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日常 机器人悄然改变你我生活◆文/张家辅(资策会MIC产业分析师)
- 更新日期:113-08-22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 IFR)定义,只要不是用于工业自动化的机器人,皆为服务型机器人,其范畴包山包海,使用场景含室内到室外,体型小至扫地机器人、大至人型机器人,应用从亲和互动的儿童伴学机器人,到专业的巡检、搜救机器人皆为服务型机器人。
机器人可送餐、迎宾、泡咖啡 贴近用户需求
随著科技日益进步,机器人技术发展更加纯熟,原先被认为只会按预设动作进行回应的呆版机器人,在人工智慧的帮助下更具人性,增添人机互动感。ChatGPT问世后,生成式AI不仅是生成文字、图片等功用,更为机器人产业创造深远影响。今(2024)年NVIDIA于GTC大会发表Project Groot机器人基础模型就是生成式AI技术建构,希望打破过往机器人仅为特定任务设计模型的模式,使机器人具有执行各种任务的能力。当机器人的通用能力水准大幅提升,被产业乃至家庭大量应用的时刻便指日可待。
由机器人代劳的搬运递送场景,常见于工厂、仓储、餐厅等,现在进一步扩散到机场。观察Ottonomy的搬运机器人,在机场不送行李而是运送食物,现已部署到美国北肯塔基机场、罗马菲乌米奇诺国际机场和匹兹堡国际机场等。Ottonomy的乘客可用手机APP订购食品或零售商品,乘客只需在登机口等机器人递送,节省漫无目的在机场寻找食物的时间。
Ottonomy推出第二代机器人Ottobot 2.0,相较于前代产品特色,四轮有驱动功能,能够原地旋转,也能像螃蟹横著走路,穿越人群能力相当优异。Ottobot 2.0 也将食物储物柜模组化,客户可将储物柜切换不同配置,比市面上许多室外送餐机器人,应用上更有弹性。
接待机器人具迎宾、引导、资讯查询、导购等功能,近年AI蓬勃发展,机器人业者也搭上AI应用热潮。例如猎户星空将机器人导入ChatGPT,搭配自有语音生成技术,提供更流畅的互动体验;在饭店可问机器人「推荐适合出席晚宴的套装」,相较于聊天机器人制式化回复,更精准掌握用户提问情境与需求,提供贴近用户的需求。
除了迎宾,机器人也能泡咖啡。市面上的咖啡机器人,可分为三类,分别为咖啡贩售亭、机器人咖啡亭,以及咖啡机器人。咖啡贩售亭不含机器人,冲泡咖啡过程主要由机构件协助,可线上供顾客点餐,保留咖啡直至顾客领取,咖啡冲泡效率也较高,方便与自动化是其最大优势。机器人咖啡亭则透过机器人操作研磨机、搅拌机、浓缩咖啡机、清洁装置、奶泡机等,机器人咖啡亭透明设计可以到全部制作过程,机器人泡咖啡也是此类应用重要卖点;咖啡机器人可模拟手冲手势,卖点在于制作手艺,提供品质稳定的咖啡。
清洁机器人满足不同清洁需求
服务型机器人在清洁应用方面,除常见的家庭扫地机器人,也针对商用的清洁机器人。机器人首先在多样材质的软、硬体面上作业,因市场竞争,清洁机器人产品转往「智慧清洁」、「专用情境」诉求以创造差异化。
「智慧清洁」以高仙机器人为例,有两种清洁模式,分别是全面积清洁与巡检清洁,满足不同清洁需求。前者是机器人按固定绕行路线无差别清扫一遍,后者则为机器人张开眼睛,针对需要清洁的部分再进行打扫。机器人可先识别垃圾属于固态垃圾(收据、纸屑、纸杯等)或液态垃圾(奶茶、咖啡、可乐等脏污)。清理的部分,机器人会切换合适的清洁模式,不能清理的部分,会发出系统通知予清洁公司进行清洁。
机器人如何在复杂环境中辨别脏污,例如,环境有不同材质与花纹、图案或有贴纸的地面,乃至桌椅沙发、行人、移动物品等都是环境干扰因素。高仙机器人透过深度学习,利用语意分割演算法,准确判别各种垃圾种类,确定好清理的垃圾后,进行打扫路径规划。
服务型机器人朝「正迁移」特性发展
AI为机器人创造话题,也为其发展技术带来革新,生成式AI影响更为深远。2024年,机器人新创公司Covariant宣布推出RFM-1机器人基础模型,是一款专为机器人打造的大型语言模型,主要用于仓库的分拣作业。RFM-1具有如人类般的推理能力,能理解语意和实体世界物件。
应用情境中,RFM-1提供如同ChatGPT般的文字输入框,使用者可以透过打字或语音方式下达指令。以「拿起苹果」为例,AI会透过其训练数据,包括形状、颜色、大小等项目,识别面前最符合描述的物体。RFM-1接著会生成模拟的影像结果回传给使用者,以便透过先前的训练来确定最佳行动方案。进阶应用中,人员要求机器人「把穿上鞋子前要先穿的东西拾起来」,机器人便成功捡起袜子,以证明RFM-1能理解更为复杂的语意。
机器人不仅可以根据使用者的语音指令,做出相关的反应,就连陪伴也不是问题。日本初创企业GROOVE X开发一款有「体温」的机器人LOVOT,有著圆滚滚的大眼睛,身高43公分、体重4.3公斤,被设定体温为摄氏37至39度,抱起来触感温暖,会发出咕咕叫声,要求抱抱;可以记住多达1,000个人的脸孔,对主人特别有反应。丹麦一家疗养院让LOVOT与居住者互动,结果一名好几个月没说话的男性精神突然好起来,开始和机器人聊天;也有研究机构利用LOVOT进行失智症治疗实验,发现可以提高病患的社交参与度。LOVOT虽然没办法做太多事,却能满足人类内心深处希望被认可的欲望,化解孤单。
机器人部队可能逆转战争情势
除服务外,机器人和自主系统在军事领域发挥的功用将越来越强,成为影响军事能力的关键因素,对未来战争形态产生难以估计的影响。例如,2023年北约正式启动创新基金,用于支持开发高端技术的新创公司。ARX机器人公司由德国陆军退役军人于2022年创立,已开发12款可用于战场的机器人,在德国、奥地利、瑞士和匈牙利等国军队进行测试。机器人外观与小型坦克类似,装有履带,可根据需要配备雷达、扫雷设备等。它们能执行物品搬运、医疗运送、充当靶标等任务,可使用软件和人工智慧技术进行通信,能够自主运行,必要时也能实施远程控制。
2024年5月举行的「金龙2024」中国大陆和柬埔寨联合军演中,中共解放军首次对外公开展示两款机器狗,一种擅长侦察,另一种战斗机器狗能负重80公斤,身背步枪仍能快速前进并灵活调整枪口方向。据视频显示,小型侦察机器狗能适应多种环境进行情报收集,动作敏捷,为后方传送高清影像与热成像数据,提升战场透明度和指挥决策的精确性;AI设计使它们能自主绕过障碍,选择最优侦察路径,确保任务完成。
近年来科技快速发展,改变人类与机器人互动的方式。曾经只存在于制造工厂和科幻小说中的机器人,逐渐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科技始于人性,如何发展利用,伴随风险和收益,简单化你我生活,同时不失创造力和自我价值,才是善用科技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