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川普重返白宫 中国大陆经贸新挑战◆文/蔡明芳(淡江大学经济学系教授)

  • 更新日期:114-02-17

川普今年1月20日在美国国会大厦的总统就职典礼宣誓就职,「让美国再次伟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MEGA)的美国优先政策会对全球经济产生何种影响,已是各国政府在今年必须面对的最大不确定性。

通膨影响川普关税政策持续性

面对美国优先的高关税政策,政策的可持续性值得进一步关注。川普总统于2018年首次对中国大陆采取高关税的贸易政策时,包含美国学者在内的许多经济学家多认为美国对中国大陆大幅加征关税会导致美国的物价上涨,甚至发生通货膨胀。但2017年5月上任的美国贸易代表署(Off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 USTR)贸易代表赖海哲(Robert Lighthizer)并不认为美国对中国大幅加征关税会导致物价上涨。他认为,政府若要对进口品提高关税又要避免物价上涨,政府加征关税的产品必须有足够多替代品。当替代品愈多,加征关税的产品进口商提高价格的幅度就愈小,加征关税对物价的影响就会降到最低。 

必须注意的是,川普第二任的物价环境与第一任有极大差异,目前美国物价仍高且联准会降息的幅度与可能性均低的情况下,通膨的环境已经产生,川普加征关税导致物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大幅提高,即使川普上任后对所有国家均加征关税,通膨将会影响关税政策的持续性。

人民币贬值是美国优先经贸政策必然结果

川普的美国优先政策必然会影响厂商的预期心理。例如,对中国大陆的生产者而言,若出口美国金额占其总出口的比重极高,或其供应链厂商的营收来自出口美国市场占比高,则这些有能力的厂商应会试图离开中国大陆。川普已借由社群媒体宣布将对中国大陆进口品加征10%关税,以及对USMCA(美墨加贸易协定)成员国课征25%关税,只要中国大陆产品被美国政府加征关税后的净税率远高于其他国家,厂商移出中国大陆的趋势不可能改变。因此我们合理预期,外国人到中国大陆的直接投资会进一步降低。

当移出中国大陆的厂商增加,进入中国大陆投资的厂商减少,人民币的需求必然降低。另一方面,中国人民银行为了减少国内产业或厂商的资金流动性缺口,宽松货币政策方向不会改变,人民币的供给不会降低。当人民币的供给增加,但人民币的需求减少时,人民币价格降低(贬值)是必然的趋势。这是川普第二任期的关税政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在预期心理的影响下,人民币可能提前贬值。许多人认为中国大陆可能借由让人民币贬值来抵销美国政府对中国大陆产品加征关税的幅度,此说法并不正确,人民币贬值应是结果而非策略。人民币贬值是外国对中国大陆产品与服务需求降低的结果,倒果为因的后果是对美国贸易政策的误判。

美对中加征关税 迫使中共改变出口政策

2024年12月中国大陆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增率为0.1%,全年的CPI年增率为0.2%,与大陆官方原先预估的3%差距甚大。2024年12月中国大陆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年减2.3%,全年的PPI年增率较2023年衰退2.2%,已连续27个月呈现衰退。

从中国大陆的PPI(生产者物价指数)与CPI(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变化可得知,中国大陆内需消费与生产的情况均不好。中国大陆许多产业面临生产过剩的低价竞争环境,产品出厂的价格一直降低。产品的出厂价格持续减少,厂商的产品销售与获利均会降低,厂商给予劳工的薪资或奖金也会降低,导致受雇劳动的消费降低,即中共国务物总理李强与国家主席习近平所称的「有效需求不足」。

若川普未来进一步对中国大陆加征关税,中国大陆厂商在无法继续将产品出口到美国或绕过第三地出口到美国(洗产地)的情况下,中国大陆的出口市场必然大幅改变,国际经贸也会产生几个可能影响。

第一,中国大陆更需要美国以外的市场。

中国大陆目前尚未找到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方法,要维持经济成长动能,仅能依赖出口市场。就市场选择的优先顺序而言,与高所得国家贸易的重要性一定优先于低所得国家。因此,除了美国市场外,欧盟或整个欧洲应是中国大陆未来急需拓展的市场。然而,中共目前仍因电动车反补贴税的问题持续与欧盟进行协商,且中共态度仍强硬。无论最后欧盟与中共协商结果如何,未来欧盟、东北亚、东南亚或南亚等非美国市场将会面临中国大陆厂商更激烈的竞争。因此,中国大陆与其他邻近国家的冲突应会减少,但这些国家须注意市场被中国大陆厂商垄断的可能性会提高。

第二,中国大陆厂商需要在海外设厂。

川普曾扬言上任后要对美墨加贸易协定(USMCA)成员国的加拿大与墨西哥课征25%的关税,对中国大陆则是加征10%的关税。若要合理解释川普对贸易协定成员国课征关税幅度高于非成员国,可能是由于许多厂商借由这些成员国设厂洗产地。若川普无法打击洗产地的行为,美国对中国大陆提高关税不会产生显著的政策效果。

第三,中国大陆厂商在海外的并购或与第三地国家的厂商合作可能性大增。

除了直接投资设厂外,中国大陆厂商也可能在海外直接并购外国厂商,但这样的作法已愈来愈不可行。川普提名的国务卿卢比欧(Marco Rubio)、国家安全顾问瓦尔兹(Mike Waltz)、国家安全副顾问黄之瀚(Alex Wong)与贸易代表葛里尔(Jamieson Greer)等人,对于中国大陆企业的海外上市审查、投资管制与出口管制的态度均认为有严格管制的必要。若中国大陆企业无法直接并购他国企业,可能转向与其他国家厂商合作,避免被美国政府加征关税。换句话说,中国大陆企业可能借由与他国企业合作来降低「中国产品」或「中国厂商」的成分。

最后,无论中国大陆企业或政府采取哪一种策略,川普重返白宫对中国大陆经贸的伤害只会持续增加。对外国与中国大陆本土厂商而言,也会避免被认为享受不公平的贸易补贴而持续降低在中国大陆的投资,可预期川普上任后的中国大陆经贸环境将会进一步恶化,人民币也会持续贬值。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