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新蓝领」与专业职人崛起 两岸青年就业新选择◆文/蔡仪洁(媒体工作者)

  • 更新日期:113-06-07

近年来中国大陆经济表现低迷,面临许多结构性问题,蓝领与白领的薪酬收入差距逐渐缩小,时间更灵活、按工作量获取报酬的「新蓝领」工作吸引年轻人抢进。

「新蓝领」自由度高 受中国大陆年轻人青睐   

中国大陆7.47亿就业人口中,蓝领群体规模已达4亿人,占比超过53%,是劳动市场的主要力量。近年来经济疲弱,失业率增加,愈来愈多年轻人主动加入蓝领行业,其中以外送员、送货员为代表的「新蓝领」。

「新蓝领」是指工作、生活在一、二线大城市,为城市日常运转贡献力量的基层工作者。资料显示,今年第一季物流仓储、饭店餐饮、交通运输等服务消费相关行业的招聘职位数,年增长率分别达到30.4%、24.7%、16.9%。其他研究报告也指出,6成「新蓝领」是全职就业群体,从业者以「90后」居多,他们追求收入和自由度,「多劳多得」的属性获得近7成外送员认同。

目前,中国大陆近7成蓝领劳工月均薪资收入在人民币5千元至8千元之间。从职业别来看,月嫂、货车司机及外卖员的收入水准相对较高,依次为人民币8,824元、7,641元以及6,803元。

杭州一名「95后」的女大学生小喻,从事「月嫂」工作超过2年,照顾的婴儿超过20个,因为工作表现深获雇主好评,薪水也翻倍成长,平均月薪约人民币1.3万元(折合新台币约6万元),排队等候的预约订单甚至已排到下一年度。

反观中国大陆大学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不到小喻当月嫂的一半。据统计,57.7%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低于人民币6千元,仅6.9%月收入达人民币1万元以上。

蓝领越赚越多成为中国大陆新趋势,2023年月均收入已达人民币6,043元,是2012年的2.26倍。蓝领与白领的薪酬差距逐渐缩小,2012年的平均月薪差额为人民币3,755元,现已减为2,345元。

随著时代发展与数位化转型,拥有一技之长的蓝领阶级需求激增,也获得高收入及更多社会尊重。蓝领招聘人才的规模和招聘薪酬齐步上扬,职场人对蓝领职业的看法也有所转变,58%的受访者看好蓝领就业前景。

台湾人在大陆从事外送 收入不如预期

西进大陆打拚的台湾年轻人,有人从事「新蓝领」工作。「台湾人在北京送外卖」登上大陆微博热搜,绰号「台湾好A」的台青创业失利后,在北京跑外送,他表示送外卖是一个容易打破时薪限制的行业,「外送员这工作,也算是在基层工作中,收入算是比较可以的,我觉得我以后还是会持续兼职下去。」

不过送外卖一年下来,平均时薪约25元人民币(折合新台币约110元),收入未如预期,主因是经济衰退,外送员数量增加但点外送的人却减少。

受少子化等因素影响,台湾高中职人数10年来已减少逾18万人,疫情过后,人力短缺的情况更为严重,与此同时,蓝领薪资却在飞涨,1111人力银行2021年曾整理高含金量的4种蓝领职务,入门最高薪是「工地主任」,7年以上资历者薪水逾6万元,涨幅约45%。

即使薪资不错,蓝领的人力缺口仍难以补齐,工商界齐声请求政府关注,官方订定2030年前引进40万名外籍人士来台就业。

不容讳言,「新蓝领」在台湾受欢迎的程度不如中国大陆,但观念开始转变,愈来愈多年轻人投身「新蓝领」工作。据劳动部职业安全卫生署统计,2019年全台外送员人数约为4.5万人,2020年升至8.7万人,2022年再上升至14.5万人,是疫情前的3倍多,大学生比例达到4成。

「技能国手」闪烁国际 台湾应重视蓝领工作

除薪资收入外,近年蓝领的基础保障和职涯发展也持续提升。「匠人部落」社长王均守成立匠人学院,带领旗下工班转型,将工匠「职人化」,推出精确、系统化课程培养人才,解决学徒低薪、缺乏职场保障等问题。

国际赛事光环也令社会对蓝领工作逐渐改观。每2年举办一次的国际技能竞赛是全球最大的技能赛事,有「技职界奥运」之称,内容包括制造工程技术、营建技术、资讯技术及运输与物流等等。

过去5届台湾共派出239位技能国手,拿下26面金牌、30 面银牌、29面铜牌等,排名一度升至世界第3。曾在2017年拿下汽车技术金牌的陈泯亨,获奖后表示「很荣幸能为台湾争光」,他之后任职于水电技术公司,希望将来有能力自己开公司改善家境。

然而,在国际技能竞赛拿下大奖的「台湾之光」,在国内却没能受到足够重视,媒体曝光度也不高。整体来说,社会各界对蓝领工作的尊重与认可,仍显不足,若能打造更好的环境,支持年轻人在技职领域发光发热,相信会吸引更多人投身蓝领行业。

技职合作培养专业职人 两岸共同的课题

两岸在蓝领工作发展上,都面临技职教育并非学生首选、人才养成制度不周全等问题,但双方都积极致力提升技职教育地位和社会保障。

中国大陆人社部长王晓萍在今年「两会」上,提出要增强年轻人学技能、进工厂的意愿,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等。台湾劳动部劳动力高分署每年委托训练单位,办理多元化职训课程,提升民众就业技能和协助补足人力缺口。

无论大陆还是台湾,从事专业职人已逐步成为趋势,年轻人是否愿意「脱下孔乙己长衫」、靠劳力技能闯出新天地,成为两岸社会经济发展探讨新热点。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