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低价倾销 台湾产业备战因应◆文/黄欣(媒体工作者)
- 更新日期:113-12-23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大陆产能过剩低价倾销的问题引起市场热议。尤其是电动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出口激增,大幅压缩其他国家的发展空间,引起全球关注。从欧美乃至加拿大、日本,甚至东南亚的印尼、越南、马来西亚都加入反制行列,国际间抵御「中国冲击2.0」的阵线俨然成形。
在「中国冲击2.0」的压力下,钢材、电动车、太阳能、水泥、石化原料、电子商务、纺织等领域首当其冲,须及早因应准备。专家建议,政府除可透过反倾销税予以反制,同时在租税优惠、补助、辅导等方面增加资源协助厂商,加速产业再次全面升级转型。业者也需尽速找到崭新市场定位,包括产品的差异性、调整产业链布局并优化成本结构、加强人才培训、开发节能减碳新设备等,创造更长远利基。
内需不振 中国大陆藉大量出口提振经济
中国大陆产能过剩并非新议题。自从中国大陆加入WTO后,凭藉优势生产成本,众多欧美企业将制造基地转往大陆,大量生产低价物品输往全球,波及欧美市场的就业,形成「中国冲击1.0」。
2018年中美贸易战与科技战爆发以来,中国大陆遭逢产业快速外移、外商投资下降等难题,内部又有人口红利下降、技术进步放缓、投资消费欲振乏力等结构性问题。为提振经济,中国大陆只好转向对外扩张,锁定特定优势战略产业,透过巨额贸易顺差为经济增长添柴加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曼形容这是「中国冲击2.0」的到来。
数据更能看出问题的严重性。中国大陆的贸易顺差,从2015年的5,939亿美元一路递减,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打,同年降至3,509亿美元,但2020年开始加速反弹,2022年更创下8,379亿美元的历史新高。今年截至10月底的贸易顺差来到7,852.6亿美元,有望再次挑战高点。
从出口产品来看,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大陆全年出口177.3万辆电动车,增长67.1%,等于每出口3辆汽车就有一辆是电动车。此外,太阳能多晶矽、矽片、电池片、组件等太阳能产品的全球占比均达80%以上,连续16年位居全球首位。今年前3季,「新三样」出口规模人民币(下同)7,578亿元,占出口总值的4.1%。
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数据,中国大陆生产了世界上近1/3的制成品,超过美国、日本、德国、韩国和英国的总和。
政府制定反制措施 设下第一道防线
台湾的经济规模要抗衡中国大陆低价倾销的长期趋势殊为不易,政府和相关业者必须通力合作。政府依据不同行业遭受的影响,制定反制措施,设下第一道防线;业者除了创造产品差异性、保持竞争力,同时透过供应链调整、数位转型、绿色转型等方式,全面脱胎换骨才能打赢这场硬仗。
据财政部关务署资料,目前课征反倾销税案件共10类产品,中国大陆涉及的产品多达8项,包括毛巾、鞋靴、过氧化苯甲醯、水泥及其熟料、不锈钢冷轧钢品、镀锌及锌合金扁轧钢品、碳钢钢板、特定铝箔等。此外,目前反倾销税调查中的「平面印刷用版材」的涉案国家亦是中国大陆。
除了上述列入反倾销的产品,政府也在陆续完善其他的产业保护措施。以汽车业来说,为防堵「台皮陆骨」的中国大陆低价零组件来台组装整车「洗产地」,经济部从8月1日起上路「国产车组装在地化供应链比重新制」,将陆资与国际品牌合资者、中国大陆品牌并购国际品牌、国际品牌在大陆厂生产,以及中国大陆汽车品牌均纳入管理。依据车款上市时间,在地化比重需逐年提高,上市第一年15%,上市第二年25%,第三年需达到35%以上,以保护台厂权益。
另外,我方对中国大陆进口的镀锌钢品、碳钢钢板、不锈钢冷轧钢品、不锈钢热轧钢品及碳钢冷轧钢品等5样产品实施双反(反补贴、反倾销)措施,虽已在10月9日正式落日,不过原已课征反倾销税的碳钢钢板、特定镀锌、锌合金钢卷及不锈钢冷轧等3项产品,不受上述落日影响,继续执行反倾税率。
除了上述反制做法,中华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健全近日撰文建议,政府角色还需重新定位。在高科技方面,加强上游原材料与下游设备等的延伸,强化产业链结,更能扩大价值链,为产业加值。同时,可加强传统产业的科技化应用,譬如晶片技术可应用于施肥与灌溉无人机,或推动半导体与医疗器材的连结,落实半导体对其他产业的水平扩散,进而使产业多元化,促使竞争力全面提升。
在产业的二次全面升级转型方面,企业面临数位、绿色的双轴转型及缺工、少子化的自动化压力下,王健全建议政府应以租税优惠、补助,加速协助厂商达成数位与绿色转型等目标。
王健全指出,全球经济版图正重新挪移,台湾企业必须寻求全球布局、对外投资,透过人才、技术、资金、商业模式的双向流通,方能避免产业空洞化,进而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
提升产品差异性、扩大海外市场布局企业正面迎战
政府守住第一道关口,还需加上产业自身的修炼,方能毕其功于一役,走出难关。首先,产业应进行深入的市场需求分析,了解消费者偏好、产业趋势和竞争对手的策略,灵活因应调整。譬如透过消费市场、社交媒体和电商平台上的数据,结合AI技术,预测未来需求变化,不仅可为客户提供更符合市场的解决方案,同时也能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
产品差异化方面,可紧扣绿色环保趋势,站稳市场利基。以纺织业为例,随著国际品牌厂商愈加关注产品碳排,台湾厂商除可利用旧衣回收再生材料,开发低碳创新材料,同时也可导入低碳制程,提高再生能源的使用比重,降低碳足迹,从而创造市场区隔,并提升企业管理形象。在优化成本结构与供应链管理方面,可透过精实生产管理、降低材料损耗和优化现场流水线,导入自动化设备等,严控生产成本。
在供应链的调整方面,王健全建议,产业可找寻崭新的市场定位。短期可以东协国家为主,中长期可将生产基地转向印度、墨西哥。以印度来说,具有经济量体大、劳动人口多、内需市场大等优势,而台湾拥有最佳的汽车零组件、化石产业、半导体、电子资讯、成衣纺织、工具机等完整供应链,可成为印度发展的最佳伙伴。
不过王健全也提醒,台湾的中小企业较多,与印度政府谈判的筹码相对较弱,若能由政府或公协会主导,带领整个产业链前往投资,有望争取到较优的租税与土地优惠,以及法律与市场保障,厂商的意愿也会大幅提高。当然台湾厂商也需要负起一定义务,譬如创造一定的就业机会、相关的人才培训制度、合理的薪资保障,合法缴交税负等。
放眼未来,全球分工体系重新洗牌的趋势在所难免,面对贸易碎片化的时代来临,政府和企业需及早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