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发行人语》

  • 更新日期:113-08-22

炎炎夏日,两岸青年学子趁暑期难得的长假参与各项两岸交流活动,促进彼此理解;台北国际暨两岸夏季旅展也在此时热闹展开,尤其今年中国大陆有155人来台参展,其中29人为官员,为疫后来台最大的参展团;7月下旬的「金厦泳渡」活动,更接待174位来自中国大陆各省分的游泳好手及官员,并安排「类踩线」参访,为两岸观光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相当乐见两岸交流朝双向对等、健康有序的方向前进,但中共于暑期前夕发布的一纸意见,却让传统的两岸交流旺季,蒙上阴影。今年6月21日,中共公布《关于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的意见》,将「推动台湾加入仅限主权国家参加的国际组织」、「利用职权在教育、文化、历史、新闻传媒等领域大肆歪曲、篡改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等视为台独分裂行为,甚至威胁情节严重者可判处死刑,不仅造成台湾社会的反感,影响去年以来因疫情趋缓而逐渐步上轨道的两岸交流,骤增的风险也让越来越多在中国大陆工作生活的台湾人民选择回台。

善意是交流的基础,我们不只难从中共公布的这纸意见里看到善意,中国大陆日益紧缩的政经环境,也使在中国大陆工作生活的台湾人民感受不到善意,只有威胁与恐惧。近期中国大陆成立不少「警税合成作战中心」,结合警察、公安与税务人员,盘查地方企业缴税状况,甚至传出要倒追税款30年,缺乏透明的立法程序与执法标准,威胁台商多年辛苦经营的成果。各界原期望比惯例晚了近一年才召开的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能有重大改革措施以松绑紧缩的政经环境,可惜会后公布的文件,仍未摆脱「安全」高于一切的思维,在中国大陆经商求学的台湾民众,风险与不确定性与日俱增。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心存善意,不放弃与对岸寻求共识,合力建立双向对等、健康有序的交流模式。有人过去,有人过来,就是双向及对等;没有恐惧,往来有度,便是健康与有序。一方带有意图,另一方带著恐惧,这样的交流无助善意的堆叠,反而助长敌意的螺旋。

善意的堆叠,需要长时间的累积,只要发生一个敌意事件,就可瞬间被摧毁。期盼中国大陆珍惜两岸交流30多年来一点一滴累积的善意,停止威胁恐吓的对台法律战,以及灰色地带袭扰、军事动员、外交孤立、经济胁迫、认知作战等敌意行为,一起用善意搭起和平的桥梁,以理解开启和解的契机。两岸的距离那么近,和平的距离不应该那么远。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