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城市漫步」爆红 发掘身边小确幸◆文/陈冠宇(媒体工作者)

  • 更新日期:113-02-17

去年开始,「城市漫步」在两岸风行,中国大陆各地民众借此重新认识所在城市与身边的小确幸,台湾的城市漫步则透过在地人深入地方,与当地生活融为一体。

源于伦敦 City Walk深入「阅读」城市 

城市漫步一词来自于「City Walk」,也可译为城市行走或城市漫游,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英国的「London Walk」,在这个充满历史文化的大城市里,人们用步行、自行车等方式来体会自己的城市,了解当地历史、地理、人文与风俗。

City Walk是一种城市微旅游方式,可以个人或结伴,随心所欲在感兴趣的出发点和目的地之间行走,但不固定点与点之间的路线,像开盲盒一般不期而遇,以随意、缓慢、心怀好奇的行走方式进行探索。

或者,也可以在专业领队的带领下,按照设定路线和主题,有计画地步行游走城市街区。它不同于走马看花、拍照打卡式的旅游,也不同于街头闲逛,强调与城市深度交流,更在地的认知城市,真实地了解城市的历史、变迁与创新。

City Walk所反映的是,近年来旅游产业升级发展和旅游消费模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深入街区,渴望真正「阅读城市」,参与到城市和景区的深度互动中,以获得更多的文化融入感。

和城市产生连结,行走是一种简单而直接的方式。不管它叫什么名字,是「闲逛」、「遛弯」、「轧马路」,还是洋气的City Walk。带著地图、历史照片,结合现实场景边走边「读」一座城市,或者和偶遇的居民聊天,对某个路名追根究底,说不定能发现网上也查不到的故事。因此,City Walk的形式并不刻板与制式。

不花钱找乐子 中国大陆City Walk正夯

在中国大陆,City Walk比起散步,多了层文化人的光晕,像是走走广州的老城区,逛累了就随便找家店吃牛杂;在成都的公园围观叔叔阿姨打麻将,路边还能买碗烤脑花(川渝传统小吃烤猪脑);在杭州城隍山俯瞰西湖胜景,再在大马弄来点小吃。

在小红书搜寻「City Walk」显示,有超过100万篇笔记,早在小红书发布的《2022年十大生活趋势》中就位列第五。City Walk从一开始就被塑造为带有城市中产味道的「生活方式」,和飞盘、骑行、露营一样,一到季节就会被拿出来溜溜的都市风潮,但City Walk对场景和道具没有过多要求,成本更低。

去年,在小红书的推波助澜下,不到两个月时间,以上海为轴心的City Walk风潮吹到中国大陆各地。不仅北上广要Walk,新一线城市也抓紧Walk起来,全面提升城市的网红气质。

有人说City Walk的流行就是「年轻人不花钱找乐子」,有人说这是「人与人连接」的回归,还有人说这只是门流量生意,社交媒体上晒出的City Walk文章,总要加上「很出片」三字。无论如何,走马看花式的旅游已不能满足年轻人的需求,他们更注重旅行过程中的参与感、体验感。

从上海开头 感受时光倒流气息

据调查,中国大陆City Walk榜单前五名分别为:上海、北京、广州、杭州、深圳。最受欢迎路线中,上海是「安福路-武康路」、北京是「东四十条-北新桥-五道营-国子监」、 广州是「永庆坊-粤海关-沿江西路」。

很长一段时间里,上海是摩登的代名词。黄浦江边层层叠起的高楼大厦,见证上海百年历史的西洋建筑,散落在喧闹弄里的名人故居,绿树林荫的小路,历史的典雅浪漫和现代城市的精致,在上海融合得恰到好处。

作为City Walk风潮的起源地,上海最著名的City Walk就是武康路。武康路原本叫做福开森路(Route Ferguson),由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筑于1907年。在武康路上住过的名人,多少见证上海的发展史,因此武康路也被称为「浓缩了上海近代百年历史」的「名人路」。

武康路上,有陈果夫、巴金、唐绍仪及陈立夫旧居等,还有武康大楼,道路两边的法国梧桐如穹隆般遮蔽了天空。通过一座座别具一格的建筑,感受时光倒流的气息。

到了北京,城市漫步的热门路线则绕不开胡同。漫步胡同深处,可以了解古色古香的老北京历史,又能感受到热气腾腾的北京百姓生活,还能在各种美食和创意小店里流连忘返,历史的层次在此铺展开来。

作为新兴生活方式,City Walk生意开始在北上广萌芽。多个旅游平台的数据显示,去6月以来,City Walk的搜寻量或订单量成长幅度高达1至5倍,上海、北京、西安等多地产品受青睐。

当前,社群媒体上出现了City Walk付费产品。产品的提供方大致是专业城市研究组织、青年户外活动社群与旅行社导游。此外,部分本地人或在本地求学工作已久的人,也自发参与其中。

街游台北 让街友说出在地故事

在台湾,人们透过City Walk认识在地故事。TC TIME WALK台中时空漫步是一个专注于地方文化传播和传承的团队;以台中为基地,透过多国语言的在地引路方式诉说城市的故事和价值。在创办人徐铭远眼中,目的地旅行体验应该是透过在地人深入地方,与当地生活融为一体。

徐铭远认为,台湾各地有许多古老的建筑仅属于地方才有的建筑、人文、水文和产物特色,留下不少无形文化资产,一般旅人走过看过却不易被察觉或知悉的在地故事,没有系统性地传承下来,城市文化无法有效传播自己的独特文化价值。

在台北,则有芒草心协会发起的「街游」,自2014年开始带著游客踏上街头探索台北。街游的导览员是曾有流浪经验的人们,经过不断倾听、讨论、练习和调整,规划出和他们生命故事紧紧连结的导览路线。透过导览员的叙说,游客得以从无家者的角度重新认识台北的另一面;导览员透过更多人际互动更有自信及得到改善生活的机会,并让人看见他们的人生故事。

例如,曾露宿半夜西门町街头的阿俊,出狱后无处可以去,在西门町捡拾资源回收,睡在人行道旁边。在西门町50年的他,写了厚厚一本笔记本,里面记载要带游客去参观果汁店的漂亮老板娘、米粉汤的数代老板等。游客也从导览中看见生活穷苦街友活出自己的意义。

台北还有各式主题的City Walk导览,包括街区历史、建筑史、庙会阵头绕境、都市发展、台湾铁道、布袋戏、歌仔戏、文化资产保存、同志运动与眷村文化,充分展现这座城市的多元与文化底蕴。还有城市漫步团队请来作者、文史工作者等,化身成为城市导览员,就其对于台北各地深厚的研究与了解,亲自带领民众走进大稻埕、孔庙、大龙峒等,漫步于老街区及当地信仰中心的庙宇宗教,从文史角度认识不一样的台北,从巷弄中看见平时不起眼的文化资产,让参与者与地方文史有更多连结。在汇聚五湖四海美食的台北,文史工作者往往也能介绍只有当地人才知的市场「隐藏版」美食,从舌尖上漫步台北。

从历史人文经典路线、影视剧同款打卡地、特色美食集合等,根据不同的线索与思路,两岸人们将城市中的元素重新串联,City Walk成为继「特种兵旅游」之后,年轻游客又一探索身边事物的旅行方式。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