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还是越界?两岸脱口秀临渊履冰◆文/林劲杰(媒体工作者)
- 更新日期:112-08-11
脱口秀传入东方之前已有几百年历史,两岸三地脱口秀发展脉络不尽相同,但都经过10年以上的累积与在地化历程。作为「冒犯的艺术」,脱口秀演员如同在社会价值的红线走钢索,近期中国大陆的李昊石脱口秀遭控「侮辱」共军被全面封杀、英国马来西亚裔脱口秀演员「Uncle Roger」一段调侃中共的影片,微博及bilibili帐号遭禁等事件,都是触碰政治禁忌所致。在言论自由的台湾,甚至有政治人物站上脱口秀舞台,针对时事或政策议题直球对决,引发社会大众共鸣与讨论。
两岸脱口秀蓬勃发展
脱口秀最早起源于18世纪英格兰地区的咖啡吧集会,20世纪随著媒介科技的突破,美国将脱口秀搬上广播、电视并发扬光大,成千上万的美国家庭得以欣赏这种另类艺术秀。
1990年香港TVB喜剧演员黄子华首次表演脱口秀,「栋笃笑(粤语,单口喜剧)」中针砭香港时事、香港历史、政治问题,内容搞笑之余带有哲学成份,并讽刺时弊。之后,脱口秀也在中国大陆兴起,2012年《今晚80后脱口秀》开播,脱口秀正式以综艺节目形式登上中国大陆的电视萤幕,观众逐渐认识并接受这一崭新的喜剧艺术形式。2017年,互联网巨擘腾讯视频与上海笑果文化联合推出的《脱口秀大会》第1季开播,与《吐槽大会》等节目成为脱口秀节目代表,强势传播。
据中国大陆演出行业协会《2021全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21年脱口秀实体演出观众超过350万人次,票房近4亿元人民币。数据显示,2020年到2022年,脱口秀行业票仓从2,000万扩大至4.8亿,2年成长超过20倍。
「冒犯的艺术」挑战传统价值观
2018年开播的《博恩夜夜秀》,是台湾节目史上第一个嘲讽时事的深夜脱口秀节目,由主持人曾博恩与所属团队制作,主打美式幽默中暗喻、讽刺、自嘲的脱口秀文化,以黑色幽默结合新闻议题,有现场观众亲临棚内录影及网路分段观看,是台湾第一个开放网路募资的脱口秀节目,掀起一股风潮。
相较于中国大陆透过综艺节目进入观众视野,台湾的脱口秀没有巨额资金支持,主要仰赖网路浪潮。曾博恩的表演方式以贴近台湾人生活作为发想,创造出台湾人爱喝饮料、爱简称现象的「大奶薇薇」等流行语。尔后《博恩夜夜秀》探讨社会议题、针砭时事,包括总统蔡英文、前台北市长柯文哲、前高雄市长韩国瑜等政治人物都上过该节目。其YouTube频道已有153万订阅,包括蔡英文与韩国瑜登场的影片都突破700万点阅率,扩散力与影响力不容忽视。
不容讳言,脱口秀的综艺表现离不开「地狱哏」、黑色幽默、嘲讽或自嘲,最成功的哏会发展成「网路迷因」,因此脱口秀被认为是「冒犯的艺术」。所谓「冒犯」指表演者在输出观点过程中,挑战社会传统约定俗成的价值观,反而成为脱口秀吸引人的地方,「笑果」之余碰撞激发讨论和反思,「冒犯」产生的默契和情绪共振,诸如所涉及的政治和社会敏感符码,正是中国大陆社会不可触碰的「红线」。
触碰中国大陆政治红线代价极高
今年5月13日,上海笑果文化旗下演员House(本名:李昊石)在北京演出时,其中一个段子提到,在山上看见两只追松鼠的野狗,让他想起八个字「作风优良,能打胜仗」。这段演出被网友举报「侮辱了人民子弟兵」,因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2013年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笑果很快发布道歉声明并称演出有不恰当比喻,将无限期停止李昊石后续演艺工作。
经北京市文化执法总队调查,笑果文化被罚款1,335万余元人民币。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决定无限期暂停该公司在北京所有演出活动。上海市文旅局也约谈、严厉训诫笑果文化负责人,立即暂停在上海全部演出。
笑果文化在中国大陆的脱口秀市场一家独大,2017年,推出网路综艺节目《吐槽大会》,单期播放量最高破2亿,同年《脱口秀大会》播出。这两个节目,笑果旗下签约演员超过100名,有脱口秀演员形容,「笑果在业内相当于阿里、京东」。《吐槽大会》第一季爆红后,笑果趁热打铁,相继完成A轮融资,2021年3月,腾讯关联公司入股笑果文化后,估值已超过40亿元人民币。如今在「红线哏」之后,笑果文化基本上与上市资本市场无缘了。
无独有偶,一句「嗨呀...被消失了!」英国籍马来西亚裔脱口秀演员「Uncle Roger」因调侃中共的表演惹怒网友,其微博及bilibili帐号随即遭禁言。在全长1分37秒的影片中,Uncle Roger用嘲讽的语气提及「中国,好国家,好国家…」,并调侃使用华为手机会遭监听,又讽刺中国否认台湾为主权独立国家。这些挑动敏感神经的桥段,让Uncle Roger成为继李昊石之后,一周内第二个在中国大陆被封杀的脱口秀演员。
若未触碰道德底线 台湾社会具包容力
在台湾,教育普及、公民意识觉醒以及社群媒体推波助澜,社会普遍对时政有所批判。《博恩夜夜秀》制作人谢政豪不讳言,当「网路酸民」成为一种宣泄出口,《博恩夜夜秀》就是试图回应这类苦闷,寻求共鸣,台湾作为华语世界言论自由的先锋,社会有足够能量来迎接「批判型娱乐」。
脱口秀内容常造成争议,有些哏被认为触碰道德底线而遭受抨击。最著名的即为「郑南榕事件」,调侃为追求言论自由而自焚的郑南榕,遭制作单位紧急切割,暂停合作;随后,曾博恩发声明为自己「不成熟的即兴串场」深感抱歉,并表示第4季开始交出节目主持棒。
「跨界不越界」是脱口秀演员的课题
言论自由并非无上限,不可讳言,脱口秀引起的共鸣往往反映社会面向,姑且不论正确与否以及政治综艺化,脱口秀对促进公共讨论,引发社会更多思考,确有帮助,也在「公共领域」范围。
台湾脱口秀演员「东区德」曾说,台湾真的超级自由,爱讲啥都行,不会有敏感红线需要考虑,但这并不代表表演时就能毫无顾忌。他说,喜剧演员对于「观众认同」或某种程度的追求,选材时会避免揶揄「防疫政策」、「名人自杀」等可能引起反感的话题。
所谓不可触碰的红线,在每个社会各不相同。脱口秀演员不断摸索「冒犯」的界线,如何跨界不越界,是这个行业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