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狼走了?大陆「淡学」现象兴起◆文/蔡敏姿(媒体工作者)

  • 更新日期:113-06-07

中国大陆年轻人近年流行一种「淡学」现象:面对生活,以一「淡」应万变;房租涨价,每天就多睡一小时,住出性价比;公司降薪,就延长上厕所时间,图一个平衡。「淡淡的」成为中国大陆青年人的口头禅,甚至是一种新的社交模式。

期望高低区分「浓人」和「淡人」

「生活淡淡的,看著同事都在卷,内心毫无波澜;常把『算了』挂在嘴边……」中国大陆网友自我诊断,确诊「淡人」,就是面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主打云淡风轻,内心波澜不惊。总结来说,「淡人」散发出一种「老僧入定的淡泊感」和「要死不活的松弛感」。

现时中国大陆年轻人流行的所谓「淡学」,是这个快节奏时代的纾缓剂,让年轻人通过降低期望,来避免受到情绪上的伤害。年轻人也曾努力过,但是权衡过投入产出比,发现不如不抱期望,隔绝情绪,就不会感到痛苦。

相较「浓人」和「淡人」的不同,浓人更热情好客,会花钱买可爱但没用的东西。这样看来,浓人更有野心和欲望,符合现代人应有的样子,淡人则是后现代低欲望社会的产物,无欲无求,得过且过。

没工作也行 回家当「全职儿女」

在淡学现象下,年轻人对中国大陆的前途和未来充满希望,但对自己的个人前途不抱任何希望,这种微妙的社会反差感,让年轻人选择退缩、淡出。虽然现实的社会环境对年轻人冷酷无情,但父母对孩子始终关怀备至,即使孩子找不到工作也能回家啃老,当「全职儿女」,转以照顾父母为主要任务。

日本社会观察者三浦展《下流社会:一个新社会阶层的出现》书中指出,社会的阶层分化导致不同阶层的「期望差距」日益扩大,一类人对将来的收入仍然怀有期望,另一类人则缺乏对未来收入和生活的愿景。
 现年30岁的「小红书」网友「玛嘉烈儿」最近把个性签名改成「精神状态:淡淡的」,面对生活,她以一「淡」应万变,就算社交媒体1个月零涨粉,就安慰自己至少原有的20个粉丝还在。「玛嘉烈儿」指出,现在那么多人想做淡人,就是因为情绪起伏太大容易内耗。

随心情上班 凭缘份拿钱

陆媒「GQ实验室」整理出来的《淡学指南》中,列举了淡人经典场景:「刚买的东西就降价,店家说可以退货,放弃:懒得弄了,就这样吧」、「维护社交关系全靠对方努力,做过最大的挽留是:行,那就这样吧」、「生气也是淡淡的,也不会发疯,千言万语都汇聚成一句『好吧』」、「比起上班更像是在出家,随心情上班,凭缘份拿钱」。

上海12355青少年服务台心理咨询师王慧直言,时下多数人都生活在资讯及物质丰富的环境中,如置身波涛汹涌的大海,当世界变得复杂,大家只是想通过「淡」字,来保护自己的一片安静小天地,用淡定、钝感和自在成为人生的关键词。

「淡学」流行于中国大陆年轻人当中,与现代社会的高压环境息息相关。密西根大学社会学和中国研究助理教授周韵称,「在中国大陆的背景环境,这些趋势背后也存在著一种悲观主义情绪,这是不容忽视的,也就是一些年轻人在应对严格的社会不平等、收紧的政治控制,以及黯淡的经济前景时,本身所感受到的不确定性甚至徒劳感。」

失业率攀升 官方盖牌数据

中国大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3月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16至24岁劳动力失业率为15.3%,与2月持平。25至29岁青年失业率7.2%,较上月升0.8个百分点。中国大陆官方称,首季青年失业率略上升,需高度关注。今年大学毕业生约1,176万人,即将加入劳动市场。

中国大陆近年经济成长动能严重衰退,造成不断飙升的青年失业率,成了中国大陆不愿揭露的疮疤。去年,16至24岁年龄组的失业率连续6个月攀升,在6月达到了创纪录的21.3%。之后,中国大陆统计局就停止公布青年失业率,官方称「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有专家分析,改变统计方法只是帮助降低了失业率数字,但失业年轻人的数量与以前一样。官方盖牌,掩饰不了整体社会风向的改变。疫情与清零政策,让原本「内卷」的年轻人在出社会后选择「躺平」,甚至助长「淡学」现象的产生,在在显示,年轻人在大环境下日增的挫败感。

躺平、淡学 不合作的反抗姿态

然而,高压的求学与工作环境也让年轻人发现:跟父母辈世代不同,不管自己如何努力,似乎都无法超越现况。中国大陆人类学家项飙形容这是一个死循环:「像一个陀螺不断敲打自己,却没有突破。」他们看不到目的地,只能盲目地投入与付出,却又被迫前行。

针对这种无限内耗式的内卷生活,出现另一种声音「躺平」主义,主张只有不跟著大家一起卷,才能真正享受生活。不过,中国大陆官媒同声挞伐,指责躺平就是不负责任、失败主义。但实情确实如此吗?真的非要一起内卷才能过活,又非得躺平才能好好过日?躺平主义主张「不买房」、「不买车」、「不结婚」、「不生娃」、「不消费」。

淡出新高度,其实是一种反抗的姿态。青年族群对现阶段社会结构与贫富问题所汇集之不满声浪,逐渐演变为组织化之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淡学」是社会变革后的文化代表,其话语背后折射出当下青年群体对于身份认同的追寻。通过表情包、图片、短影音等符号化的传播方式,表达对资本家、官方管控体制的不满。

不婚主义对抗矛盾与未知

上述现象不只存在中国大陆社会,《德国之声》中文网认为,内卷和躺平其实代代皆然,面对无止尽的内卷,自然而然就出现消极的躺平。广泛地说,日本的不婚主义,柏林的流浪艺术家,都算是某种程度的躺平。此外,疫情的冲击,对中国大陆的年轻群体产生从心态到行为上巨大的冲击,他们用折衷的方式,对抗矛盾与未知。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AI大规模崛起,引发机器替代人类的社会焦虑。Z世代渴望亲密关系,但讨厌社交内耗,于是出现小而美的社交趋势。疫情促使Z世代和虚拟世界的结合更深入,躲避现实生活中的无力感。
从内卷、躺平,再到「淡学」现象,与十多年前外界看到的「狼性」中国大陆样貌大不同。「狼性」是一种竞争、有攻击性,且不轻言败的企业拼搏精神,反映许多中国大陆企业为了争取生存而不顾一切的心态。十多年间,从「狼性」变为躺平、「淡人」现象,在中国大陆出现人口负成长、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对其整体竞力的影响,值得关注。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