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美国大选后的印太安全情势◆文/沈明室(国防安全研究院国家安全研究所研究员)

  • 更新日期:113-12-23

经过激烈竞争后,美国总统选举结果终于出炉,美国共和党席卷所有的摇摆州,赢得美国总统的选举,连参议院及众议院的选举,共和党也赢得多数席次,形成川普及共和党全面执政的态势。选前不论欧盟或北约国家、印太区域的盟国,连美国的对手俄罗斯、中国大陆及北韩都在关切美国此次选举的结果及可能带来的影响。选举结果出炉后,这些国家审视川普以往提出的政见及相关人事任命,预判未来重要政策,尤其关注即将就任的川普政府如何结束俄乌战争、中东冲突,以及后续对中政策变化及对印太区域安全的影响。

川普认为拜登政府对中政策过于软弱

俄乌战争及中东冲突可能是美国印太战略是否调整的变数,对台湾较无直接性冲击,但此三项区域安全变数的连动,造成任何一场冲突的扩大与转变,都可能导致美国外交与国防政策的变化,牵动印太区域安全。美国印太战略最早由欧巴马时期的「亚太再平衡」延伸而来,当时因为中国大陆向外扩张,对东南亚国家采取「魅力攻势」,另以「一带一路」倡议拉拢全球南方国家,扩展西向的地缘战略,使川普在第一任期时必须在地缘战略上有所回应,强调印太国家的合作。

后来,拜登延续类似政策,正式出版《印太战略报告》,强化与区域国家的合作,甚至后来建构新的同盟关系,如澳英美同盟(AUKUS)、美日韩同盟等,皆为美国因应中国大陆扩张,强势解决领土主权问题的集体安全反制作为。拜登任内与日本、韩国、菲律宾、台湾、越南及澳洲等盟友,加强军事合作,透过印太经济架构,把供应链从中国大陆转向盟友,但是川普认为拜登对中国大陆过于软弱,强调美中战略竞争关系无法吓阻中国大陆,因而在选举期间多所批评拜登的对中政策。

川普内阁人选对中立场强硬

有人称「人事即政策」,意味当新政府选择某些特定人物担任某项重要职务时,其能力与人格特质、所属政党的传统,往往在政策执行上会有不同的风貌与结果。目前从川普提名内阁的人选当中,可看出一些对中政策的趋势。川普和第一任期作法有所不同,在宣布当选后,很快陆续宣布相关内阁成员,展现出积极的态度。甚至连一些外界看好的人选,也主动对外公布不会入选(如前美国驻联合国大使海利及前国务卿彭佩奥)。从阁员的名单来看,川普对中政策仍偏重在围堵的策略。例如新任国务卿卢比欧(Marco Rubio),曾因新疆及香港问题被中国大陆制裁,长期对台湾友好,未来与中国大陆外交互动,势必立场坚定且态度强硬,应是卢比欧入选的原因。但是国务卿必须负责外交工作,如何对中国大陆正确传达川普政策,达到预期目标,将考验著卢比欧。

至于川普提名的国家安全顾问瓦尔兹(Mike Waltz),是美国国会首位具陆军特战部队资格的议员,长期担任国防首长幕僚,非常熟悉美国当前国力与军力状况,他在军事与情报等委员会对台湾事务极为了解,也高度关切对台军售延迟交付与台湾自卫能力评估。他近期在公开演讲指出,台湾在先进晶片与世界贸易地位所处形势极为重大,中国解放军数量超越美国,美国的军事力量必须准备好,显见其对台湾的重视及对美国国防改革的期望。

美国新的国防部长赫格赛特(Pete Hegseth)近期在网路节目分析美中军力指出,美国国防部过去实施与中国大陆冲突的兵棋推演,都是美军败阵,官僚效率远远落后。中共领袖深具野心,美国却「太忙了」。他也认为美军过去20年多处征战,欠缺战略方向,美国社会却渐趋左倾,陷入文化紊乱与衰退,这些现象必须加以改革。未来他将以国民兵备役少校的身分,领导美国国防部进行新的变革,以超越及打赢主要的敌人─中国大陆为目标。这些即将就任川普内阁的成员,对川普非常忠诚,也认同及怀抱对川普主义的理想,未来势必会贯彻川普的意志。

中国大陆不只是美国战略竞争者  更是敌人

拜登政府将美中两国关系界定为战略竞争关系,甚至提出「四不一无意」:美方承诺不寻求「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大陆的体制,不寻求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大陆,不支持「台独」,无意与中国大陆发生冲突对抗等。这些作法稳定了印太区域的情势,但也让中国大陆及俄罗斯等国,轻视拜登政府的执政魄力。俄罗斯不顾美国警告,大胆侵略乌克兰就是明显的例子。若非乌克兰坚强御敌,美国及北约国家团结协助乌克兰,使俄罗斯侵略受挫,可能会让中国大陆受到激励,对台湾采取更扩张的作为。

与拜登政府不同,川普和其内阁最大的特色是从本质上认定中国大陆是美国和西方世界最危险的敌人。他们认为民主党拜登政府将中共列为「战略竞争者」,没有提升到「美国的敌人」高度,未采取积极反制作为,导致拜登政府的外交政策,从阿富汗崩溃式撤军,无法阻止俄罗斯侵略乌克兰,到限制以色列打击哈马斯等,都给中共带来缓和内部问题的机会。

虽然中共领导人习近平在川普胜选后曾向他致贺电,呼吁「美中之间加强对话沟通,妥善管控分歧,拓展互利合作,走出一条新时期中美正确相处之道」,率先表达对美国新政府的善意,但因为美中之间在地缘战略利益、全球贸易的竞争,且中国大陆对美国及相关区域盟国的军事威胁日益上升,美国必须强化对中军事反制及关税制裁,美中关系短期难以改善。尤其川普政权企图分化中俄同盟关系,解决俄乌战争问题,并要求以色列总理纳坦雅胡在川普就职前,根本解决以哈冲突及黎巴嫩真主党问题,可看出川普第二任对中国大陆的准备与处心积虑。

美国与印太国家军事与安全合作将更密切

对于美国的传统盟国而言,如何强化国防,增加国防预算或支付美国更多军费可能是首要问题。但为了反制中国大陆的军事扩张,这些花费可能都是必要支出。日本即使并非正式军队,国防预算仍从2%提升到3%,增加的预算将用在提升军备研发及生产方面,以提升日本抗衡中国大陆的军事科技优势。韩国国防预算可能增加更多,特别在北韩屡屡撕毁过去协议,多次进行飞弹试射,并派兵援助俄罗斯之后,韩国势必要强化本身国防武力,以及美日韩同盟的合作。台湾虽非美国同盟国家,增加国防预算,提升防范中国大陆的能力,势不可免。

基本上,区域盟国强化对中国大陆的防范,也符合川普政府的利益。在过去拜登政府强化盟国军事合作的基础上,川普政府为了反制中国大陆威胁,将在军事与安全合作上,与印太国家关系更为密切。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