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美国大选牵动台美中关系◆文/尹丽乔(台湾大学大陆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 更新日期:113-04-11

台湾的总统大选落幕,美国总统大选正持续加温。美国民主共和两党的总统初选,最近都尘埃落定,民主党由现任总统拜登,再次出马;共和党就由前任总统川普,再次角逐。

这次美国的总统大选,不确定性很高,难以预测最后哪一党会入主白宫。根据2024年3月民调,拜登总统在重要的摇摆州皆落后川普,但是美国大选的变数仍多。一方面,美国离正式投票日还有一段时间。另一方面,川普仍有不少诉讼问题。

尽管美国大选结果未卜,华府对两岸关系至少有四个基本态度,不受美国政党轮替影响。一、美方希望两岸和平,维持现状;二、美方希望台湾能够持续加强国防实力;三、美方支持台湾维持有意义的国际参与,保障台湾的国际空间;四、中国大陆是美国面临的主要地缘政治对手,而台湾则处于美中竞逐的前沿,对美国有重要战略价值。

除四个基本态度之外,民主党及共和党对中国大陆及两岸的战略思考还是有所歧异。在不能排除美国政党轮替的可能性下,美中台关系仍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台湾需要未雨绸缪。

如果拜登连任

拜登政府的两岸政策讲究对北京软硬兼施。一方面,拜登政府知道安抚(reassure)北京的重要性。赖清德总统当选人去年夏天过境美国,十分低调,就是在台美默契下,避免北京过度反应而做出的安排。另一方面,由于北京不断片面改变台海现状,拜登政府加大对北京的吓阻力道。拜登曾4次提到美国出兵保卫台湾,从战略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往战略清晰 (strategic clarity) 方向移动,不令人意外。

进一步说,拜登政府的两岸政策反应了其对北京的「两手」总体战略。拜登政府认为大国竞逐,必须要保证竞争 (competition)不升级为冲突 (conflict)。华府及北京可以有不同的意见,但是美中需要同时建构战略护栏(guard rail),避免双方关系失控。2023年11月旧金山拜习会反应了华府方略。拜习会后,美中关系趋向和缓,重建军事对话机制,习近平并公开宣示近期没有攻台计划;美中关系稳定,中国大陆对台较会投鼠忌器。

拜登政府在建构战略护栏,也全力组建多边联盟,在民主对抗独裁战略的大旗下连结欧洲,环太平洋及亚太盟邦以应对北京。澳英美联盟 (简称 AUKUS;2021)、印太经济架构(简称 IPEF;2022)、及美日荷对中国大陆的联合半导体晶片禁令(2023),皆是华府多边抗中策略的重要范例。在民主与独裁对抗的氛围之下,各国对台海的局势也愈加关心,「台湾有事,世界有事」。

如果拜登连任,美对中国大陆及两岸的政策应不会有太大变动,如无意外美中可维持「斗而不破」的态势。拜登连任后的美中台关系,如有大的变数,反而和美国大选后的美国国内政治发展有关。2020年川普总统大选落败时,2021年1月6日美国暴发国会山庄暴动事件,2,000至2,500名川普支持者,冲进美国国会大厦,扰乱美国国会认证2020年美国总统选举拜登的胜利。如果川普再次落败,美国国内会不会再起纷扰?而美国国内纷扰之际,中国大陆会不会伺机而动?

如果川普再次执政

如果川普再次执政,其两岸国际政策与拜登政府相比,可能至少会有两个不同点。而这两个歧异,都有可能影响台美中关系。

一、总体来说,共和党人对中国大陆的态度偏向强硬。这不代表民主党人对中国大陆的威胁没有清楚认识,而是双方应对中国大陆的战术偏重有所不同。民主党人应对北京讲究刚柔并济,而共和党人应对北京强调杀伐果断。最近访台的美国共和党众议员盖拉格,曾于《华尔街日报》批评拜登政府与北京的对话是「僵尸交往」(zombie engagement),华府不应对北京有幻想。共和党人对中强硬在经贸问题上尤为明显。川普于今年2月先提出对美国所进口的中国大陆产品课征60%关税计划,再于3月提出对美国所进口之中国大陆出产的汽车课征100%特别关税构想。当谈到中国大陆可能的报复时,川普则强调:「 你搞我们,我们也会来搞你。这非常简单,非常公平。」(You screw us and we’ll screw you. It’s very simple, very fair.)

如前所述,2023年旧金山拜习会发出管控大国竞逐、建立护栏的讯号,这是民主党拜登政府的政策。如果2024年美国政党轮替,共和党政府会不会同样重视对美中战略护栏,美中和缓态势不一定会持续。如果美中关系紧张,中国大陆对台会不会更加无所顾忌,试图以台湾为「棋子」,测试以不可预测著称的川普?

二、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 (isolationism) 正在抬头,在共和党内特别明显。美国的孤立主义者认为,美国应该专注处理经济、种族与基础建设等国内议题,检讨美国是否有必要投入大量资源领导自由世界,介入全球各区域局势。举例而言,川普对美国援助乌克兰有很大疑虑。今年3月,匈牙利总理欧尔班(Viktor Orban)在美国和川普见面后,特别提到川普如果当选,「不会再多给乌克兰一分钱」(Trump will not give a penny in the Ukraine-Russia war)。而共和党籍的众议院议长,也是川普重要支持者之一强生(Mike Johnson),也有孤立主义倾向。他刚上任就希望美国2024年度军事援助,优先提供以色列,而将乌克兰及台湾延后处理。时至截稿日,美国众议院仍然没有为上述的对外援助法案进行投票。

进一步说,美国的孤立主义者常常比较愿意挑战多边架构及盟邦的利益,「美国优先」(America first)、单边主义(unilateralism)及孤立主义,常是一体两面。2023年底,川普宣布如果他当选美国总统,将会退出美国拜登政府所推行的印太经济架构。2024年2月,川普则提到他将不会保护没有在财务上对北约有足够支持的美国北约盟友。

当然,美国大选结果未卜,但不少美国盟邦对川普再次上台已有一定焦虑。有一些美国盟邦试图赶在美国大选前「加固」多边架构。今年3月,传出消息AUKUS将会「+2」,增加日本及加拿大。另一方面,有些美国的北约盟友,例如近年非常支持台湾的立陶宛,开始大规模的扩军,为川普上台做准备。

台湾必须密切注意,如果共和党重返执政,是否会因其外交思想上的孤立主义元素,影响民主与独裁对抗的国际战略格局?如果华府对维护自由民主秩序有迟疑,民主阵营会不会被独裁强权各个分化击破?如果民主与独裁对抗格局不稳,是否会影响到「台湾有事,世界有事」的氛围,鼓励中国大陆冒进?如果美中贸易战在川普当选后加温,两岸产业链会受到的影响,值得关注。

美国大选年中国大陆的应对

美国大选年,北京对台应该是偏向「动不如静」。这不是说中国大陆会暂停对台湾的施压及对两岸现状的挑战。不过,北京要做出比较激烈的举措,可能性不大。北京如果贸然行动,中国大陆议题可能会成为美国选战焦点,不一定对北京有利。在美国反中氛围高涨,美国政治人物为吸纳更多的选票和吸引声量,常相互比较谁对中国大陆更为强硬, 谁也不想被贴上对中国大陆软弱的标签。前文所提到川普提出之美国可对中国大陆出产的汽车课征100%特别关税的构想,就受到一些民主党国会议员的支持。

另一方面,不管接下来美国是民主党或共和党执政,北京面临的情势都很复杂。如果拜登继续执政,尽管美中关系会有持续性及可预测性,但是美国民主盟邦多边架构对中国大陆的压力只会更重,不会减轻。如果是川普上台,尽管拜登政府所建构的「民主大联盟」可能会松动并给予中国大陆操作空间,但是华府对中可能会更为强硬。美国总统大选,对台湾及中国大陆,都是挑战。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