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学历采认面面观—两岸教育交流的几点思考◆文/许力仁(海基会文教处)
- 更新日期:114-04-21
海基会近期接到多位家长及台青询问暨南大学学历采认问题:暨大三年级的L同学担忧学业中断,校友W先生则忧虑学历不被采认而影响职涯发展。由于教育部2025年2月20日宣布停止采认暨南大学、华侨大学及北京华文学院学历,并禁止台湾大专校院与上述3校交流活动。海基会秘书长罗文嘉次(21)日表示支持教育部决策,并启动协助机制。
暨南大学等校的统战背景
暨南大学、华侨大学、北京华文学院原直属中国大陆「国侨办」,随著国侨办2018年并入「中共中央统战部」后,遂改由中共统战部直接管辖。
上述3校中,仅暨南大学曾列入我教育部学历认可名册,台生就读人数也最多。中共统战部接管后,暨南大学高层人事发生明显变化,例如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原副国级)2019年起担任该校董事长,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侨办主任陈旭2021年起担任该校副董事长。因此,中共统战部进一步主导暨南大学的发展方向,学校的政治教育功能逐渐强化,对台招生简章亦明确强调「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积极招收华侨及港澳台学生,甚至2019年对「港澳台侨」招生名额扩大至2,300人,明显提升其统战性质。
暨南大学统战策略与招生模式
暨南大学对台招生方式多元,包括学测成绩免试申请、港澳台联招、「暨大、华侨」联招及预科班等途径。然而近年招生过程出现诸多异常现象,陆委会副主委梁文杰在2月20日指出,有代办公司以明显低于正常标准的门槛招生,大幅降低录取标准、提供丰厚奖学金,甚至允许台生仅凭学测任一科达均标即可申请入学,甚至学费全免优惠,导致入学人数异常增加,这也显示统战工作透过教育途径扩大对台影响的战略意图。
近期司法案例亦反映暨大与其背后的统战部门对台工作带来的风险:暨南大学台湾校友会秘书长傅文齐与执行长李宛平涉嫌接受广东省委台办指示,安排我国立委、退役将校军官与中方情治人员接触,并违法替暨大招生。此案例虽属个案,但展示了暨南大学与统战系统之间的实质联系,以及透过校友会推动对台统战工作的模式。
教育部长郑英耀表示,政府鼓励学生拓展国际视野,但不建议前往带有特定政治目的的学习环境。基于国家安全及保护青少年利益,教育部决定不再采认直属统战部学校学历,并禁止交流活动。
教育部高教司长廖高贤2月22日补充说明,暨南大学因改隶中共统战部,已自学历认可名单移除。但在规定公布前入学的学生,其毕业后学历仍予以采认,未来新入学者则不予承认。此外,考量已有学生入学时并不知情,教育部正研议相关救济机制,以降低对学生的冲击。
海基会协助台生返台衔接经验与机制
回顾COVID-19疫情期间,海基会配合教育部执行境外台生返台衔接专案,顺利协助包括南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及暨南大学等校学生返台转学,并加速文书验证,减少转学过程中不必要的成本与时间损失。
如前述,近期学历采认政策之调整,已有多名暨大学生、家长及校友联系本会咨询转学返台事宜。海基会将持续配合教育部政策,提供适当建议及必要协助,同时持续密切注意相关政策最新发展。
配合国际趋势 扩大对「国防七子」院校交流限制
教育部同时宣布扩大对中国大陆「国防七子」院校(北京航空航太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航空航太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交流限制,以防止关键技术外流。这项政策与国际趋势相符,美国已将「国防七子」列入出口管制清单,限制技术产品出口及相关人士学术签证;英国亦要求多所大学停止与中国大陆军方院校合作,欧盟、澳洲及纽西兰等民主国家也逐步提高对中国大陆学术影响之防范,显示国际社会已逐渐形成共识。
海基会为台生提供支持与后盾
两岸情势瞬息万变,海基会将持续扮演桥梁角色,协助有需要的台生顺利返台衔接学业,降低因为政策调整带来的不便与冲击。面对中共统战工作透过教育的影响与渗透,台湾将与国际社会共同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强化民主韧性,维护国家安全、民主价值及教育自主性,捍卫台湾青年的教育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