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黑糖飘香的风城长照据点 王翎凤在台扎根发挥量能◆文/陈壹贞(媒体工作者)

  • 更新日期:114-02-17

走进新竹县宝山乡新城风糖休闲园区,2层楼的乐龄教室坐落在20公顷大的宽阔农场中央,采访这天上午,适逢新城社区照顾关怀据点每个月的长辈庆生活动,教室中有客家山歌话剧演出,近100名地方长辈齐聚观赏,尽管窗外东北季风猎猎,室内气氛相当温暖而愉快。

海南媳妇扎根新竹客庄 携手丈夫服务长辈

在一群长辈当中,满头乌黑长发、穿灰色针织外套足蹬黑马靴的王翎凤就显得相当突出,王翎凤所带领的新竹县宝山乡新城社区照顾关怀据点,服务在地近300名长辈。她曾在2023年获卫福部颁赠当年度「社区金点奖」的英雄个人奖,是当年全国评比前五名的长照工作者。时间再往前推,王翎凤曾在2019年获当时的行政院农委会水保局颁发「农村领航奖」,王翎凤说,她应该是首名获颁此奖的新住民,2020年获奖者们由时任总统的蔡英文亲自接见表扬,她更代表所有获奖者向蔡总统做简报。

王翎凤出生在大陆海南岛,家中从商,从小成长于殷实环境的她,学业表现一样杰出,毕业于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大学毕业后,王翎凤透过朋友介绍,结识来自新竹、在科学园区任职的丈夫李荣峰,经过两年远距离交往,她决定结婚、与丈夫在台定居。

2009年中旬王翎凤来台,她花了半年时间努力融入客庄生活,适应与人互动及客庄饮食,尔后迅速伸出触角,加入公公婆婆的社区工作,与离开竹科的丈夫共同打拚、扩充服务能量。
「刚开始我们据点每周服务一到两次,能照顾的长辈人数也不多,大概十几个,现在周一到五都有全天服务,服务人数也已经成长到将近300人」王翎凤说,这些长辈们每周轮流来据点约一到二次,除了参加乐龄课程与活动,中午一起吃饭,每周还有两天有中西医师驻点看诊。

推动通路转型 宝山百年黑糖飘香全国

在园区中,每天有近百人共餐,且共餐部分目前并未收费,王翎凤说,政府相关计划补助与自筹款的比例是3比7,除政府补助外,园区农产品小舖的收入,是很重要的来源。

宝山乡新城社区有百年制糖历史,是全台最北的制糖社区,早年宝山乡的丘陵坡上都种著甘蔗,后随著制糖产业没落而式微。王翎凤的公公、前宝山乡长李文榜卸任后致力于复兴这项地方产业,不只让甘蔗田重新现身新城社区,王领凤的婆婆、曾任新城社区发展协会理事长的李傅秀妹,更带领社区长辈们陆续研发出一系列黑糖商品。如今,在新城风糖小舖里,除售有最传统的客家乌糖,与王翎凤婆婆最初研发出来的黑糖商品─黑糖爆浆包之外,还有纯米黑糖糕、黑糖蜂巢蛋糕、黑糖桂圆、黑糖沙其马、黑糖冰淇淋、黑糖咖啡等系列商品。

如今,王翎凤对地方制糖史朗朗上口,她说,百年前宝山的黑糖产业不仅创造地方经济繁荣、养育下一代,还创设新城国小,地方更相传,宝山黑糖曾是上贡给日本天皇的指定产品;宝山属于丘陵地,不像南部的糖厂有五分车运载甘蔗,宝山甘蔗只能依靠人力采收运送,而气候的不同,也使宝山的蔗糖、黑糖与其他地方有著不同风味。

至于柑橘,也是宝山一大特色,乡里处处可见柑橘果树栽种,王翎凤说,起初他们跟果农合作,透过社区妈妈进行初级加工,后段送给专业果酱工厂代工,现在小舖有柑橘果酱、果干与柑橘馒头、柑橘冰淇淋等多样柑橘系列商品出售,更曾在喜来登、万怡等饭店贩售。

王翎凤现在也是新竹县宝山乡新城社区发展协会的执行长,她说,如今地方的黑糖产业正在百年累积下来的深厚基础上转型,新城风糖休闲园区与社区发展协会致力于食农教育,透过社区的支持系统,支撑起小舖运作。虽然王翎凤称之为「小舖」,但其实新城风糖的电商网站架设得颇具规模,并与超商通路合作,将宝山的在地产品推广到全国,王翎凤说,小舖的商品收入盈余,就用以回馈给地方长辈,让社区关怀据点能稳定营运下去,等于是一个社会企业、自给自足的概念。

整合政府民间资源 长照服务更创新多元

以社会企业的经营模式为基础,王翎凤也感受到政府对高龄者照顾的加强。她投入社区服务工作十多年,回忆一开始的情况,政府每个月只补助社区关怀据点1万元,后来随著高龄化情况逐渐受重视,长照2.0、3.0的政策推动,经费补助大幅增加;此外,随著乡村发展越来越受重视,他们也接受水保局的专案补助,整治园区的景观环境、步道等。

有著园区日益完善的设施,新城社区关怀据点的课程项目也愈来愈多元,每天在他们园区中,同一时段至少规画有两个课程项目,例如有一半的长辈在作桌游、另一半长辈就安排美劳手作课程;或者一半长辈在唱山歌、另一半长辈就去栽种瓜果蔬菜。王翎凤跟元培、玄奘、中华等三所大学合作,请护理系、社工系等相关科系的教授设计多元课程,有音乐疗愈法、宠物疗育课,也有瑜珈等舒缓运动,「我们的课程比较创新,不只非常有趣,更朝专业的方向去规划」。

宝山乡是一个长型丘陵,蜿蜒的山路遍布乡里,每天到王翎凤的社区照护据点活动的长辈很多,有的由据点接送,有的是家人送来,也有些身体比较健康的长辈自己开车、骑车前来,最远有人从车程40分钟的地方远道而来,「大部分来的长辈,因为来这边打开社交生活,生活变得不无聊,心情比较好,与家中晚辈的相处变得和睦融洽」王翎凤说。

在地创生、积极进修 融入宝山生活

宝山邻近竹科,大部分地方青年都选择到科学园区谋职,不过,新城风糖休闲园区却有著将近20名留在当地、或者返乡就业的青年。王翎凤说,在农村的工作要找到适合的人,需要对土地有热忱、对银发退休生活有聚焦理念,才有办法合作;休闲园区中建构有农场系统,除能栽种瓜果蔬菜,并可以设计园艺课程,推出烘焙、咖啡等专门课,「需要有兴趣的年轻伙伴有共识一起做,才可以长远地走下去」。

除了协助地方留才,王翎凤也不忘积极进修自我。2022年王翎凤报考了大学的社工系,准备拿下她第二个学士学位,她说,自己希望考取社工师执照,因为在她的事业规划中,社区服务据点未来将朝住宿型照护机构发展,她虽然主要负责经营管理工作,但好的经营管理者应该跟专业紧密扣合,因此希望透过重返校园学习,更深入了解照护体系中需要的各面向。

在台湾生活十余年年,王翎凤已经完全融入这块土地的生活,除了社区发展协会、社区关怀据点的工作,她也担任宝山乡新住民协会理事长,王翎凤说,宝山乡有很多陆配姊妹,每年海基会都会举办陆配姊妹座谈会、联谊会,现场可以让来自台湾各处的陆配姊妹相互交流、分享彼此专业领域,她觉得这是很用心规划的活动,值得一再参与。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