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当「小马云」重回农村 儿童网红潮引反思◆文/蔡仪洁(媒体工作者)

  • 更新日期:113-02-17

网红流量时代,为了吸引萤幕另一端的网民们,懵懂的儿童也被推到镜头前,这类现象遍及全球,国外甚至创造一个专有名词「Kidfluencer」。当人们看著4岁女娃流利完成「吃播」、11岁男孩疑因过度「假笑」出现皱纹,儿童网红究竟是增进表现力,还是消费儿童?

网路爆红的小小萌娃

「祝各位哥哥姊姊、叔叔阿姨、爷爷奶奶,新年快乐!」软萌的奶音、澄澈的眼神,「小豆腐」在短影音平台向粉丝拜年。小小年纪才4岁的她,是中国大陆知名儿童网红,拥有超过316万粉丝,累计获赞近8,500万个。

在台湾,网红始祖蔡阿嘎的儿子「蔡桃贵」,还在妈妈肚子里时就被纪录,被认为是「台湾年纪最小的YouTuber」,成长过程都由网友「云见证」,现已在YouTube上吸引超过102万订阅。在新一集的影片中,他已经能「开箱」自己买的3岁生日礼物。

拥有圆嘟嘟脸蛋、笑起来宛如月牙般眼睛的「妞妞」,靠分享开箱、科学实验、废物利用DIY等主题的影片,吸引128万人追踪,并在台湾幼稚园和国小界打出知名度,陪伴不少小小孩成长,她也从最初拍影片的7岁,出落成亭亭玉立的15岁国中生。

放眼全球,一度被认为是YouTube第一儿童网红的瑞安‧卡吉(Ryan Kaji),3岁就有属于自己的频道,靠玩具开箱吸引3,610万人订阅,高流量等于高收入,曾蝉联3年富比士杂志「全球收入最多YouTuber」排行榜冠军,2022年收入高达2,700万美元。

网路无边界,「小豆腐」、「蔡桃贵」、「妞妞」这样的百万儿童网红早已跳脱地域限制,粉丝增长量和速度均快速提高。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曾调查,在粉丝数量较多的频道中,与儿童相关的YouTube影片平均观看次数是其他类型的3倍。相较竞争激烈的成年人网路市场,儿童网红似乎出头更容易,吸引愈来愈多人加入赛道。

镜头前成长的3优点

培养小孩当网红,家长们认为好处有3点,首先,能增进表达力,语言能力得到训练,例如4岁的「小豆腐」能自己拿著比小手还大的iPhone,展示小美人鱼服装,还能条理分明地讲述第一次吃泡面的感受。
其次是学习速度更快,受网友「监督」影响,儿童网红更希望展现多样技能博得喜爱;最后是培养自信,在拥有数以万计粉丝的成长背景下,儿童网红对自己更有信心,也坚信身上一定有某种闪光点。

「妞妞」的父母曾向媒体表示,女儿最开始主持时其实「有点干」、专注度较低,不过,透过一言一语的练习,「妞妞」口条变得十分流利,且为了拓展国外观众,她们也开始配合英文和日文字幕。

回不去的童年时光

不过,有关「儿童当网红」的负面影响经常被讨论,这把「双面刃」该如何使用或应否存在,成为重要议题。

过去是儿童网红,现已成年的克莱尔(化名)曾向媒体坦言,从小到大的生活都是摄影机,也是家里主要经济来源,「这对年幼的我并不公平,至今还有点怨恨。」

来自美国的「假笑男孩」盖文汤马斯(Gavin Thomas),因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红遍全球,光在中国大陆微博就拥有近180万粉丝。不过,有网友发现时年11岁的Gavin似乎因经常被要求假笑,眼底的皱纹比同龄孩子严重许多,令粉丝心疼不已。

不可否认,许多儿童网红刚开始仅是家长想纪录生活点滴。根据儿童福利联盟文教基金会2019年的调查,「晒小孩」成全民运动,有84%的家长曾在网路分享育儿近况,当中有七成家长认为自己想跟他人分享育儿心得和纪录。

高流量等于高收入,部分儿童网红赚进大把钞票,培养自信、增进表达能力与想发财的界线越来越模糊,尤其儿童的价值观与人生观都未成熟,从旁指导多为家长们,身为「主角」的儿童网红反处于最「无权」地位。

儿童网红化的负面效应不容忽视

「儿童网红化」带来的负面效应不容忽视,甚至出现「啃娃族」现象。一个典型案例是3岁的「佩琪」被喂胖到35公斤,外界质疑利用小孩当「吃播」赚钱,其父母则强调,拍影片纯粹只是为了好玩。

无独有偶,2019年「3岁模特妞妞(杭州女童)被妈妈猛踢」在中国大陆引发高度关注,甚至有网友发现,妞妞身高体重只有88公分、12公斤。有民众揭露,「有些童模父母为了不让孩子长得太快(超过130公分)接不到工作,故意让孩子营养不良、睡眠减少来抑制发育。」

还有家长为博眼球,故意喂宝宝喝酒、吃柠檬、闻有刺激性味道的食物,再拍下宝宝表情取悦观众等,诸如此类乱象层出不穷。

网红化对儿童心理层面亦有可能误导,让他们错误以为光在镜头前搞怪、秀才艺就能快速赚钱,养成功利思维与浮躁心态。2019年底,中国大陆教育机构对北京各小学进行关于「理想」的抽样调查,结果令人瞠目结舌,近8成的小学生希望长大后成为网红。

央视2019年《聚焦三农》栏目中,记者问几个孩子「长大了想做什么?」他们一致回答,想当网红,因为能赚很多钱。也有小孩观念被扭曲,为了获取关注度,在镜头前哭诉妈妈车祸去世,希望网友给自己点1万个赞。

一夕爆红≠一帆风顺

大陆农村男童「小马云」的经历更是令人唏嘘。名叫范小勤的8岁男孩出生在江西吉安一个农村,家境十分贫苦,父亲年轻时被毒蛇咬伤,右腿截肢,母亲不仅有智力缺陷、小儿麻痹导致的腿脚不便,还被牛角戳瞎了一只眼睛。

2015年,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微博发了范小勤的一张照片,并称「真的感觉自己是在照镜子」。一夕之间,「小马云」火遍全网,有商家请他代言、影视公司要找他拍电影、网红来找他合影,他被一位老板带到河北石家庄,承诺会供他读完大学。

住进大房子、换上干净衣服的范小勤,开始活跃在镜头面前,一遍遍机械式重复「大家好,我是小马云,爱你么么哒」,过著如明星般的生活。沈浸在聚光灯下被拥戴的日子,范小勤难以专注学习,也没交到朋友,2019年几乎不学习,常在网上直播带货。好景不常,范小勤被诊断出「智力残疾二级」和矮小症,被送回农村,又重新回到蓬头垢面的日子。

「儿童网红」相关规范仍不完善

儿童网红产业的快速发展令海内外民众担忧,相关法律、平台规则乃至父母的教育观,是否都没来得及跟上。在这个新兴灰色地带中,法国率先「开枪」,2020年正式通过规范「儿童网红」的法律,规定儿童网红将纳入一般童星的现存规范,即「从业」前须登记申请执照,其收入也须汇进特定专户,让他们成年后得以使用。

美国伊利诺州(Illinois)2023年修订《童工法》,是美国首部保护儿童网红和社群网红的法律。该法规定,如拍摄的影片有至少三成包含未成年的肖像、姓名或照片,在儿童年满18岁前,父母必须将总收入存入信托帐户,否则孩子可以起诉其父母。

大陆文旅部发布《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市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对于利用未成年人积累人气、谋取利益,或利用儿童模特吸引流量、带货牟利的帐号依法予以严肃处理。2022年进一步规定,禁止16岁以下未成年人提供直播主服务,也禁止参与直播打赏。

家长与执政者绕不开的议题

台湾方面,NCC依照儿少法第46条授权,召集教育部、内政部、文化部等目的事业主管机关,委托民间机构,于2013年8月成立iWIN网路内容防护机构,共同推动儿少上网安全。除了加强网安教育宣导,也推动网际网路平台提供者建立自律机制,建构妥善防护标准。

关于「儿童网红」相关法律规定仍不完善。摊开现行法律,儿少群体对己影像「自主权」十分有限,以家庭活动为目的所进行的拍照、录影和分享更是难受限制。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