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比做大更重要 葛望平盼发挥绿色影响力◆文/曾秋英(媒体工作者)
- 更新日期:113-08-22
不同于一般传统企业总部钢筋丛林的刻板印象,走进位在桃园龙潭的欧莱德绿建筑总部,鸟语蛙鸣、流水潺潺、绿意盎然,正是品牌理念「绿色、永续、创新」的缩影。
欧莱德以代理国外发妆产品起家,在创办人暨董事长葛望平的坚持下,2006年以绿色转型为核心进行品牌再造。他从产品研发开始著手,推出未含有健康风险化学成分的绿色发妆产品,接著延伸到绿色包装瓶器,并进一步建立绿色工厂、盘查碳足迹,并与合作厂商共同组成绿色供应链,扩大绿色环保的执行面。
对葛望平来说,为展现品牌持续朝向绿色迈进的决心,2018年加入由气候组织(The Climate Group)与碳揭露专案(CDP)合作领导的全球再生能源倡议RE100,也是台湾唯一一家达成RE100倡议承诺的企业。
发挥绿色影响力,葛望平永远在路上,并将目光望向远方,远赴北极拍摄环境教育纪录片《解冻格陵兰》,期许让社会大众更了解气候变迁的第一线情况,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
创业初期 摸著石头过河
凭藉著过去十多年在美妆产业经历,从基层业务到经销商,葛望平2002年成立欧莱德,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双亲在创业同年相继过世,人生巨变与创业初期的艰辛,让他罹患忧郁症。
「医生告诉我,试著找出一个值得努力的目标,全心投入到那件事情上」葛望平说。想到自己的过敏体质,以及许多美发师被清洁用品摧残的双手,「是不是可以找到不含危害健康的产品成分、也不会破坏环境的洗发精?」这个理念让他决定启动绿色转型。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订出目标,不过当时台湾与全球市场对绿色产品的概念尚未成熟,没有学习的标竿对象,只能一步步摸著石头过河。为了解品牌改造,葛望平加入台湾精品品牌协会上课;员工也展开全面学习,从认识化学成分、有害物质、到专业的环保知识等,所有人从零学起。
公司内部对此当然也有分歧意见。葛望平展现掌舵者的特质:订立目标则矢志不移,并与同事耐心沟通、亲力亲为。不论各种调整与课程学习,他以身作则,比团队花更多时间全心投入。
组队形成绿色供应链
「全世界最绿的洗发精」是葛望平的目标,产品包材要符合绿色永续原则。欧莱德找出两种包材选择,一种是生物循环系统,利用废弃植物淀粉制作可分解的PLA(聚乳酸)瓶器,瓶子用完可作为堆肥回归自然。另一种是工业循环系统,把用过的塑胶包材回收、分类、清洗、重制成「PCR再生塑料」,用此制作瓶器,可减少石化原料使用。
当时两种技术都没有厂商落实商用。欧莱德一开始采用PLA瓶子,但因台湾没有PLA的回收堆肥系统,最后一样当普通垃圾处理,失去分解回归大地的意义。与供应商通力合作,尝试用PCR制作瓶身与压头,终于在2017年让所有产品达成此一标准,成为发妆界的创举。
转型过程中,葛望平发现数据管理至关重要。要做绿色产品,第一步必须先从碳足迹盘查开始。刚开始困难重重,2009年盘查后,发现很多热点还有改善空间,他从原料、制程等与供应商组队合作,朝向绿色供应链转型,尔后成立绿建筑总部,透过太阳能与风能等率电,真正达到碳中和。
天公疼憨人 变废为宝
欧莱德的产品获得很多认证,葛望平笑说,大部分是多年累积的研发实力,有些则是「天公疼憨人」的运气。
转型初期,鼓励团队寻找各种不同的天然物,尤其是过往未曾研究过的废弃物,成功「变废为宝」,将其提炼为有价值的原料。譬如用咖啡渣、咖啡壳萃取出的咖啡因,具有滋养活化效果;或从枸杞根提炼延缓肌肤老化的成分等,这些都成为欧莱德的明星商品,「我们开始研究时,未曾料想到有这样的成绩,有点幸运」。
提升企业竞争力 数位与绿色转型并进
走过转型的荆棘之地,葛望平指出,未来企业维持竞争力的双轴,一是数位转型,另一个则是绿色转型。他强调,「思维的转型会带来新的商业模式,有助于企业走出一条新路」。
目前企业的经营模式,可视为第一成长曲线,若一直按照原先的成功模式画路径,「等于在舒适圈内,看不到挑战和缺点,也会忽略未来」。他以汽车业为例,包括台湾、欧洲、美国都已先后公布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代表市场正朝向电动车倾斜,若沉浸于过去的荣光而故步自封,会把路愈走愈窄。
例如,国际大厂为了响应减排,凡供应链厂商都必须做到碳足迹盘查、排放减量甚至碳中和等要求,「也就是若不具备这些条件,你连进场的机会都没有」。长远来看,欧盟的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从去年10月上路试行,2026年元旦起将正式收费,代表减排已是全球行动,势必会影响到更多产业。
企业成长不能只有一条曲线。若是绿色转型做得好,「可以成为企业的第二成长曲线」。绿色转型如何做?葛望平说「就从碳足迹盘查开始」。先选定一项商品,盘查所有流程,会发现很多热点待改善,「有改变才有创新的机会」。
第二帖药方,调整组织建立永续管理制、投入资源培训永续管理师,进入永续圈。「过去企业有品保圈,透过跨部门管理做好品质保证,永续圈也是相同概念,永续管理师带领各部门主管,针对减少碳排、创新发展提出目标」,这是维持竞争力的关键。
做好比做大更重要 发挥绿色影响力
气候变迁议题让葛望平十分挂心,他决定起而行,2022年带领团队前往北极圈格陵兰拍摄纪录片。当地气候变化速度是其他地方7倍~8倍,透过影片的震撼画面,更多人直击气候变迁的第一现场,那也是几年后我们将身处的环境样貌。
葛望平说,应对气候变迁,需要有更多人加入。2023年底,《解冻格陵兰》纪录片受邀在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迁大会(COP28)发表,引起不小回响。「尽管我们只是中小企业,还必须发挥绿色影响力」,他今年要出书,为环境教育尽一份力。
海基会今年4月邀请近30位台商前往欧莱德参访,葛望平亲自介绍《解冻格陵兰》拍摄历程,也大方分享欧莱德事件零碳企业的经验与成果。他期盼台商要重视气候变迁对地球生态环境的影响,也鼓励台商改变思维,将净零减碳视为未来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