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现阶段两岸关系发展(陆委会蔡主任委员年月日于立法院内政及民族委员会专案报告)(89.5)

  • 更新日期:109-08-02

现阶段两岸关系发展现阶段两岸关系发展 (陆委会蔡主任委员89年5月29日于立法院内政及民族委员会专案报告) 主席、各位委员、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今天应贵委员会邀请,前来报告,至感荣幸。谨以「现阶段两岸关系发展」为题,提出专案报告。近年来,由于两岸协商无法正常进行,而两岸关系以交流为重心,本报告谨以两岸交流为切入点,探讨目前两岸互动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未来努力方向,敬请 指教。 壹、两岸交流现况 两岸关系的发展,虽然始终波折与起伏不断,但十二年来,双方各层级人员透过经贸、文化、社会等各层面的往来,确实建立了双方互动的模式,对促进原本隔绝的两个社会体系间的相互流通,产生一定程度的助益。因此,历年来交流所带来的正面意义不容否定。 经过政府多年来的开放与各界的努力推动,两岸交流涉及的范围已十分广泛,几乎遍及所有类别。在文教方面,大陆地区人民来台从事文教活动者逐年增加,迄今已超过五万五千人次,其中八十七及八十八年皆在上万人次。此外,两岸相关出版品、广播电视、录影节目及电影等的流通也相当普遍。近年来两岸文教交流项目增多、层级提高,交流结构也有变化,从过去精英取向的民俗技艺、体育和学者交流活动,逐步进展到以基层民众为主体的宗教、科技和青少年活动。 在经济方面,从民国七十六年至八十八年,两岸间接贸易成长约十七倍,八十八年两岸贸易总额二百五十九亿美元,大陆地区已成为我第三大出口对象,而我亦为大陆的主要贸易对象之一。我厂商赴大陆地区的投资金额,截至八十九年三月,经济部统计共有一五0.六亿美元,投资案件亦达二二、二八六件;另依大陆方面的统计,台商在大陆协议投资金额四四六.五亿美元,实际金额二四二.八亿美元,项数达四四、一一三件,协议金额为大陆地区外资的第三位,仅次于香港、美国。台商在大陆投资,据保守估计已创造三百万个工作机会;同时台商向台湾采购相关设备与原料,亦带动我对大陆出口,可以说体现了经济的互补互利。不过,近年来随著台商技术的移转及大陆产业的升级,两岸若干产业已逐渐由互补走向竞争。 在社会交流方面,八十八年台湾地区人民赴大陆地区计有一百八十五万余人次,比八十七年增加一二%;而大陆地区人民进入台湾地区则逾十万人次,成长一七.六%。总计自开放交流迄今,台湾地区人民共有一千五百七十万余人次进入大陆地区,而大陆地区人民进入台湾者累计亦已逾四十七万人次。两岸信件往来累积共一亿七千八百万封,不过自民国八十三年信件往来数达最高峰(一千九百万封)后,不论是寄往大陆或寄来台湾之信件,近年来皆有减少之趋势;代之而起则是两岸电话往来呈现逐年成长之势,累积已近七亿七千三百万通。

贰、两岸交流面临之问题 两岸民间经济、社会、文化交流成长的速度与密切程度,已远超过同一时期我国与其他各国之互动关系。但是两岸交流数量虽显著成长、范围虽不断扩大,交流的品质却未同步提升,且问题迭生。 在文教方面,交流领域扩大,参与交流人员层级提高,但在资讯与观念的流通方面,却未见明显改善,大陆方面对我方事务仍采选择性报导为主,以及对两岸新闻交流的若干限制等,阻隔了两岸人民思想、理念的自由沟通和互相了解。 在经济方面,台商的投资与生命财产的保障,未能透过两岸协商予以落实,甚至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此外,两岸三通的条件,始终无法成熟,人民往来也多所不便,经贸交流难以提升层次。此外,在国际经贸活动中,中共常以政治的理由,对我进行压制,亦使两岸在国际间共同寻求经济合作的契机一再丧失。 在社会交流方面,失序问题更为严重,诸如:枪弹走私、偷渡、旅行事故等层出不穷。原本,这些交流衍生问题可以透过民国八十二年「辜汪会谈」相关协议建立的制度化管道来协商解决,但令人惋惜的是,中共在五年前已片面中断协商,导致问题无法解决,民众权益无法确保,两岸各种误会也难以化解。 两岸由于制度与生活方式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因此在如此密切的交流发展趋势下,更需要加强彼此的认识与了解。我们认为,两岸的政府都有不容旁贷的责任,在消极方面,应各自建构适当的机制,导引两岸交流良性发展;在积极方面,则应主动寻求双方更有利的良性互动空间与机会,以促成互利共荣的交流环境。

参、未来努力方向

今后陆委会将以政府整体政策为依据,审酌两岸关系的进展,衡量各项主、客观因素,努力推动下述几项工作: 一、维护国家安全是大陆政策的根本考量:维护国家安全是两岸关系上无可取代的要件。我们愿意在陈总统就职演说中所宣示:「此刻就是两岸共创和解时代的契机」的善意基础之上,以国家安全为主轴,来推动维系台海和平与亚太地区稳定的两岸政策;也愿意在同样的原则之下,来处理两岸间的各项分歧与问题。我们要特别指出,「国家安全」的概念,未来将不会是用以消极阻绝或限制两岸交流的口号,而是将被赋予更为明确与具体的意涵,并体现在建构我们内部安全管理机制的实际作法之上。也就是说,我们会以更为积极、主动与正面的态度来处理两岸间的各项问题。

二、推动全面性交流,促进两岸关系正常化:两岸交流不仅对稳定两岸关系有正面助益,也是实现两岸互利互惠的关键与基础。未来,在两岸交流领域中,政府一方面有责任开创有利的互动环境,使民间的资源与活力得以做最大功能的发挥。另一方面,也要推动以风险管理的作法,作为评估开放措施的依据,并且要进一步强化交流秩序的管理。随著主、客观环境的改变,未来两岸交流的层面只会扩增,不会缩小;交流的数量,只会提高,不会减少。我们愿意寻求两岸交往的最大可能性,也愿意采取具体的措施,排除政治分歧在两岸交往中所产生的负面功能,及早促成两岸关系的正常化。

三、开展经贸交流,创造两岸关系的新契机:两岸经贸往来已经累积了相当的成果。未来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之上,可以更进一步的推展这种关系。特别是两岸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双方的经济活动有了共同的规范,两岸间互动的机会必然会增加,经贸往来的环境可望大幅改善,不仅可以为两岸的经济交流注入新的动力,更可以透过善意与共同的努力,重新搭建合作与互动的平台,为双方关系更进一步的发展,创造新的契机。 对于两岸加入WTO后之互动问题,我们已经拟定具体因应方案,只要中共对台湾有足够的善意,和具体的回应,我们愿意依世界贸易组织的规范,检讨现行的两岸贸易政策,期能更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精神。

四、推动两岸「三通」,积极改善两岸关系:尽早开放两岸直接「三通」,也是我们改善两岸关系的努力方向之一。我们将衡酌两岸情势,在确保国家安全及对等尊严的前提下,及早达成开放两岸「三通」的目标。在具体做法上,可采取循序渐进的作法,本会已将「小三通」列为政策评估的优先项目,从国家安全、经济影响、社会安全冲击及大陆政策等不同层面进行影响评估,并规划开放的配套措施,期能及早就相关开放事宜,与大陆方面进行协商,开启两岸关系的新局面。 至于很多人关心的「戒急用忍」政策是否调整的问题,值得强调的是,「戒急用忍」政策的基本精神为「行稳致远」,目的在促使企业能够「根留台湾」,先壮大本身,在稳固的基础上,再进行大陆投资。「戒急用忍」政策之执行,也仅限于对高科技、基础建设以及五千万美元以上的大型投资,予以合理规范,这些做法对稳固台湾经济,避免产业过度外移,已有积极的效果。因此,如何保持「戒急用忍」政策彰显「根留台湾」、并促使两岸经贸关系能够「行稳致远」的正面意义,有其必要性。惟「戒急用忍」一辞可能衍生的错误解读及负面观感,亦有必要注意并予以消除。本会及各有关机关已针对「戒急用忍」政策之成效及相关问题进行通盘检讨,将从未来经济发展、两岸关系、国家安全等角度,评估是否调整「戒急用忍」政策及相关措施。

五、开启全方位对话,建构多元沟通机制:陈总统在五二0讲话中曾经表示,两岸应在既有的基础之上,以善意营造合作的条件。两岸制度化的协商是既有的对话模式与正式的管道,我们将尽一切努力,促使这个管道发挥应有的功能,也会主动采取积极的作法来促成对话与协商的恢复。除此以外,如果能产生辅助与补强的功能,在确立风险管理机制的情况之下,政府也不会排除第二轨道或第三轨道的沟通与接触。总之,我们重视制度化协商的管道,乐见多元化沟通的机制,开放任何对话与谈判的议题,以便能奠定两岸间互信的基础,为日后官方与官方的直接对话创造条件。

六、凝聚国人共识,扩大全民参与决策:凝聚国人对两岸问题的共识,是当前政策的重点之一。国人对两岸关系重大议题长期存在分歧意见,往往影响政府政策的推动。陈总统在五二0演说中提出了「政府施政必须以多数民意为依归」的原则,我们将据此进行具体的规划,以寻求有效的方式,透过适当的机制,展开理性的讨论,并凝聚出稳固的共识,使「全民政府」在民意的支持与导引之下,集中力量处理两岸互利共荣的相关问题。

七、强化服务功能,促进台港澳互动往来:政府依据「香港澳门关系条例」处理与港澳两地之交流工作,我驻在港澳地区之机构,亦积极提供服务,便利港澳人士。而港澳地区对于两岸良性互动关系而言,应可提供一份重要的助力。港澳由于特殊的因素与地位,更有利于他们扮演两岸中介的角色。未来希望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台湾与港澳两地的互动,共同排除不利于彼此的障碍,进而为促进两岸四地的良性互动奠定基础。

肆、结语 各位委员,我们深信,近年来的情势演变,已提供两岸各自有冷静省思的机会,双方应该能体会到,解决歧见的途径绝不是单一的,而应该是多元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两岸现阶段最重要的工作,随著入会的脚步加快,双方已经掌握了从经济面合作著手,扩大各层面良性互动的有利条件。我们愿意秉持「善意和解、积极合作、永久和平」的原则,透过相互合作与协助,建立两岸新的互动模式。在双方可以同享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可以共同找到化解歧见的方式,对两岸进一步关系的发展而言,将是一个新的契机。

以上报告,敬请 指教。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