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全球军备竞赛日炽 深化产业科技战◆文/林颖佑(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助理教授)

  • 更新日期:113-04-11

2024年2月底正当台湾处于寒流来袭,位于赤道周围的新加坡正如火如荼的举办航空展,这是世界三大航展中唯一位于亚洲的航太展。此次航展是俄乌开战、中东以哈冲突后的首次新加坡航展,各界无不争相前往星国,希望看到各家厂商在经过实战考验后,是否推出新的装备与系统来面对下一场战争。许多传统军火商利用此机会推销自身的军工产品,期望争取更多订单,抢占军火市场大饼。

当前军工产业特性 以市场及资本为后盾

会场上可看到当前的军工产业已经不是过去传统的飞机大砲,更多是在无人化与智能化的科技加持下,民间企业开始加入军工生产行列,即所谓军民融合。当前的军民融合发展,已不是利用民间产业作为军事科研的辅助,而是相辅相成,将军工产业作为产业的火车头,带领民间发展,利用民间市场与资本做为军工的后盾,这些都是军工产业的特性。

少子化浪潮下,各国都面临生兵力不足的困境,各国开始将目光放在无人载具的运用。无人载具的应用,所需的科技不只外型设计,更重要的是感测器及传导系统。未来无人载具科技除了航空科技外,也需要光学镜头及资通讯技术的应用,人工智慧上应用也是近期发展的重点。当前无人机产业,不只讨论UAV(Unmanned Aerial Vehicle),而是以UAS(Unmanned Aircraft System)的概念出现。

自动化指挥系统是作战致胜关键 

军工产业可分为国家政府主导的国营军工企业,以及民间百花齐放的民营公司。中小规模国家的军工产业受限于规模经济,多半由国家主导,而在政府体制较为集权的国家,军队是保障政权的最好利器,因此军备采购与研发自然会掌握在政府手中。然传统军工大国多半是由民间企业为主,借由彼此研发竞争让军队可以使用相对价格实惠且性能杰出的军备。大型军备的背后,有无数的承包商与上下游的供应链产业,代表军工产业不只有飞机大砲,背后有更多产业投入的血汗结晶,也是国家实力的较量。

对于当前各国提升资讯作战与智能作战概念下,C4ISR(自动化指挥系统)已是作战的致胜关键,资通讯畅通是重要因素,这与国家资讯化程度有关,代表半导体技术及电脑周边产业广义上与军工科技有关,特别是在晶片与半导体产业带来的周边效益与应用,都在军工科技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也说明近期为何各国对于我国半导体厂商在外国设厂有极大兴趣。

传统基础工业不可或缺 战后重建计划重要角色

资通讯产业相当重要,但传统基础产业依然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在各国不断管控国防预算的前提下,各国军队无不积极寻找降低成本的办法,例如在耗材上结合智能科技,是否可以更快对即将耗损的配件进行维修更换,以确保设备效率的维持?以及在传统切削与压铸零组件上的使用,都有赖于工具机与其他生产机具的精密度。冷战时期,苏联想方设法从第三国与日本机电大厂合谋,购买当时极高精密度的切削工具机,将其成功改善苏联潜舰水下推进器的扇叶切削,大幅降低水下噪音,增加隐密性。这就是在1987年日本的「东芝事件」,证明民间传统基础工业在战略上的重要性。

类似的状况也出现在马达产业。我国马达产业曾相当蓬勃发展,近期随著无人机应用而水涨船高。无人载具上需要导航系统(无论是地面或使用卫星定位系统),但在载具设计上,马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对许多徘徊式弹药 (又称游荡弹药或是俗称自杀无人机),或是战场的轻型无人机,多是一次性消耗品,需要高阶晶片,作为耗材的传统马达,也在俄乌战场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上述案例中可看到传统基础工业非但未被淘汰,反而随著战争发展的脚步,出现新的应用。特别是战火摧残后的重建计划,需要大量的基础建设与传统工业帮助。这也是在交战双方谈判进行时,各国开始打的算盘。

窃取情报 欧美各国对中方人才提高警戒

除了产业技术外,人才培育是当前各国竞争的重要一环,当前许多大学名校吸引优秀人才加入研究,并希望研究有成选择归化当地国,为己所用,因此祭出高额奖学金吸引人才。然而,但这些人才近期成为中共的突破口,进行情报刺探与窃取的最佳途径,因此欧美各国开始会对中国大陆留学生进行管控;加上国际对中国大陆过去战狼外交的反感,开始将智慧财产权与竞业条款纳入国安范畴,导致中国大陆无法像过去如入无人之境般地对欧美国家进行技术窃取。

对中国大陆研发人才而言,最大的限制还是在中共本身的体制。中共军工体系缺少如同欧美国家的民间军工竞争体系,人事上受限于中央的控管及「以党领军」的最高原则,研发上无法如其他国家一样发挥设计的创意。部门管理经常陷入叠床架屋或争功诿过的问题。如在中共军方太空航天相关事务中,过去由总装备部负责,军改之后虽然基地方面由装备发展部主导,但后端操控与宇航员的培训都与战略支援部队有关,雷达系统也摆脱不了空军的协助,最重要的运载火箭与火箭军有密切的合作。相对于直接由太空军主导的美国,中共叠床架屋的体系,不利于统整作业,类似问题也出现在军工体系。中国大陆期望将军工产业分为不同集团,以达到竞争的目的,但人事权依然以党为主的情形下,很难做到完全的独立性。

2024年新加坡航展中,我国有不少厂商前往参展,无论是在航太科技零组件与耗材,或无人机导航与反制系统都有许多装备陈展,引来各国军火大厂关注,除了询价与参观外,开始对我国军工发展抱持一些戒心。对外国厂商而言,台湾不再只有军火市场消费者身分,更可能成为军工产业合作生产伙伴,甚至是潜在竞争对手。这些评语证明,我国国防产业在这些年努力下,已有初步成果,未来如何发扬光大值得深思布局。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