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中国大陆市场化改革对其经济发展局势之影响

专题报导


中国大陆市场化改革对其经济发展局势之影响


文/张弘远



前言


何谓「市场化」?如何正确的理解这个问题?对于探讨中国大陆经济有其重要的意义。在过往计划经济时期,市场化意谓放开计划管制项目,允许生产、消费的交换过程自主进行。其后,在邓小平主导的大陆经济改革开放时期,市场化的意义出现转变,其主要是指透过价格机制引导资源分配的过程。近年来,大陆经济发展已有招式用老之虑,这时,市场化则是减少政府部门管制作为。

鉴于市场化此一概念有多重意义,所以当我们再次看到中共领导人提出「市场化」改革的主张时,我们便必须先对概念内含进行确认,其究竟是老调重弹?亦或是另有新意?


论者以为,眼下所言的大陆市场化改革并不同于过去,主要是指改变政府对于市场治理的态度,何以此时需要进行如此的改变?主要是因为大陆经济发展已经触及结构调整的问题:首先,受到海外市场需求疲弱与后进国家出口竞争所影响,对外出口对于经济贡献的力道减弱;其次,内部经济发展因为市场寡头与政府干预而导致生产效能下滑。为了提升经济发展活力,因此习近平、李克强等新一代大陆领导人上台之后,便积极针对相关问题提出解决方针,对此简单归纳如下:


一、面对全球市场需求委缩。对应之策是提升大陆市场需求,利用大陆消费能力的提升与释放来弥补海外市场需求之不足。


二、面对后进国家的竞争。则透过参与区域经贸整合、推动自由贸易的方式降低海外贸易的交易成本,强化大陆出口的竞争条件。


三、面对成长模式转型。以推动经济创新、放宽金融管制、鼓励企业竞争、减少市场垄断等改革策略以其强化转型诱因。


因此,当我们看到李克强就任国务院总理后,其陆续所提出的如:「结构性改革」、「去杠杆化」、「不再使用大规模刺激经济之计划」等政策宣示,便不难了解,这些经济调整策略的目标皆是回应上述改革方针,希望透过理顺要素价格、打破行业准入限制等方式来深化大陆经济改革,创造新的成长基础,更希望能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担从政府部份转给企业厂商来承担。


为何大陆政府需要另外建构推动经济成长的模式?首先,是因为受到近年大陆政府债务快速成长所影响,按照中华经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吴明泽的研究 1,中国大陆审计数据指出,到2013年6月为止,大陆各级政府所需承担的债务金额为206,988.65亿元(人民币,下同),这个数字较2012年底增加了8.6%,其中归属中央政府的债务则为98,129.48亿元,占总额47.4%。鉴于当债务成长率高于经济成长率,若持续下去将有损财政平衡,因此过往由中央政策性投资或地方政府投资来带动经济成长的作法需要改变。


其次,当前大陆经济成长已经出现疲态,根据瑞士银行所公布的报告数据显示,其认为大陆经济成长速度将会减缓,2015年和2016年成长率将分别为6.8%和6.5% 2,这个变化预告大陆经济成长将逐步告别过去的高速阶段,过往运用基础建设与房地产市场带动的成长作法自然也有转型之必要。


中国大陆近期市场化的作为


根据观察,目前大陆市场化的主要作为有三:减少政府干预、强化市场竞争、参与区域贸易整合等三者,在此简述如下:


一、减少政府干预。减少政府干预的目的是为了让民间企业或地方经济有更多的自主性,而目前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则是「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置。上海本就是大陆经济发展重镇,特别是在对外贸易占有重要的地位,也因此中共中央在上海所展开的制度试验便成为外界高度关注的焦点,中共当局更期望在上海所进行的创新尝试可以成为其他地方学习的典范,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营运过程中,大陆官方在「贸易准入和贸易便捷化」、「金融和外汇管理」、「政府职能转变和监管模式创新」等方面做了许多的制度创新,如「沪港通」、首次针对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进行「负面表列」等等的作法。


二、强化市场竞争。强化市场竞争一直是大陆经济发展的官方立场,然而究竟是从什么地方切入?不同时期则有不同的作法,有时以放宽价格管制为主,有时强调企业竞争,有时则是以缩小国营企业经营范畴,而目前习李体制则有不同于过去的布局,特别是最近展开的「反垄断」调查。自2013年开始,大陆市场监督部门陆续针对其内外资企业展开「反垄断」调查,企图以此规范市场秩序,其后范围逐渐扩大,而如微软、高通、宾士、丰田等国际知名企业亦在此波约谈范围之内,目前受到约谈的厂商多数集中在汽车产业、资讯产业、通讯产业。这次反垄断的调查行为旨在展现中共当局强化市场竞争与产业创新的态度,而外商由于必须确保其于中国大陆市场的营运绩效,故对于中共官方的作为只能低调抗议,虽然反垄断对于外资企业的确有「差别」待遇,但此一「讯号」的确对于市场寡头已经产生警惕的效果。


三、积极参与区域经贸整合。对于一个以出口导向带动经济发展的大国而言,透过贸易自由化降低出口之交易成本,此举的确符合其国家利益,然而贸易自由化涉及缔约国双边市场的开放,因此也可能因为开放进口而造成自身产业遭受冲击。过往大陆由于欠缺生产技术与资本,因此采取了吸引外资进驻大陆生产作为经济发展策略,其后由于本身产业部门成长,开始对于特定部门如石化、机械、汽车、能源等产业进行保护。如今,为了推动市场化发展,其愿意更进一步的对外开放,例如最近其与韩国、澳洲的FTA谈判陆续宣告完成。此外,大陆与印度进行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研究工作亦开始启动,倘若再加上其与东协、日韩两国等之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告一段落,则大陆经济与东亚区域经贸整合的程度将大幅提升。


市场化对于当前大陆经济走势的影响


就目前而言,处于结构转型阶段的大陆经济,正积极启动以「消费驱动模式」来取代过往「投资驱动模式」的发展策略,从经济发展理论来看,这个转变有其合理之处,然而若欲释放内需市场的消费力量,则需要以稳定的所得成长为前提,如此才能提升边际消费倾向,但所得提升与否,这则与厂商有无扩张生产的意愿有关。那么,近期大陆当局采行的市场化策略是否能够提升厂商投产意愿?遂成为外界关心的重点。


目前看来情况并不乐观,如2014年11月中旬,汇丰控股所公布的大陆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显示相关数值停留在50的水准,低于市场预期,而这个数字也是半年以来的新低,显示出大陆整体产业已趋近衰退边缘,相关制造业的成长进入了停滞阶段 3。


对此,中共当局是否有所对策?是否会如过往采取政府干预的作为来摆脱经济衰退?深入观察之后我们可以了解,虽然当前景气不佳,但由于担心政府债务与生产过剩,因此大陆当局早已宣布短期内将不会采取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市场化改革,相关政策作为对于中国大陆经济又将会带来什么影响?


吾人以为,由于减少政府干预与强化市场竞争此二者属于重整市场规范的部份,对于刺激厂商生产意愿的帮助有限,而积极参与区域经贸的作法则较能提升厂商出口并刺激生产扩张,例如在2010年中国大陆便宣布与泰、寮两国协议建立三国高速铁路连结网络,2013年又与新加坡、马来西亚协议合作新建高速铁路,此种透过政府采购与海外协助基础建设的作法,直接带动大陆厂商出口,但类似经由FTA协议所产生的贸易创造效果仍然有限,且需等待一段时间之后才能看出成效,也因此短期之内,大陆市场化改革的红利尚无法对于总体经济成长做出贡献。


结论


过往大陆的发展模式虽然创造出经济奇迹,但却留下了政风腐败与市场寡占的严重问题,更重要的是,由于制度老化导致经济活力日益流失,推动成长的责任落到政府来承担,进而对财政负担产生恶性循环,威胁了大陆持续发展的愿景。


为此,习近平上台之后推动了一连串市场化的改革作为,新的发展设想期望经由市场化改革来带动民间消费与企业创新,而在经济结构转换的过程中,透过完善财政政策与税收制度来强化政府对于资源汲取与分配的能力,最终是希望可以化解债务危机并为持续成长创造条件。


若从目前发展的趋势来看,市场化改革正处于初期阶段,创新制度的规范效果尚不明显,市场竞争的重建工作也才刚起步,但令人担忧的是:整体经济成长速度放缓的趋势却已然出现。虽说,在大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大陆经济未来将不再以追求高速成长为目标,中共官方对此已多次表态,但整体社会是否能够接受经济低速成长的副作用?大陆内部对此已经出现不同的意见 4,更重要的是,这一波市场化改革的作为是否真能发挥「对症下药」的功效,完成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模式转换的目标?对此,答案仍在未定之天。


过去中共以经济发展作为其治理成就,并以此取得民众对其统治地位的认可,当新一代领导人改弦易辙地选择新的发展道路时,这也意谓后续发展情况除了会对经济领域产生影响外,势必会与大陆政治局势稳定与否有所关连,有鉴于此,对于大陆市场化改革的相关进程,我们有必要持续加以关注。


(本文作者为致理技术学院国贸系副教授)



1 吴明泽,「中国大陆地方债的潜在危机分析」,国际经济情势双周报,第1803期,http://iod.cier.edu.tw/Weekly_news/2014/00%E5%B0%88%E8%BC%89/1803%E6%9C%9F%E5%B0%88%E9%A1%8C.doc。

2 「瑞银:中国经济成长率趋缓」,联合新闻网,2014/11/09,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9054204.shtml。

3 「陆制造业PMI报忧,濒临衰退」,联合新闻网,2014/11/21,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9079966.shtml。

4 「中国新常态下的平常心」,日经中文网,2014/10/13,http://zh.cn.nikkei.com/columnviewpoint/column/11167-20141013.html。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