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延后退休成全球趋势 盘点各国做法◆文/黄欣(媒体工作者)

  • 更新日期:113-10-25

联合国「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显示,随著全球人均寿命增长,预估到2050年,全球6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预计将从2022年的10%升至16%。届时,全球65岁以上的人口将是5岁以下儿童人口的2倍。

针对人口结构不断老化,世界各国首先面临劳动供给减少,其次则是退休金支付压力大增及社会福利保障供不应求等问题。全球资产管理龙头贝莱德执行长芬克(Larry Fink)今年3月份才提出警告,由于生活成本持续上涨,大多数人恐怕无法在65岁前退休。调整法定退休年龄,已成为多国不得不为的选择。

多国都已研拟延后退休的法案与相关时间表。目前,各国法定退休年龄多在60到65岁之间,调整之后,多国的退休年龄将提高至65岁以上,日本、新加坡等国则计画将最高退休年龄调整至70岁。

另据联合国统计,近年来低收入国家的国民预期寿命增长幅度大大超过高收入国家。可以预见,随著这些国家人均寿命的延长,未来也有可能逐渐延后退休年龄。

各国延后退休规划

亚洲国家

日本

日本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世界排名居冠。据日本总务省最新数据,截至2024年1月1日,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3,571.2万,占比29.4%,进入超高龄社会。

日本从2004年修订《老年人就业稳定法》后,阶段性地推迟退休年龄,至2013年4月延伸至65岁。2021年4月起,最高退休年龄延到70岁。此外,立法规范企业雇用中高龄者的义务,提供企业奖励金与高龄创业协助等。政策上路后,大量低龄老年人口回归劳动市场,以2023年来说,日本60~64岁人口劳动力参与率76%,比2006年高20.9个百分点。

新加坡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22年世界各国人均寿命统计」,新加坡来到83.1岁,排名世界第三。面对老龄化的冲击,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早在2019年表示,要在2030年前将退休年龄阶段性上调到65岁,雇佣年龄上限调至70岁,同时劳工的退休金提缴率也将提高,2030年前,所有60岁以上劳工都将适用最高提缴率。

今年3月最新方案,新加坡将在2026年将法定退休年龄从63岁延至64岁,重新雇佣年龄上限从68岁调至69岁。

韩国

2016年起将退休年龄延后为60岁,预估2033年法定退休年龄延至65岁。此外,韩国目前领取退休金年龄为62岁,且缴交保费至少要满10年才能领取,预计至2033年,领取退休金的年龄将提高至65岁。

目前韩国实施「工时本位最高工资制」(wage peak system),允许企业在员工达到一定年龄后,以降低工时与工资来替代强制退休,一方面提高企业延长雇用中高龄员工之意愿,节省的薪资也可转聘年轻劳工。

欧美

德国

自2012年起逐步延长退休年龄至67岁。1958年出生者退休年龄为66岁;1958年后出生者则每年以2个月为期延后退休;1964年及之后出生者,退休年龄为67岁。

德国政府并于2016年通过《弹性退休金法案》,帮助高龄劳工以最符合个人需求的方式过渡到退休。但据德国央行试算,为因应退休基金资金缺口,法定退休年龄需继续提高,预估在2030年到2060年间,退休年龄将提高到69岁。

英国

据2014年退休金法案的改革计划,2020年法定退休年龄提高至66岁;2026年~2028年间,增加至67岁;2037年~2039年间进一步提高到68岁。

为因应延后退休政策,英国政府祭出2项主要配套措施;一是将提领全额退休金的年数从30年延长到35年,二是建立退休金保护基金、国家就业储蓄信托计划等,以保障退休金支付体系。

法国

马克宏政府的退休金改革原预计在2025年起实施,但在推动过程中遭遇激烈的反弹声浪。不仅在2019年底到2020年初遭遇法国50年来最严重的联合罢工潮,加上疫情搅局与2022年法国总统大选,最终政府妥协,修改政见,将延后退休金制度改革时程延至2030年,并将原订法定退休年龄自62岁提高至65岁的目标,降至64岁。

荷兰

原订在2013年~2019年期间将法定退休年龄自65岁逐年调整至66岁,并在2021年达到67岁。但因多方工会的联合罢工抗议施压与疫情影响,退休金改革协议延至2023年1月1日生效,过渡期为2023年至2027年,时间大幅延后。

另外,退休金方案亦全面改为「确定提拨制」,即由雇主及劳工每月/每年提拨「固定额度」至退休基金,直到劳工申请退休为止,劳工最终的领取额度取决于提拨金额。

美国

未设定法定退休年龄,但社会安全局设有可申领100%退休金的「完全退休年龄」。根据出生日期不同,1937年以前出生者,完全退休年龄是65岁;1943年~1954年间出生者,退休年龄是66岁;1960年以后出生者,退休年龄是67岁。且为了鼓励延后退休,愈晚提领可申请的退休金更多,若选择在70岁或之后退休,每个月约可拿到132%的退休金。

国际延后退休政策:逐年提高或动态调整

综合各国政策,为减少各界对延迟退休的担忧,并有充分时间做好个人财务与退休金体系的规划,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逐年提高。许多国家选择每年或每几年将退休年龄提高几个月,直到达到新的目标退休年龄。

二是与寿命挂钩。义大利、丹麦等国将退休年龄与平均寿命挂钩,根据平均预期寿命的变化自动调整退休年龄,荷兰、瑞典等国预计也将在几年内引入该动态调整机制。

三是设置过渡期,允许即将退休的人群按照旧制度退休或选择新的退休年龄,缓解政策变动对即将退休人群的影响。

四是引入弹性退休制度,允许个人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提前或延后退休。

弹性退休制度常与激励机制并行,提前退休会降低退休金收益,而延后退休则能增加退休金收益。

延后退休可能加剧社会不平等

随著各国延后退休政策逐步上路,对于个人、家庭乃至社会层面带来变化,在国际间也有愈来愈多讨论。
以个人来说,延后退休代表需要工作更长时间以积累退休金,同时减少领取退休金的年限,短期内或为个人带来更大的经济压力,并与个人发展规划形成冲突。另外,延后退休政策也可能让中高龄人口完全回归家庭生活的时间延后,为家庭关系和人口结构带来变化。

最为人关注的是,延后退休可能加剧收入不平等问题-高收入者往往比低收入者拥有更长的寿命,领取退休金的时间更长。据经合组织(OECD)估计,65岁的低收入者比同龄的高收入者的预期寿命少了3年,可领取的退休金收益减少约13%。

从社会层面来看,有专家忧心,延后退休政策将产生职业溢出效应,影响年轻一代的职业生涯。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基于2011年义大利养老金改革的研究提出,延后退休或将导致年轻员工的工资下降、升迁机会减少,这种职业溢出效应在规模较小、跨度较大、发展较慢的企业中愈加明显。

但也有专家抱持不同看法,认为长期来看,延后退休对整体就业市场的影响有限,因为就业机会的创造主要取决于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而非个别职工的退休决定。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