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失衡:香港出走潮 台湾代理教师荒◆文/许瑞环(媒体工作者)
- 更新日期:113-08-22
香港在「港区国安法」颁布后施行爱国教育,教师离职率加速上升,香港国际学校试图以具有竞争力的薪资阻止教师外流;台湾方面,近年许多县市找不到代理教师,甚至要求正式老师「超钟点」才能补齐人力缺口,教师团体直言,教职不再吸引人,优秀教育人才早已离开教学场域,是最严重的隐忧。
强推国安教育 教师移民弃高薪
中国大陆在香港施行「国安法」后,香港教育体系产生很大改变。「国安法」强制将爱国教育纳入课表,教师课程负担加重,同时担忧授课「说错话」,不少教师宁愿放弃高薪,选择移民;无独有偶,香港移民潮席卷的不仅教师,还有家长、学生,香港中小学生近年显著减少,生员减少的压力,也影响到教育品质。
香港国安法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于2020年6月30日公布实施,其中第十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应当通过学校、社会团体、媒体、网络等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提高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守法意识。」
简而言之,香港学校有责任在学校课程推行国家安全教育。但强势推行下,配套措施并不完善。香港明报曾报导,为配合爱国主义教育方向而开设的小学人文科,48个学习主题7成涉及国安教育担忧课程教不完,教师同时也担心如何拿捏国安教育的政治尺度,在没有一致的教材与标准情况下,令教师无所适从。
教学与政治挂勾 香港教师流失率大增
国安法实施不到半年,香港教育局就因「有计划散播港独讯息」,取消一名小学教师的证照,引发外界关注。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网引述香港教育大学教育政策与领导学系客席副教授梁恩荣表示,有中学通识课老师对他说现在的教学「如履薄冰」,另一名老师则说,现在教学时会突然停下来想一想「这句话可不可以讲」。
此外,港府循序渐进推动教师通过香港国安法与香港基本法测验,引发教师反弹,许多教师因此考虑或准备移民。
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6月港区国安法实施后3年,不论幼稚园、中小学或特殊学校教师流失率都连续上升。3年来教师人数共流失近1.56万人,且以资深教师流失较多。香港教育局去年提交立法会的预算中提及,预计2023/24学年,公营中学、官立及资助小学及特殊学校的教师流失率,会分别下降到8.8%、7.8%及11.5%。
港府预估,教师流失情况会慢慢缓解,但实际情况却与港府预估不同。法广报导,2024年1月,香港教育局回复立法会议员的文件显示,22/23学年共流失6748名教师,升幅达25%。当中以公立中学教师流失人数最多,流失原因包括退休、进修、转往其他类别学校任教丶转行及私人理由。
香港教育局没有进一步说明何谓「私人理由」。面对教师流失,香港教育局长蔡玉莲强调,目前教师供应充足,甚至为供应量非常充裕;学龄人口持续下降,并非过渡性而是结构性,未来教师需求将会减少。
移民致生源减少 校方忧心经营困难
教师离开香港或离开教职,学生也在离开。据香港教育局公布的「学生人数统计报告书」,2019年9月到2022年9月香港流失近6.8万名中小学生,流失情况加剧,除中小学外,幼稚园生源也在减少,2021年9月学年间,至少6,500名幼稚园生不在港升学,流失率约6.31%,创近年新高。
香港教联会副主席林翠玲表示,幼稚园生移民退学未来几年会持续,即使跌势收窄,也无法重新填补已经流失的学生;不愿具名的英文中学校长则对BBC表示,学生减少对直资学校打击很大,每年学费收入以百万计锐减,政府按学生人头提供的资助随之减少。
学校经营困难,相对影响教师权益。天水围区一间幼稚园校长透露,已有学校为教师薪水打8折、9折,在硬体上节省成本,教学品质将下降。
台湾教育体制困境 出现代理教师荒
香港教师因政治因素离去,台湾教师则因体制问题另寻他路。过去,台湾正式教职缺额少,许多毕业生只能先担任代理教师,但正式教师职位始终供不应求,原本担任代理教师仅是过渡,竟一做数年。
代理教师缺乏保障,教职一年一聘,寒暑假没有收入,在学校的地位也不如一般教师,每年代理教师们四处奔波谋求教职,备课之外还要准备各地各校的正式教师甄选,消磨教学热情。
教育部2023年修法明定学校聘任整学期或整学年课务的长期代理教师相关规定,让代理教师在聘期间的权益得到保障,不再有正式教师销假即失业的问题,也能领到完整12个月薪资;也释出约1万名正式教师职缺,希望降低代理教师比例,让更多代理教师「上岸」,终结在各校间流浪的日子。
出乎意料的是,都会区却出现严重的「代理教师荒」。2023年开学前,高中以下学校仍有代理、兼课、教学支援等各种非正式教师缺额待补,根据教育部「全国高级中学以下教师选聘网」公告,截至2023年9月5日为止,仍有204所学校逾400个代理教师征才公告。以各县市发布征才学校数量来看,台北有59所学校贴出征才公告,位居冠军,桃园市有43所学校位居第二,花莲县仅11所学校在找代理教师;数据也显示,国小对代理教师的需求最高,仍有126个代理教师缺额。
鉴于少子化现象,中小学面临减班压力,多以代理教师名额填补师资,惟代理教师与正式教师薪资待遇很大。对此,教育部于2022年起,于一般性补助款考核项目新增「教师员额控留比率」项目,要求各校降低代理教师员额,以不超过8%为目标,加上疫情趋缓、教育部完整聘期等配套措施,使都会区代理教师职缺的吸引力大幅降低。
一些校长动用关系找亲友来报考,或以既有老师「超钟点」运作,学校教师额外分配到不能负荷的授课时数,甚至出现英语老师教自然等「非专业代打」,行政职务也因忙不过来无人接手,教师与学校都苦不堪言。
之所以出现代理教师荒,和全国正式教师职缺扩大释出6,200个缺额、以及全国代理教师都能完整领到12个月薪水有关。彰化县某偏远学校国小校长预测,持教师证的代理教师录取率增加是好事,但学校仍有正式教师有育婴留停、侍亲假需求,不少偏远学校已提早作业,先办代理教师甄选,就怕开学还找不到老师。
其次,都会区生活开销大,许多代理教师宁愿到较偏远地区寻求正式教职,或转往开销较低地区。虽然聘期得到保障,目前大多县市代理教师仍不会随年资提叙,当其他行业薪资都随物价成长时,代理教师薪资停滞,使年轻毕业生却步。
教职不再吸引人 民团呼吁提升教师待遇
问题在于「教师」这个职业不再那么吸引人,优秀教育人才早已离开教学场域,另谋待遇更好的工作。
当前从事教职,要应对新课纲、本土课程、双语母语教育、数位教学等各式变动,亲师关系及学生也较过往复杂,教师职业的崇高地位随资讯时代慢慢褪色,加上代理教师在待遇、保障不如正式教师的情况下,萌生退意是很自然的事情。有教育团体直言,「有些专业科目,去业界的待遇反而好很多,为什么还要待在学校?」
教育是一切的根本,也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原动力。教育的目的并非只有知识教育,为人师表者需要协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人格特质,进行培养和培育,才能够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