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在中国大陆工作已缴税 可扣抵台湾个人所得税◆文/林富谊(海基会法律处)

  • 更新日期:114-04-21

根据行政院主计总处20241212日发布之统计资料显示,于2009年至2023年间,在国人每年赴海外工作的国家中,选择前往中国大陆(含港澳)工作的人数占比平均逾5成,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略低于5成,自2022年起,则连2年不足4成,国人2023年选择在中国大陆工作的人数,已自10余年前的43万降至21.7万,仅剩高峰期的一半。

中国大陆所得依法仍须在台申报所得税

国人赴中国大陆投资、工作或短期出差停留的大陆地区来源所得,依法仍负有向我国政府纳税的义务。依「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第24条规定,国人(包含法人、团体或其他机构)有大陆地区来源所得者,应并同台湾地区来源所得计算缴纳综合所得税,但在大陆地区已缴纳之税额,得自应纳税额中扣抵,扣抵数额之合计数,不得超过因加计其大陆地区来源所得,而依台湾地区适用税率计算增加之应纳税额。

申报中国大陆所得及扣抵税额所需文件须办理文书验证

依财政部赋税署1993227日发布之「有关大陆地区来源所得及免税额扣除额之申报规定」及「财政部税务入口网」相关说明,纳税义务人有大陆地区来源所得、扣除额及扣抵税额者,应检附大陆地区来源所得在大陆地区完纳所得税额证明,证明内容应包括:纳税义务人姓名、住址、所得年度、所得类别、全年所得额、应纳税额及税款缴纳日期等项目……,且所检附之各项大陆地区赋税关系文书,须经大陆地区公证处公证并经海基会验证,以供稽征机关核认扣抵。因此国人的大陆地区来源所得已在大陆缴交税款,拟在台申报扣抵税额者,大陆相关税务文件(如完税证明等)应办理在大陆公证、在台经海基会验证之文书验证程序。

如何办理中国大陆税务文件的文书验证

首先,建议先咨询台湾税务机关,所谓「大陆地区赋税关系文书」应公证的有那些?常见的有大陆纳税纪录、所得(收入)证明……等,再将税务机关要求应公证的文件拿到大陆当地有办理台湾事务的公证处(涉台公证处),请公证员办理要拿回台湾使用的公证书。

提醒国人,如果不想因为办错而再花一趟回大陆重新办理的时间跟公证费用,在大陆公证处办理公证书时,一定要注意,当场检查及确认公证书上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分证明文件号码(如:台胞证号或台湾身分证号)等年籍资料须正确。

请注意!公证书「正本」务必要记得带回台湾!公证书正本带回台湾后,因海基会验证程序须俟接获大陆方面寄来公证书副本始能进行,为避免来往奔波,申请验证前,可先拨打海基会法律服务专线(02-25335995)询问,公证书副本是否已寄达及申验公证书应备之文件。

建议及早办理文书验证 以免逾期提交无法扣抵

由于在中国大陆取得税务机关出具税务文件,并持向涉台公证处办理公证书,加上大陆公证书副本寄达本会(约需1个月)及本会收案、验证时程;另报税期间,除了申报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证明公证书,尚有许多台资企业或与大陆企业往来之企业申报营利事业所得税的税务公证书,以及国人申报抚养大陆亲属之亲属关系公证书等,海基会受理文书验证案件量暴增,所需作业时间恐须延长,建议国人预留2个月,提前进行相关文书验证程序之办理,勿拖延至期限前才办理,以致来不及在法定申报时间内提交而无法申报扣抵所得税。

如大陆方面已将公证书副本寄达海基会,正、副本核验相符且合于本会「马上办」收案及发证要件者,原则上于收案后1小时内发给证明,国人便可将海基会核发证明之公证书缴交给台湾税务机关办理所得税扣抵。                                                                        

申报个人所得税扣抵常见之公证书类型

国人大陆地区来源所得主要以工作薪资收入为主,申报大陆已缴纳税额扣抵个人所得税额向海基会申验之公证书为:「完(缴)税证明公证书」、「所得(收入)证明公证书」,如系不动产交易所得,常见的有:「房地产买卖合同公证书」、「存量房交易税费申报表公证书」等。(可参考海基会官方网站【文书验证专区】→中国大陆公证书常用类型范本「税务类」)

申报个人所得税用途之公证书相关统计


根据海基会上开统计表显示,近10年国人申请验证用于申报个人所得税之公证书案件量计78,624件,疫情前成长趋势攀升极快,至2019年攀至高峰,已较2015年翻了近2倍。惟自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扩散全球影响,跨境移动受限,国人减少赴陆工作,且因中国大陆严厉之疫情防控政策造成办理公证书极为不易,当年度申验案件数即减少逾1成达1,043件;疫情缓和后,仍持续呈现缓步下滑趋势,但若以20247,475件与疫情扩散前1年(2019年)10,074件相较,则减少2,599件,减幅已超过25%,来到疫情后新低点。

                                                                                                                          

海基会近10年受理申请验证用于申报个人所得税公证书之主要出证地区,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案件数占比之前5大地区依序为:江苏省、上海市、广东省、福建省、安徽省。

就地域别而言,用于申报个人所得税公证书之申请验证案件数,前5大分布地区大致与经济部委托国立政治大学编撰之研究报告「2023年对海外投资事业营运状况调查分析报告(调查年度:2022)」所公布统计资料所示,台商赴陆投资金额前5名之地区「江苏、广东、上海、福建、浙江」大致相同,足认国人赴陆就业多数仍选择台商在长江以南的沿海地区所设立或投资之企业。

以整体产业别而言,就海基会受理用于申报个人所得税之大宗(单一企业委托代理人为台籍员工申报个人所得税统一送件)申请文书验证案件数观之,国人赴陆工作的产业类别主要集中在资讯电子等科技相关产业、金融业及航运业。

中国大陆投资、营运环境变化对国人赴陆就业影响

随著美中贸易战影响带动全球产业供应链重组,许多台商选择将产线从中国大陆移出,回流台湾投资或响应新南向政策转入东南亚以分散投资风险,而留在中国大陆的台商,企业经营策略则调整为转攻内需市场,在人才聘用上也逐渐本土化;另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蔓延全球,疫情影响跨境移动受限,因此国人赴陆工作的人数自同年起,终止缓步增加趋势,持续下跌,后随疫情影响弱化逐渐回升,惟仅回复至疫情前人数约5成。

疫情期间,因中共长时间严格执行「动态清零」的疫情防控政策,民生活动受限、产业经济停滞,不少台商、台干因而举家搬迁回台;2023年初,中共骤然开放,貌似迎来解封后的春天,逐渐回到一般的生活模式,然却不时发生以不透明的国安政策为由,动用行政拘留、甚至刑事拘留等手段限制人身自由的案例,在陆就职期间恐难预期人身安全能得到合理保障,因此建议国人赴陆求职前,对于可能遭遇的人身安全疑虑,仍宜深思熟虑、审慎考量,莫因一时的高薪诱惑,招致身陷囹圄的风险。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