均在平均值以下。20岁以下族群的平均捐血次数为1.34、21岁至30岁平均1.49次。最高的则是65岁以上族群,年平均达2.94次。
此外,近10年的首次捐血率也持续下降,104年占比高达14.68%,然而去年仅为9.68%,并且是近10年以来首度跌破双位数。
这些数据也反映出,目前台湾捐血人口呈现「高龄化」的情形,并没有人愿意捐血,而是缺乏「新血」加入。因此,如何吸引年轻世代养成习惯,成为扭转这个情形的一大关键。
从教育到音乐祭 盼捐血观念向下扎根
除了官方的宣导之外,这几年也可以看到捐血车开进大学校园,借此走入学生的生活,并在同学、师长「揪团」的方式之下,一起做公益;此外,也借由科普与图文书等方式将血液的知识与捐血的历史,用更加浅显易懂的方式将捐血的观念与想法埋入中小学学生的心理,有朝一日,当年龄等条件许可,也将更有机会主动捐血。
当然,捐血也可以和娱乐活动结合,例如近年雨后春笋般出现,相当受欢迎的音乐祭就是其中之一。在部分的音乐祭现场也能看到捐血车的影子或是相关团体摆摊宣传。参加热血的音乐祭又能捐出「热血」,成为另一种向年轻人推广的方式。
有人形容,捐血就像是一场接力赛,跑到终点的那个人即便不是自己,但是若有一个陌生人因为自己交出的「接力棒」而得以抵达终点,那挽起衣袖的自己便成功的把善意延续下去。并不是所有的英雄都披著披风,献出血液的人,就是那个无名的热血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