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平价才是王道花小钱也能吃翻天◆文/陈壹贞(媒体工作者)

  • 更新日期:114-04-21

台湾小吃文化是外国旅客来台观光的重点观光特点之一,米其林指南近年在台湾不断开拓评选城市,从2018年米其林指南首度前进台北以来,到2024年为止,台湾已有台北、台中、台南、高雄等四都被列入评选城市,精打细算的台湾人要吃好、吃巧;无独有偶,受到经济状况影响,一海之隔的中国大陆同样吹起「平价小吃」风,民以食为天,如何让产业健康发展,是民间与政府共同努力的方向。

吃好更要吃巧 台湾小吃文化深植人心

高档餐厅固然是多数人庆祝节日的必选,但平价小吃才是庶民日常,台湾社会自经济起飞以来,全民对于食文化的讲究程度已跃进好几个档次,更要追求高CP值,也就是中国大陆所谓的性价比,街上小吃自然经过消费者严格筛选,已经不再停留于过去「吃粗饱」、「俗搁大碗」的层次。

因此,比起平均价格较高贵的星级餐厅,必比登推介的平价餐厅、街头小吃因其价格与可及性,更广受国人与观光客欢迎。此外,号称「第一份属于台湾人观点的美食评鉴」的「500盘」也强化全台小吃曝光量能,在美食推荐的助力下,卤肉饭、控肉饭几乎已成为小笼包之外,观光客来台必尝的餐点,华西街「小王煮瓜」、祖师爷庙的「一甲子餐饮」因此长年大排长龙,而清粥小菜、牛肉面、米糕、葱抓饼、卤味、生煎包、肉圆也深植全民味觉记忆。

老字号再出发 

新旧融合更吸引人

在品牌包装观念广为人接受后,不少社区老铺由二代、三代接班后,重新整修装潢,用富有巧思的商标、具标志性的餐具器皿、经过考虑的家具摆饰来呈现新旧融合的面貌,继续在地方传承老味道、叙说品牌故事,例如万华老草药店「老济安」,迪化街的「合兴壹玖肆柒」都是成功案例。

从书店的饮食书区也可以看到,介绍地方小吃、城市味觉的书籍已成近来国内饮食文学的一个大宗,有前辈作家焦桐的《台湾味道》三部曲,亦有年轻作者洪爱珠的《老派少女购物路线》,字里行间都显示人们对在地味觉的一往情深。

中国大陆「食文化」转变 看得出经济起伏

一海之隔的中国大陆也有不少地方小吃文化,尤其中国大陆幅员辽阔,地方饮食文化差异更显巨大,自古以来就有北面南米、北方重口味重咸、南方吃清淡偏甜,或者北方饭量偏大、南方小份量精致等区别。然自中国大陆经济成长以来,一些大型连锁店相对拉近了中国大陆人的味觉差异,例如火锅的海底捞,又或者奶茶店的蜜雪冰城。

不过中国大陆「食文化」近来受经济状况影响,出现了一些新景观。从过度消费到消费紧缩,象征景气的一个循环,对照餐饮业,也能观察到类似的现象。在2013年、2020年左右,中国大陆官方都因民众的饮食浪费过度,推动「光盘行动」,要求餐厅配合,倡议客人少浪费、多打包,劝导客人「文明点餐」,「不用多点、不够再点」,如今人们捏紧钱包减少不必要花费,市场上出现的是「剩菜盲盒」,不是出售客人吃剩的餐点,而是将当天卖不完的即期品,打包成「盲盒」出售给消费者,让消费者以原价1/3左右的优惠价格享受到美食。

新世代自嘲 「比穷」成为社群热点

所谓物极必反,不少中国大陆民众识破消费主义套路、厌倦网路上的炫富短影音,开始反向而行,追求「平替」、精进省钱方式的短影音开始成为抖音、小红书上的另一赛道,有的美其名「极简生活风格」,有的直接挑明「穷鬼生活方式」、「报复性存钱」。有中国大陆网友自嘲,中国大陆人就爱攀比,不管是穷是富,都不会让中国大陆人停止攀比,炫富比不过人家,就比谁花得最少。

不少经济学家认为,除了GDP、失业率等经济指标外,街头气氛可能更能反应景气现状,在国际气氛紧张、国内经济疲软的情况下,「消费降级」已成两年多来中国大陆社会的关键字之一,众多财经分析文章指出,中国大陆的餐厅倒闭潮横扫餐饮业,从米其林星级餐厅到街边小店、从国际连锁品牌到本土网红店无一幸免。

尽管倒店潮汹涌,但开业门槛相对低的餐饮业,仍是许多投资人尝试注资的选择之一,因此中国大陆餐饮业出现奇特的「高速新陈代谢」现象,有大量倒闭者,也有大量的新店舖、新品牌投入市场,试图刺激人们的消费欲。

平价风吹入餐饮业 填饱肚皮才是要事

疫情也是中国大陆消费反转一大原因,疫情改变许多人的生活方式,让不少民众重拾在家自煮的生活,淘汰大量体质不够健康的餐厅,加上疫后报复性消费风潮一过,人们对经济成长的不确定性增加。有这样的预期心理,加上中国大陆年轻人的失业率居高不下,让原本是零售餐饮消费主力的年轻族群、小资族明显态度转趋保守。

价格战出现在餐饮业的各种领域,例如在中国大陆本土品牌库迪咖啡、瑞幸咖啡的强力挑战下,跨国连锁企业星巴克被迫参与惨烈的价格战;瑞典家具龙头ikea去年也在中国大陆推出9.9元人民币餐点,被中国大陆网友戏称「穷鬼套餐」。

知名中式速食品牌「南城香」推出3元自助早餐,标榜只要3元就可以无限畅饮粥品、胡辣汤、牛奶、果汁、豆浆等7种早餐饮品。与南城香相邻的紫光园也不甘示弱,主打「5元吃饱,8元吃好」,提供豆腐脑、油饼、包子等多种早餐选择,形成激烈的价格战。

生活不易的中国大陆青壮世代甚至出现「蹭老式」消费现象,中国大陆官方为了推动「养老助餐」,补助都会地区的社区食堂,让长者用餐可以打折,不过,这类物美价廉的餐馆现在也成了青壮世代的就餐选择,主打「5分钟下楼,10元吃饱,20元吃好」,不仅荤素搭配、营养均衡,有的餐馆更有免费汤粥,以及能无限续碗的米饭,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分享「好吃不贵」的讯息,让附近上班族慕名而来,有店家甚至称,改为养老助餐食堂后,前来用餐的中、青年人群占了大多数,一开张客流就翻倍,反映出消费者转向追求实惠的用餐选择。

一名中国大陆餐饮人士就感叹当前的餐饮价格割喉战,虽然带来排队人潮,但「到底赚不赚钱只有老板们自己心里清楚。怕的是价格打得低,会先卷死同行,再卷死自己」。民以食为天,无论在台湾还是中国大陆,肚皮能不能填饱,才是庶民最重视的大事。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