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两岸中药行拼转型 抓住年轻人的胃◆文/陈冠宇(媒体工作者)

  • 更新日期:113-08-22

随著年轻人消费习惯和社会观念转变,新型中式养生逐渐流行起来,养生经济成为新生代消费新选择。「药食同源」是中医传承千年的养生智慧,两岸传统中药行转型,就是在这个概念下,中药与咖啡、茶饮、甜点相结合,将健康理念融入日常生活,抓住年轻人的胃。

百年药店开咖啡馆 掳获年轻人味蕾

创建于1669年(康熙八年)的北京同仁堂,迄今已超过350年。历史悠久,传统中药相关产品受到大众青睐与信任,老品牌也想走进年轻人的生活,同仁堂近年推出「知嘛健康」新式中医健康餐饮品牌,主打中西合璧的中药精品咖啡,掀起打卡热潮。

老字号中药舖出品的咖啡,少不了中药元素,走进「知嘛健康」咖啡厅,一股浓浓的中药香扑鼻而来。最热门的枸杞拿铁,将枸杞磨成果酱添加到咖啡里,经过多次试验才找到最佳比例。店内还有陈皮美式、肉桂拿铁、罗汉果美式、紫苏山楂茉莉美式等咖啡产品。

同仁堂表示,调配饮品时都会严格遵循中医理论,确保每种中药材的用量和功效都是安全的,也根据不同的体质与需求,提供个性化养生建议。

「知嘛健康」也推出中药面包,如枸杞原浆牛角包、陈皮肉桂苹果酥、罗汉果蓝莓欧包等。还有专为熬夜加班人士制作,加入人参、红枣、贡菊、罗汉果的「熬夜水」,以及有红参、大枣、桃胶成分的「桃花水」等网红养生水。

建于1872年的北京白塔寺药店,也把头脑动到咖啡店上,药店一楼的「耀咖啡」跨界卖咖啡。推开门,淡淡的中草药香气抢了咖啡香,店内现代化风格,与传统药店形成鲜明对比。

「耀咖啡」最受欢迎的商品是柿子拿铁和洛神乌梅饮,其中,洛神乌梅饮和雪梨汤饮都是药店根据传统秘方特别调制,口感丰富又有养生作用。

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徐阳认为,中药和咖啡跨界融合,可让更多人走近中医、认识中医。创新之余,也遵循中医施药的基本原则,「希望这种新兴模式,为中医文化传承和发展注入新活力」。

药食同源 杭州面包店加入中药材爆红

杭州有一家面包店,名叫「四气五味·药食无界灵感烘焙局」,以「药食同源」传达健康生活的概念。创办人萌小姐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因为家里两位小朋友挑食,她尝试把蔬菜做进面包糕点里,结果大受欢迎,店内热销的茼蒿芝麻裸蛋糕就是蔬菜蛋糕。

目前「四气五味」有超过60款创意烘焙产品,主打低脂、低糖、低油、无添加无负担。针对过敏族群,也针对糖尿病患制作面包。这些面包会添加中药材,药材的选择根据时节而定,例如深秋时选用茯苓,有祛湿、健脾宁心的功效,杜仲叶适合冬季。

店内还有「中药奶茶」,奶茶里有佛手、陈皮、枳壳、白芷、当归、枸杞子、熟地、党参、茯苓等多种中药,但尝起来不苦。

谈到中式饮品,深圳「众心堂」中医馆很有特色,医馆装修风格古色古香,还开辟专门的饮品专区,顾客以年轻人居多,既能满足日常饮品口感,又有养生效果,还能体验医馆内推拿、针灸等中医理疗服务。

「众心堂」主打「羊杞之下」和「银荷羊乳」以羊奶为主料,加入中药茶汤制作而成。「羊杞之下」主要有大红袍、枸杞、红枣等常见药材,具有滋补温养功效;用薄荷、甘草、橘梗、金银花等制作的银荷羊乳,口味则更加清淡。

台湾文创中药行 第二代将药材融入甜点

随著时代变迁,传统中药房数量减少,年轻人对中药文化越来越陌生,台湾传统中药行也积极寻求转型。创立于1984年的「元益参药行」,由药房长大的第二代三兄妹接棒,他们运用在日本学习的经验与技术,将中药传统与现代精品咖啡结合。由「元益参药行」蜕变的「宝来咖啡」,将咖啡豆加入药材烘焙,并提供中药养生甜点,让中药行走向文创、走向年轻人,希望人们重新认识中药文化,把老中药行事业继续传承下去。

走进参药行与咖啡厅合一的店内,映入眼帘的是咖啡机与中药材、药秤子、药槌子、药壶,空气中弥漫咖啡香气与淡淡药材芳香,东西文化交融一点也不违和。

「宝来咖啡」以咖啡和中药为主体,进而结合八角拿铁、花椒拿铁、桂花拿铁、当归蜜芋头等创新产品,顾客尝试咖啡与中药结合的风味。

与中药结合的甜点也是亮点。当归蜜芋头采用大甲芋头,用红枣及当归熬煮而成,绵密的芋头与当归香气融合成独特的风味。人参须蜜地瓜则是将地瓜与黑枣、人参须慢炖而成。宝来松饼是用店内枸杞天然发酵制成面团,加入地瓜泥制作而成,口感扎实、外酥内软。

「登义参药行」大蜕变 全方位汉方养生品牌

1985年在台湾创立的「登义参药行」,以「看得见的汉方」理念,提出多种养生提案,设计出「膳、食、茶、汤、玩、礼」六大系列汉方商品,包含夏季与冬季皆合饮的四神汤、桂花乌梅汤等,以及具有机能性的灵芝七叶胆茶、东洋参养气茶,省去繁琐冲泡环节,更符合当代人生活忙碌又注重养生的需求。

从一间小参药行,到走进宜兰传艺中心、苏澳国道服务处、进驻台北诚品南西店,「登义参药行」共有 6 间实体门市,已蜕变成全方位的汉方养生品牌。

20236月,「登义参药行」在宜兰设立「汉药文化体验馆」,导览陈设主题围绕中医药理论与汉药,让民众沉浸于药行氛围,提供汉药手作体验。执行长吴孟龙表示,「中药本质不会消逝,只是传承的载体不同。」带领团队不断探索模样、不断「试错」,找出最适合品牌的模式。

两岸中医药发展各有特色,却又殊途同归,目标都是促使传统医学被年轻一代广泛地接纳。近年兴起「中药+餐饮」型态,如「中药雪糕」、「中医药膳餐厅」等。

两岸中药店创新,除反映年轻消费趋势,也培养高端产品的未来潜在客群,更珍贵的是,中药行主动发挥求新求变的精神,让传统医药拥有继续传承的动力。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