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章留回忆 两岸都疯「集章旅行」◆文/蔡仪洁(媒体工作者)
- 更新日期:113-12-23
大陆兴起在博物馆、景区等「集章打卡」的旅游玩法,一枚图章,纪录走访各地的足迹,但却出现「付费盖章」等乱象。台湾的集章旅游流行已久,近年升级为数位模式,不仅便利、环保,也避免收费乱象。
陆夯集章旅行 热门景区排长龙
一边集章、一边City Walk(城市漫步),成为大陆年轻民众新兴旅行方式,大到景点博物馆,小到街头门店,都设计特色印章吸引游客前来。
印章设计展现独特元素,在北京,故宫、颐和园、长城等地推出各种书画作品、知名古建筑等图案;在陕西西安,兵马俑博物馆、大雁塔则推出秦汉文化、古城风貌的印章;在山东济南,可以盖到千佛山、芙蓉街、甜沫等老济南特色的印章。
有些热门盖章区,还会出现大排长龙的盛况。江苏南京是集章热潮发源地之一,今年2月下旬,南京博物院就因排队进场人群众多,登上了大陆微博热搜。
集章热潮也改变年轻人旅游习惯,有2年集章经验的大学生表示,如今规划旅行时,会先上网搜索「地名+盖章」,看看当地有没有值得打卡盖章的地方。
为何「盖章旅游」如此热门?首先,在传统文化中「印章」具有庄重意义,用印章纪录到访的景点、走过的路,令游客更有参与感,也赋予旅行更多仪式感,留下另类的珍藏纪念品。
其次是能深入了解历史文化,印章设计融入不同景点的代表元素、标志建筑或者文化内涵,宛如打开一扇小窗,令旅客一览地方特色。
最后,集章还带有社交属性,旅客会在个人社群帐号分享收集成果,与其他爱好者交流互动,获得更多认同感。以大陆社群平台「小红书」为例,以「盖章旅游」为关键字,搜寻到超过64万篇贴文,还有不少人分享攻略,譬如最佳盖章路线、收集「隐藏款」印章、日期章更换时间等,爱好者甚至打趣自己是「盖帮」。
陆掀集章乱象 商家趁机敛财
大陆集章旅游火爆,需求大增,加上盖章文创成本较低,因此衍生出各种乱象,印章成为商家吸引游客的噱头,过度泛滥令集章打卡变了调。
具体来看,大陆不少地方的纪念章从以前「免费自助」变成了「收费盖章」,有些景点或文创店家甚至直接贴出告示牌,表明要满足最低消费标准或购买指定商品,才能盖章。
北京一家商店将印章与盖章本放在一起,这本小小笔记本售价标示为29元人民币 (折合新台币约125元),但网上搜索同款笔记本,发现售价只要5元人民币。
陕西西安一名旅客表示,一个上午为了盖章共消费200元人民币(折合新台币约850元),章印盖满3个本子,但冷静下来后,觉得耗费了太多时间精力。
另外,印章同质化严重,在旅游城市,凡能蹭上知名景区的商店,不管有无文化内涵,都要设立「盖章处」,或粗制滥造,或千篇一律,甚至整条街上的商店,提供的印章都一样。
除了消费乱象,有些旅客陷入「为盖章而盖章」的误区,譬如高价代买集章本,或是只求快速集满纪念章,而忘了欣赏感受目的地,甚至出现「看展十分钟,排章半小时」怪象,颇有舍本逐末的意味。
大陆官媒《北京日报》、《光明日报》等接连发表评论文章,呼吁民众别为了打卡而打卡,商家也应做好产品的差异化管理,让消费型为助推文旅市场的繁荣,而非变成一种枷锁,才是合理的发展趋势。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指出,付费盖章、代盖章等商业化行为,可能破坏旅游的纯粹性,政府部门应引导景区、商家,避免印章趋于同质化,同时应规范集章打卡服务,避免与消费深度捆绑,令集章乐趣变为经济负担。
台湾集章潮来自日本 风靡90年「无处不章」
集章旅行在台湾流行已久,目前所知最早的纪念章出现于1920年代,最初是受日本纪念章热潮影响,20世纪30年代初期进入「大集章时代」,从邮戳、铁道,到餐厅、旅馆、市场等,都纷纷推出特色印章。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珍藏的《台湾一周纪念旅行》,是日本人中西竹山于1934年来台游历,收集各地戳章的一本纪念册。
经过数十载发展,如今的台湾可以说是「无处不章」,专门提供民众收集,保守估计全台至少有上千个印章,展开双臂欢迎纪念章搜集家。
台湾国家公园曾推出微旅行护照,被认为是最名符其实「所盖是本」的集章必备秘笈。据介绍,微旅行护照以「季节旅行」为概念,内容涵盖9座国家公园、1座国家自然公园及2座都会公园,网罗26 个景点和主题活动,各游客中心和管理站共有40个戳章可盖印,「微旅行护照是一把钥匙,打开国家公园的大门。」
除了旅游景点外,大众运输系统的高铁、台铁、捷运等也都有特色印章,且往往不只一个。以台北捷运为例,分别以线路颜色设计,譬如「红线」淡水信义线车站搭配红色墨水,采圆形章戳;「绿线」松山新店线车站墨水为绿色,采椭圆形章戳。
捷运站的纪念章也展现各自特色,譬如淡水站印章展现情人桥畔,水影波光、舢舨船摇曳;圆山站印章刻著圆山大饭店,传递中式建筑之美;东门站展现永康街的小笼包和牛肉面,充满趣味。
除了收集留念外,纪念章还成为闯关活动的道具。参山国家风景区管理处与台湾铁道故事馆合作,推出「铁道篇旅行护照」,搜集了台铁主支线、高铁、煤矿铁道等300多个大小车站,以及参山国家风景区6个游客中心。游客集满规定戳章,即可兑换联名礼物,以此促进观光。
台湾集章走向数位化 绿色便捷促消费
集章打卡在台盛行,同时也传出有民众偷窃纪念章、在护照盖章等乱象。随著科技发展,纪念章近年升级为「数位集章」常见于旅游景点、展览市集或各类活动,只要使用智慧型手机或是平板电脑就能集章,也避免实体印章衍生的问题。
进入「数位集章」时代,民众可以省去领取纸本卡的流程,不仅便利且响应无纸化,更加绿色环保。同时,集章虚拟化不占空间也不会遗失,永续保存宝贵回忆,感受科技融合文化精髓,还能在社群平台展示丰硕的文化收藏。
手机不离身的时下年轻人,对数位集章接受度相当高,譬如台北捷运推出的数位集章活动,短短一星期就有破万人参加。
宫庙等活动也跟上热潮,彰化县妈祖祈福文化节推出数位集章活动,民众到县内的13间妈祖庙,用手机扫描QRCode集章,集满5枚以上即可兑换礼品和抽奖。2023南投灯会也曾展开数位集章活动,让赏灯变成趣味游戏。
此外,数位集章逐渐商业化,许多店家透过盖章集点的方式,推出各类优惠活动,增加客户黏著度、刺激消费。COVID-19疫情期间,智慧印章帮助超过1000家品牌的业绩翻倍,有手摇饮业者表示,数位印章结合通讯软体,使业绩成长约2至3成左右。
经济部2024年3月推出「云世代商圈店家数位应用能力提升计划」,辅导商圈「扩散力面向」就包括「数位集章」等工具,以串连景点扩散区域优势。
两岸在集章热潮中走得或快或慢,相同的是民众都希望追求仪式感,保留旅行的美好回忆,商家也能吸引客流、促进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