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国际政治与经济新局◆文/唐欣伟(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
- 更新日期:114-04-21
经过2024年的重要选举后,2025年的世界已与先前截然不同。在拜登总统时期勾勒出的世界图像中,美国领导富裕的北方民主国家,组成价值观同盟,将俄罗斯、伊朗、中国大陆与北韩视为对手,而购买美制武器的乌克兰、以色列、台湾与南韩,则位于美国海权阵营对抗欧亚陆权国家的最前线,在自保的同时,也保卫著自由主义国际秩序。为了振兴疫情后的经济,并与中国大陆竞争,拜登政府大幅增加政府开支;当俄罗斯于2022年攻打乌克兰,而美欧对俄实施经济制裁后,美国军火和油气出口猛增。美国经济成长率高于欧洲联盟、日本、韩国,官方公布的失业率也很低。再加上中国大陆不景气以及高利率引领的美元升值,使美国以汇率计算的国内生产毛额,领先中国大陆的幅度开始加大,逆转了后者数十年来持续缩小与美差距的趋势。
美国的全球角色转变 川普新政撼动全球经济
然而在美国执政的民主党却在这看似有利的态势中,于2024年11月的总统与国会选举中落败,川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与他在2016年第一次胜选时不同的是,这次不仅取得比对手更多的选举人票,而且连普选票数也胜过民主党人。反映出让川普胜选的反建制派之草根民粹主义已成主流;2025年前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已失去至关重要的推动与支持力。川普再次让美国退出对抗全球气候变迁的《巴黎气候协定》,下令退出世界卫生组织,并再次调高美国关税;他已公开表示要取得目前属于丹麦的格陵兰、要加拿大成为美国的第五十一州、要取得巴拿马运河以及被以色列摧毁的巴勒斯坦加萨地区。在美苏冷战时期,国际关系学界的权力转移论者与霸权论定论者将美国称作维持现状,甚至会提供公共财的强国。如今川普除了在西亚地区仍坚定支持以色列并压制伊朗外,在其他地区都可能采取与过往不同的做法,例如暂停支援乌克兰,并对欧洲国家进行指责。2025年1月上台的2.0版川普政府,已对世局产生巨大影响。以下分别从政治与经济层面,析述川普第二次担任美国总统后的全球新局。
出身草根阶层而受川普青睐,出任美国副总统的J. D. 范斯,于2月中旬参加慕尼黑安全会议时,指出欧洲的最大安全威胁并非中俄,而是来自内部。他对法院和高官取消民主选举的结果、对言论自由的限制等事加以批评,认为不能透过审查对手或将他们关进监狱来赢得民主授权。他的演说让许多欧洲人感到震惊。考虑到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强国,多年来一直扮演著欧洲保护者的角色,所以美国立场的转变对欧洲造成很大冲击。
其实在德国人编纂的2025年《慕尼黑安全会议报告》中,德国与法国在民主指标的得分都高于美国,而德、法、英、义与加拿大在出版自由项目的得分都高于美国,可是它们实力都远不如美国。今年《慕尼黑安全会议报告》的标题是「多极化」,报告的调查也显示,32%的受访者仍认为美国是世上独一的支配超强。另有35%认为,当世由美中两国支配。认为在美中以外还有国家能对全球事务拥有独立且强大影响力的只有24%。8成以上受访者认为美、中与俄是强权,认可英、日与德的约略高于5成,至于印度与法国的认可度仅4成多。欧洲的英、德、法与亚洲的日、印,显然远远落后于前三名的美、中、俄。虽然英、法与前三强同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但是当美国所提的解决俄乌冲突草案于2月24日安理会投票时,与川普政府立场不同的英、法都没有动用否决权,而与丹麦等3个欧陆国家一样弃权;美国的提案得到俄、中、韩等9国支持而通过。
川普要求乌克兰总统出让巨额矿产权益,以偿还美国提供的军事援助,但双方于白宫会谈发生冲突。当俄乌战争仍在进行时,美方切断对乌军事援助,而乌克兰于3月中同意美方主张的30天停火提案。目前乌克兰局势的走向颇为接近中国大陆早先的建议,可是只有美国才有能力让乌克兰接受。
欧洲国家开始强化自保与自主防卫能力
美国一方面与被欧洲视为敌对势力的俄罗斯改善关系,不妨碍后者夺取部分乌克兰领土,一方面多次要求取得以英国国王为元首的加拿大、属于欧洲国家丹麦的属地格陵兰,乃至于巴拿马运河,而且不排除使用武力。这展现出囊括整个北美地区的态势,似乎让2020年代的国际政治,重回百余年前列强领土扩张的时代。目前美、俄各自拥有约4千枚核弹,任何一国的持有量都超过其他国家核弹数量的总和两倍以上。若真心想扩张领土,其他国家很难阻止。
不再能理所当然地仰赖美国保护的欧洲国家,开始尝试自保。例如在2月23日选举中获胜,可望成为新任德国总理的梅尔茨,已表态要举债增加政府开支,强化国防,并建议拥有核武的法国与英国将核保护伞拓展到德国。欧洲国家在准备减少对非欧国家依赖的同时,决定继续支持乌克兰,目前正朝向法国总统马克宏主张的欧洲自主防卫的方向前进。
至于印太地区情势的变化,还没有像欧洲那样剧烈。美国国务卿卢比欧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中,与日本外相岩屋毅、韩国外长赵兑烈会晤后发布联合声明,强调台海和平与稳定的重要,鼓励和平解决两岸议题,延续过去美国建制派的主张。中国大陆、俄罗斯、伊朗则于3月中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展现出欧亚陆权国家的团结以及与美国海权抗衡的态势。
川普加征关税:对中国大陆、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冲击
受欧美制裁的俄国,曾以金砖国家组织成员身分,尝试推动无须使用美元的国际贸易方式。川普在2024年竞选期间即警告金砖国家,不要以其他货币取代美元作为储备货币,否则将对其征收100%关税。1月上任后,川普即表示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推动的全球最低企业税率在美国无效,2月时开始制定「公平互惠计划」(Fair and Reciprocal Plan),准备调高关税以减少贸易逆差。
川普政府首先针对中国大陆、加拿大与墨西哥这三大贸易伙伴国调高关税,在2月与3月接连两次调高对中国大陆的关税。虽然尚未达到在竞选期间曾提的60%,但今年第一季已调增20%。北京在美国第一次增加10%关税后,诉诸世界贸易组织,并调高对美国部分燃料与车辆等商品的关税;3月的第二次反击则调高部分美国食品10%或15%的关税。
加拿大与墨西哥试图与川普政府协商,并愿配合美国对中贸易战。川普对它们的关税措施反复不定,一度暂缓调高,还是在3月12日全面调高对钢铝产品关税税率25%。加墨两国领袖都曾强势表态要反制美国,其国内支持率也随之飙高。同时面对领土并吞与关税威胁的加拿大,采取了比墨西哥更强硬的反制措施。
欧洲联盟、日本与韩国也受到美国调高关税的影响,而欧洲联盟已对美展开反击,预计于4月起调高部分美国商品的关税。这些调升关税税率的举措,可能减少出口厂商的业务量、减少各国间的贸易量,并使物价上涨。不过退出《巴黎气候协定》的川普要大举开采石油与天然气,若再加上放宽对俄国能源外销的限制,就有机会降低能源价格,在某种程度上削减关税对物价的推升力道。
强权竞争与全球秩序的转变
川普改变了拜登政府支持乌克兰,对抗俄罗斯的作法,又要求取得格陵兰,让欧洲国家产生疑虑,准备自主防卫;对加拿大领土主权的要求以及关税,使加国对美国的友好程度下降。简言之,美国关税大增、德国重整军备、强权圈画势力范围。印太诸国虽感受到美国高关税的压力,但在政治层面受的冲击暂时不及欧洲国家,若以卢比欧国务卿为代表的类建制派政策不为川普接受,那么印太的安全情势也将有大幅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