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延续传统 向下扎根─亚总会长林凯民致力扩大台商影响力◆文/黄欣(媒体工作者)

  • 更新日期:114-02-17

近年随著政府新南向政策及全球供应链重组,亚洲台湾商会联合总会(简称亚总)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亚总第32届总会长林凯民从2024年7月上任以来,积极扮演承上启下的角色。除了延续商会的平台角色,同时也冀望与各国政府部门、各地商会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扩大影响力。展望2025年,林凯民首次与北美洲台湾商会举办论坛,寻找优势互补、相互投资机会;并与大陆台商协会增强联系,助力台商在国际经贸领域再展鸿图。

「向上提升、传承永续、向下扎根」 三大工作方针

亚总自1992年成立以来,会员范围逐渐扩大,目前涵盖17个会员国及3个观察会员国,包括港澳、日本、韩国、东协十国,以及新加入的印度、阿拉伯联合大公国与帛琉,拥有超过9,500家企业会员。

林凯民总会长上任后引入崭新思维,推动亚总从单打独斗转向群体合作,以制度化方式强化组织效能。他强调,因总会长任期仅1年,一些议案或改革需跨届完成,目前成效已逐步显现。

林凯民推出「经贸投资特刊」,聚焦会员国最新产业发展与投资方向,挖掘更多商机,并成为亚总的宣传利器。同时,他推动「向上提升、传承永续、向下扎根」三大方针,借此拓展亚总的影响力,并加强与世界其他台商协会的连结,创造更多投资机会。

向上提升方面,他认为亚总应发挥商会主要功能,非仅限于聚会活动。他上任后立即于台北举办国际交流晚宴,邀请经济部长、外交部长、多国驻台代表处官员等政要,以及20个会员国代表参与,促进各国商会交流并凝聚台商向心力。另外,也透过海基会协助搭建亚洲台商与大陆台商的交流平台,扩大彼此的往来与合作。

传承永续方面,亚总建立行事历,整合会员国的重大活动资讯,并即时透过脸书更新,利用社群媒体鼓励会员参与彼此活动,深化交流,也提升掌握各地投资机会的能力。

今年2月8日,亚总首次与北美洲台湾商会联合总会合作,在台北举行「2025台.美.亚洲-新供应链商机交流论坛」,邀请美国在台协会(AIT)商务处代表剖析美国新政府「川普2.0」政策,并安排加拿大、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国官方代表介绍投资环境,帮助台商抓住全球供应链重组的契机。这是加强全球台商协会互动的全新尝试。

向下扎根方面,亚总积极培育青商会。林凯民指出,东南亚台商第一代大多于1990年代创业,现已陆续交棒给第二代,例如马来西亚、泰国、越南与印尼等国的会长多为台商二代。然而,寻找愿意接班的第三代却普遍面临困难,在传统产业中尤为明显。

「世界在改变,现在的年轻人经商模式与我们不同。」林凯民以其家族企业为例,说明经商模式的时代转变。他的父亲早年从事劳力密集的木材加工,随著环保法规和当地经济发展,这类产业不得不转型升级。他将企业逐步转为厂房租赁模式,既活化资产又迎合供应链向马来西亚转移的趋势,成功创造新商机。

他强调,亚总致力于培育青商会发展,一方面鼓励台商企业顺应时代潮流调整经营策略,也是为亚总培养未来骨干力量。

新南向与供应链移转 东南亚商机大爆发

林凯民表示,自从政府推动新南向政策以来,台商在东南亚的投资显著增长。近几年美中贸易战进一步影响供应链移转,投资东南亚成为显学。

数据会说话,据经济部资料,2023年台湾与亚总19个会员国(含观察会员国印度与阿拉伯联合大公国)的贸易总额为3,123亿美元,占台湾全球贸易总额39.8%。

2019年~2023年5年间,台湾在亚总会员国的累计投资金额比重达31.3%,高于对中国大陆投资金额比重的27%。此外,台商在亚总会员国当地投资雇用的人员已达489万人,可见台商在亚洲的实力不可小觑。

东南亚的商机远不止于此。2022年1月1日生效、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亚总就有12个会员国在RCEP范围内,可充分享受关税优惠。其中越南和马来西亚更同时参与RCEP、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以及印太经济架构(IPEF)三大区域经贸协定,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关键地位。

林凯民解释,越南和马来西亚各有不同竞争优势。越南拥有低成本的劳动力和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加上北越邻近中国大陆具地理优势,以及优惠投资政策等,使其成为跨国企业尤其是电子产业的理想制造基地。至于马来西亚,目前的人均国民所得约1万美元,虽不适合发展劳力密集型产业,但其稳定的经济环境、优良的基础设施及广泛的国际贸易网路,仍吸引大量外资进入,对以出口为导向的台商极具投资吸引力。

马来西亚投资白皮书 锁定七大重点投资领域

因应东南亚投资热潮,林凯民出任亚总会长后,便委由中华经济研究院著手撰写「台商经贸投资白皮书」,深入分析各会员国的投资环境、法规政策及产业商机,为台商提供重要参考。

林凯民身兼马来西亚台湾商会总会长,他推出的第一本白皮书从最熟悉的马来西亚著手。2024年11月他发表「台商经贸投资白皮书-马来西亚篇」,锁定电子电机产业、企业自动化、循环农业、清真产业、再生能源、医卫产业与智慧物流等七大重点投资领域。

他说,马来西亚的产业聚落分布清楚,槟城以半导体封测为主,与台湾形成上下游供应链,属于互补而非竞争关系;吉隆坡地区作为首都拥有多元产业,多达40%以上的台商投资集中在此,行业涵盖广泛。位于马来西亚南部的柔佛,则因天然资源优势拥有低廉电力,加上邻近新加坡,已形成数据中心产业聚落,包括美国AI伺服器大厂美超微(Super Micro Computer)、台湾伺服器厂纬颖等皆在此布局。

他表示,台商在上述七大领域的投资情况良好,特别是在企业自动化和再生能源方面,已有不少台湾企业取得显著成果。永联物流已在马来西亚设立智慧物流园区,专注发展冷链物流;也有台湾企业透过马来西亚打入全球清真市场。医疗产业方面,长庚医院与中国医药大学也已在马来西亚设立医疗中心。

他还透露,2025年亚总将与世界台湾商会联合总会合作,预计推出2本投资白皮书,除了菲律宾已在著手进行,另一本将择定越南或印尼,协助台商掌握各地投资机会。

不只「China+1」 更关注「越南+1」

不过林凯民也指出,随著美国总统川普展开第二任期,「川普2.0」将如何改写全球经贸版图值得关注。

他指出,川普第一任期针对美国贸易逆差第一大国中国大陆挥出大棒,关税战延烧至今,也因此出现「China+1」的供应链移转潮。

美国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前10个月,美国前三大贸易逆差国分别是中国大陆、墨西哥、越南,逆差金额分别为2,454亿美元、1,419亿美元、1,022亿美元。尽管墨西哥和越南的逆差规模和中国大陆仍有一段距离,但两者的年增率分别来到12.78%和18.23%,远超中国大陆的4.22%。

川普在竞选期间已提出要对中国大陆进口商品最高征收60%的关税,墨西哥也被点名,林凯民指出,当地台商供应链近期已讨论到未来出现「越南+1」的可能性,市场弥漫观望气氛。

面对市场忧心,林凯民分析,考虑到通膨压力,美国会以关税作为谈判筹码,不太可能采取过于激烈的关税措施。他同时也提醒台商应未雨绸缪,适度分散生产基地,以降低贸易战带来的冲击。他强调,「台商应该积极布局多元化的市场,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国家的市场,方能在变幻莫测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

台湾优势仍存 建议政府组团带队赴东南亚投资

面对东南亚经济实力快速崛起,林凯民说,台湾在全球供应链仍拥有不可忽视的优势。台湾虽未能加入RCEP等大型自贸协定,但其紧密的供应链和快速的物流系统,使其在高科技制造业中具有独特的竞争力。台湾的供应链体系高度集中,方便快速应对市场需求变化,这在电子产业和机械工具制造领域尤为突出。

林凯民也提出,政府除了透过贸协等单位扩大台湾产品外销,可加强协助台商投资东南亚。他建议可透过国营企业带领民间厂商组团赴东南亚投资,借由投资规模优势争取更好的投资条件,或推动更新台马投资保障协定等工作,让台商在东南亚的投资更有保障。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