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压力退散 两岸年轻人「减压神器」面面观◆文/林劲杰(媒体工作者)

  • 更新日期:113-08-22

中国大陆正流行「发疯文学」,或TikTok「烂在床上」(bed rotting)风潮,显示年轻人对未来充满焦虑。为纾解压力,在办公桌种水培香蕉,附上「禁止蕉绿」(谐音梗蔬果)挂牌,种凤梨则是「动感光菠」、种小番茄冀望「薪水番番」、种小南瓜期待「万事不南」;另有捧颂钵音疗、琴床疗愈,以及禅修冥想疗愈等减压神器。台湾偏好芳香疗愈、夹娃娃、摆放疗愈小物、养多肉植物等,两岸年轻人各有减压妙招。

「禁止蕉绿」 谐音梗文化风靡办公室

办公室纾压话题在中国大陆社交平台上掀起新潮流,小红书话题「办公桌上有什么」,浏览量高达1.7亿,相关笔记篇数逾11万篇;「拒绝焦虑绿植」单篇笔记最高点赞量近3万人次。年轻人流行「在办公室种香蕉」,这种新奇植栽颇受上班族欢迎,一跃成为办公桌上新单品,帮助减压并提振情绪。

今年3月,水培香蕉开始陆续抢占办公桌中心位置。商家将广西、福建盛产的小米蕉、苹果蕉分段砍下,包装成盆栽贩售,不同于传统小盆栽,一整株绿色的小米蕉约有2050根,只需要插在水瓶里,水培1015天,熟透即可食用。

有店家将苹果蕉与上班族「焦虑」连结,搭配「禁止蕉绿」的挂牌,一串「蕉绿」成为上班族喜爱的摆设。看著小米蕉从绿变黄,意味「焦虑化散」,是中国大陆年轻人最新解压神器。

水培香蕉在电商平台持续热销,来自核心产区漳州的商家表示,他们已经忙碌到每天只睡5小时,日出1万单,果农与商家荷包满满,香蕉也成为2024年中国大陆新晋「网红」。

类似谐音梗蔬果的创意产品还有很多,与「蕉绿」同期出道的「动感光菠」,实为鲜切黑凤梨,也是一种水培凤梨,还有名为「有财花」的油菜花、「芒」里偷闲的芒果、大「橘」为重的橘子、保持「荔枝」等。这些谐音梗蔬果几乎都有专属「果语」,种香蕉代表「拒绝蕉绿」,种小番茄寄望「薪水番番」,种凤梨寓意「动感光菠」,种小南瓜象征「万事不南」。年轻人的谜因文化赋予这些蔬果全新灵魂,风靡全办公室。

面对强烈内卷 减压新方式应运而生

除了谐音梗蔬果的创意,网路空间的「发疯文学」,也成为年轻人排解压力的解药。发疯文学包含大量夸张、幽默和荒诞元素,带来强烈的刺激和快感,借此释放压力、寻找乐趣,互不相识的网友在包容、多元、开放的线上世界,尽情宣泄现实生活中无法抒发的情绪。

日渐荒谬和抽象的网路表达方式,出现不同变体,例如相声演员陈印泉的「废话文学」,特色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听起来明明讲了很多,又好像什么都没讲。近期「吗喽文学」(吗喽在广西话中是猴子的意思)掀起热潮,猴子的脸部构造与人类相似,以牠们的疲惫表情,投射年轻人精神状态,成为风靡网路的黑色幽默。

更积极的「减压」行动还有「公园20分钟理论」,标榜每天在户外待上一小段时间,能够让人更加快乐。该理论几年前已出现,今年初春在中国大陆流行起来,小红书上「春天就要逛公园」相关话题浏览量近3亿次,「公园20分钟效应」相关话题浏览量超过8,000万次,春日户外相关话题在小红书浏览量逾1.6亿。即便不做运动,只是每天到公园待上20分钟,也能让人状态更好。公园成为年轻人的精神绿洲,摆脱上班的疲惫,充电后重新出发。

此外,中国大陆经济持续下行,各行各业内卷激烈,每年上千万名大学生毕业,刚出社会就面临高强度竞争,在加班文化、「躺平可耻」的舆论下,不少人陷入焦虑和失眠,颂钵音疗、芳香疗愈、琴床疗愈,及禅修冥想等减压新方式应运而生。

台湾「疗愈经济」盛行

在台湾,历史悠久的「芳香疗法」一直是现代人纾解压力的方式之一。尤其,新冠肺炎疫情引发忧郁、焦虑,进而出现失眠、心理等健康问题。据全球健康研究所报告,新冠疫情已改变人们对「疗愈经济」的看法和需求,全球疗愈产业正迅速成长,每年增幅约10%,预测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7兆美元。

近几年,如雨后春笋冒出的夹娃娃乐园成为不少人的纾压管道。有网友表示,她的先生为了排解心情,时常光顾夹娃娃店,带回许多战利品,并且愈积愈多。他们不时将娃娃拿到市集贩卖,就快要出清完毕,先生又夹回更多东西。原本夹娃娃是为了纾压,却陷入战利品永远卖不完的循环,让她哭笑不得。

专家表示,光看植物就能放松情绪,用手触摸更有感。除中国大陆的谐音梗蔬果植栽,多肉植物也很受台湾年轻人欢迎,如石莲花、观音莲卷绢、沙漠玫瑰、仙人掌等,具有疗愈人心的功能。平常不碰泥土的上班族、爱美女性或家庭主妇,都忍不住买一小盆来种种看。

《刺胳针:行星健康》研究指出,有园艺习惯的人比较健康。疫情期间已出现植栽风潮,滑开社群媒体,不少人的客厅、厨房、浴室都出现龟背芋、黄金葛等绿色植物身影。栽种植物除了疗愈心理,还能增进个人健康。

缓解焦虑 两岸年轻人主动出击

植物一度是奢侈品的代表,如今摇身一变,在办公室为现代人生活带来正能量。除了盆栽及多肉植物,公仔模型、零食饮料、励志小语、捏捏乐玩具等都是办公桌上热门的「疗愈小物」。

不论是主动走进自然的「公园20分钟理论」,或是将香蕉搬到办公桌上的「禁止蕉绿」,都反映两岸的焦虑世代面对生活压力及高压工作环境,需要寻求出口。年轻世代不再压抑或被动接受焦虑,而是主动寻找各种方式来缓解情绪。两岸年轻人所展现的自我调适能力,不仅反映这个世代面临的共同焦虑,也显现年轻人更加追求生活品质,以及对身心灵健康的重视。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