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创生 日落村奇迹◆文/林劲杰(媒体工作者)
- 更新日期:113-04-11
少子化海啸来袭,偏乡首当其冲,全台湾有134个乡镇面临危机,入列凋零名单的被称为「日落村」,在地小学面临废校命运,是冲击的前奏。所幸,地方创生展现韧性,集结教育、社区、产业连线翻转灭村废校命运,苗栗双连国小以「卖大梨救小校」华丽转身,云林华南国小前校长陈清圳将荒村小校变身世外桃源,让社区看到希望。
全台新生儿人数创新低 偏乡走向日落
据内政部人口统计数据,2023年全台人口数较前一年度增加15万5,802人,终止2020年来的人口负成长;不过,全年新生儿人数再创新低,2022年高达179个村里没有新生命诞生。台湾本岛去年出生人数最少的乡镇市区为台南市龙崎区,整年仅有5名新生儿,其次为台南市左镇区的8人、新北市平溪区9人。因「卖大梨救小校」声名大噪的苗栗县卓兰镇,全年仅有65名新生儿。
过去10年,有近百个村里从地图上消失,此趋势持续下去,全台湾368个乡镇市区中,有134个将走向日落。
偏乡面临少子化和高龄化冲击,出现愈来愈多「极限村落」,源自日本社会学者大野晃所创的「限界集落」,意即村落因人口外流导致空洞化、高龄化,65岁以上人口占半数以上,共同体机能达到极限状态。新北市平溪区、台南市左镇区、嘉义县六脚乡等老年人口超过20%的乡镇区,都是「极限村落」高危险地区。
难以继续运作的村落,首先常见现象是,大众运输的公车客运路线因人口减少而停驶,其次则是学校被迫关闭。彰化县潭墘村村长柯志宪去年曾为当地4年内被废3所学校而大声请命,沉痛地诉说国小关系著地方情感,学校没了,代表地方的希望也破灭,灭校后的下一步就是灭村。
社会企业支持 双连国小扭转被废校命运
教育部2015年4月起推动「发展以学校为核心之社区创新创业计划」,由中山大学计画团队结合12所大学校院,引进偏乡国民中小学15校,协助社区发展微型企业或在地经济创业。包括文创行销型的「梨想家园‧看见双连」方案、休闲旅游型的「米亚丸1号旅人聚落」方案,以及农产加工型的「芋见莎卡兰的藜」方案,成为偏乡学校永续发展的典范。
苗栗县最南端的山城卓兰镇盛产水果,有「水果王国」美誉,每年6、7月是双连社区水梨的盛产季,品质好、卖相佳,吃起来口感爽脆鲜甜。居民以务农为生,随著农村人口外流与少子化,唯一的国小双连国小,几年前学生仅剩不到30人,苗栗县政府一度考虑废校。
为扭转学校命运,双连国小和台南大学行政管理系教授李芸苹、中原大学企管系教授李明彦合作推出「梨想家园.看见双连」计划,并与当地农民成立「双连梨有限公司」,打造双连社区高接梨专属品牌「双连梨」,以学校作为销售基地,透过新媒体推出专属双连梨的社会企业品牌。除经营安心农产,不让果农被中盘商剥削,2016年创造近380万元营业额。扣除合作梨农的利润后,将销售盈余30%,约21万元全数回馈给双连国小。
「学校已从悲情走向充满自信,华丽转身」,现任双连国小校长邱淑君受访时说,现在双连梨企业社已经有商业模式,甚至到百货公司拓点。双连梨计画的起心动念是为了让学校存续,前校长沈羿成全力支持,学校借由108课纲,开设在地结合的梨乡课程,走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学生数从不到30人,逐步成长到今年已有38位学生。双连梨企业社如今以另一种形式支持学校,挹注接送学生的社区巴士运营经费,让家长能安心把孩子送到学校。
邱淑君强调,这是在地、学校老师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成果,有委托梨农契作的企业,认同地方创生的教育服务,暑假组成企业志工到校回馈学生,还有企业家每年捐20万给学校。台中惠中寺大力支持、号召认购双连梨,所得部分盈余用于资助学生暑假到菲律宾展开英文课程游学,今年暑假会继续。
双连国小推行双语教育,小学生参加全县英语单字王比赛获得佳绩,显示偏乡不代表竞争力就弱,教育的路上得到许多贵人协助,学生们充满自信。
陈清圳翻转华南国小命运 变明星实验学校
教育部以实验创新课程为出发点,在偏乡中小学课程中融入未来想像议题,培育学生创造力、想像力,关心在地社区未来发展。在大学校院课程中融入偏乡创新创业议题,启发学生思考扩展偏乡学校功能的各种可能性,并由教师带领学生到偏乡驻点,引进大学能量,发展社区微型企业或在地经济创业,使学校成为偏乡文化中心或社区创新创业的重要基地。
陈清圳10多年前选择从台北回到故乡云林,担任古坑乡华南国小校长,2005年因高龄化、少子化和教育部小校裁并政策等压力,华南国小面临废校危机。在他的带领下,学校设计茶洗文化、咖啡文化课程,带动社区发展,也让华南国小的学生从原本的23人,暴增至91人。
陈清圳不只翻转废校的命运,还帮社区争取医疗站、规画产业发展蓝图,让学校、社区形成共同体。2009年华南国小跻身教育部全国十大经典学校,2017年转型为实验小学,变身为一所得靠抽签才能挤进入学名额的明星实验学校。
「偏乡小校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照顾社区」,是陈清圳一直坚持的理念。2006年以咖啡产业进行学校课程设计,连续3年推动「橘子红了,你我的心都热了」弱势义卖活动,孩子们拍摄纪录片时,发现有机柳丁等农产品滞销,努力宣传顺利帮助农友成功义卖9万斤橘子。华南社区与学校透过居民共识与公部门合力,致力梯田复育,产出更多有机农作物。
除了帮农民卖橘子外,还帮助滞销的其他农产品,2013年,帮莫拉克灾区屏东县三地门乡德文部落的小农推销咖啡豆,华南国小师生首度义卖咖啡,引介厂商以较高价格收购小农咖啡,解决咖啡农困境。
集众人之力 教育创生
由双连国小及华南国小的华丽转身可知,具韧性的「地方创生」想要永续发展,不能只是旅游节庆或打卡景点,否则往往昙花一现。透过学校与社区、大学携手,活络在地产业,发扬地方特色,吸引年轻人返乡,进而为农村注入活水;大学教师实践专业,小学生实作创意,运用在地教育及文化资源,达成教育目的,与社区居民共筑理想家园。青年回流、小学屹立不摇,才能共谱大学教育、社区、小学多赢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