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于近期举行第二次「江陈会谈」之说明
- 更新日期:109-07-28
壹、 政府的目标
一、首要之务在确保两岸关系回复和谐:对话与协商是促进两岸
关系正常发展的指标,新政府就任以来,改变过去两岸对立
之思维与做法,积极促成恢复中断10年的制度化协商,双方
在相关议题协商及沟通管道的互动方面已有相当正面进展,
也逐步建构互信及双方良性互动的基础,获得多数民意的支
持与肯定,对于减低双方误判、排除两岸过去长期以来之紧
张关系,及确保两岸关系稳定和谐具有重要意涵,是政府施
政首要任务及职责所在。
二、短期积极开创互利互惠的两岸关系:透过定期协商与对话,
两岸就各自关切之重要议题交换意见、达成共识,进而善用
彼此的优势,透过相互合作、截长补短,共同努力为两岸人
民解决问题,达到现阶段两岸各自发展的积极目标,让双方
人民同享利益,开创两岸互利互惠的双赢环境。
三、长期循序建构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相互沟通与了解是两岸
关系向前推进的关键步骤,有助于区域情势之稳定,符合国
际社会利益;近期主要国家对两岸透过协商维系和平有序的
互动关系皆持正面、乐观态度。政府推动两岸制度化协商,
逐步累积经验、培养互信,透过建构各项交流合作机制,促
进两岸关系的全面正常化,共同为两岸利益及互惠共荣寻找
平衡点,使两岸关系迈向良性互动的有序发展,共同营造一
个「和平发展、自由选择、相互协助、彼此尊重」的环境,
协商建立一个动态的、长程的和平稳定框架,促进台海长期
的和平繁荣。
贰、 政府的作法
一、确立「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的政策主导原则是第一
步:新政府规划的两岸政策及循序推动之协商议题,是坚持
「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的原则,绝不会忽视风险管
控,及中国大陆对台湾可能的策略,国人不应该也不必要有
所谓「主权退让」之忧虑;政府坚持以尊重台湾人民决定及
国家主权维护之原则推动两岸关系,中国大陆方面亦必须正
视此一现实与台湾的民主体制运作。
二、松绑两岸交流不必要限制,为两岸正常交流扩充空间:过去
政府对于两岸交流管理,确实存在若干限制。为了因应两岸
情势之变化,两岸交流措施必须符合台湾融入国际社会及全
球化之发展潮流。政府已经重新评估思考,调整相关规定及
松绑相关限制,给台湾一个自由、活力、充分发展的交流空
间,同时更要强化建构有序管理的两岸交流环境。
三、持续推动制度化协商,为开展两岸关系注入动力:两岸间因
为长期来各个层面的密切往来,使两岸关系发生结构性的变
化,也产生了人文、制度及生活方式的互动与影响;新政府
积极推动两会制度化协商,是为两岸各层面扩大深度与广度
之交流创造动力,更是深化我制度性影响及维持两岸和谐关
系之重要力量。
参、对第二次「江陈会谈」的期望
一、签署有利台湾及两岸关系的相关协议:务实处理因两岸互动
衍生之诸多问题,是过去不同政党执政之首要工作方向;过
去以来,两岸因为对立、抗争的思维,使双方无法就各自必
要性之议题达成协议。当前,因应两岸情势之转变,我政府
将积极推动有利台湾发展及两岸关系和缓之优先议题,秉持
「先易后难」、「先经济后政治」的原则,积极协商、签订
协议,充分保障台湾人民权益。
二、透过江陈对话与协商寻求解决各界关注的议题:政府为主动
解决及保障攸关台湾人民权益的两岸事务,必须经由双方沟
通决定,非我单方面可以进行。自从两会恢复互动以来,两
会已就两岸间相关议题积极进行沟通与问题处理,包括两岸
人民人身安全权益、两会会谈安排、大陆人民来台观光、周
末包机、毒奶粉事件、四川震灾等;后续有关海空运输及两
岸邮政合作(包括周末包机扩大、增加航班、航点;建立兼
顾国防安全及便捷化之新航路;货运包机及海运直航等)、
食品安全、共同打击犯罪及金融等议题之协商及安排,也必
须透过制度化协商及协议之签署,来确保我方权益。此次透
过两会对话与协商来解决实质问题,是邀请海协会来台之主
要目的。
三、邀请陈云林来台亲身体会台湾多元特质及国人的民主素养:
「江陈会谈」首次邀请海协会会长来台,在相关行程及协商
安排上将充分维护台湾尊严及人民权益,并将让中国大陆方
面充分了解台湾自由、民主、多元、开放的风貌,及感受台
湾人热情、好客、有礼之ㄧ面,有助于两岸间之相互了解。
近期,国内部份舆论对海协会会长来台之时机有所疑虑、并
可能出现抗议活动,我政府呼吁相关人士应理性、务实看待
此次会谈之召开,因为抗争无法解决问题,唯有沟通才能务
实处理问题。两会会谈制度化之恢复以及相关议题之协商,
都是前任政府努力的目标并愿意积极促成,各界应该乐观其
成。我们期待国人在致力于向国际社会展现台湾社会的民
主、多元价值之余,更要向各界体现台湾人民的民主素养和
民主风度,唯有如此,才能赢得多方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