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专访江苏泰州台商协会会长叶俊晖

人物专访


专访江苏泰州台商协会会长叶俊晖


文/林安妮



他,接掌江苏泰州台商协会过程有些意外,虽非人生规划,但是,他却愿意发心、发愿,把过去他在深圳台商协会协助台协制度化及辅导台商的经验,传承到泰州台协来。他就是新任泰州台协会长叶俊晖。


叶俊晖来到泰州之前,已在深圳投资26年。他约莫是在12年前,与深圳台协的一群伙伴到华中各城市找寻合适的转移投资阵地。当时有的台商选择到昆山,有的人到浙江去,他则决定要到泰州来。今年初,他的事业重心正式移到泰州来,本想人生70才开始,可以全心全力的带著自己的子弟兵,一同为新事业打拚,不料,一道人情请托,让他意外接掌泰州台协。


「当时,真的是推不掉,」叶俊晖说,泰州台协本来已有一位内定接任的会长,但是后来因故无法就任,他约莫是在新会长要上任前10天临危受命。那时,他心想,既来之则安之,能够有一个机会继续为台商贡献、服务,也是不错的机缘。


把深圳台协制度化的经验,及辅导台商解决当地的生活、投资困难,是叶俊晖发心要做好的两件事情。而他也经常鼓励身旁年轻的子弟兵,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唯有诚信与效率,并发自内心为客户解决困难,「大陆市场的投资机会还是很多,欢迎台湾的年轻人来闯一闯。」


老资格台商 热心接掌台协


叶俊晖是传统制造业者出身,26年前他到大陆投资时,选定深圳作为落脚地。十几、二十年过去了,珠三角的投资环境面临很大的变化,随著整个深圳愈来愈发展、都市化进程愈走愈快,他和其他台商都碰到了,旧城改造压缩工厂生存空间的困境。


他形容,他10年前刚到泰州时,觉得当地环境很不错,这10年来,泰州也进步得很快,「泰州的面积很大,比深圳还要大,泰州台商分散在各地,每个月要见一面都不容易,」不过,他发现,大家还是很珍惜可以彼此交流的机会,经常是不远千里而来。


目前泰州台协约有200多个会员,有不少和他一样的传统产业者。他笑说,台协每个月举办会长会议,每年会有2、3次的会员联谊,一同去旅游或参加一些活动。有时候,会员南北开车来开会,经常要开3、4个小时,每次看到大家风尘仆仆而来,真得是「揪甘心」。


目前还有不少像是纬创、可成等电子业大厂也在泰州投资,不过,这些大厂多是派驻台籍干部,很少有机会来参加台协活动。叶俊晖也欢迎,这些同样在外地打拚的台湾游子,有空时也可参加台协聚会,彼此加油打气,还可化解工作苦闷。


小而美台协 迈向功能俱足


叶俊晖说,泰州台协是一个小而美的台协,他上任后,有几件事情特别重要,要赶紧来办。一是让台协制度化,他希望能引进过去协助深圳台协制度化的作法,一步一步带领泰州台协脱胎换骨。此外,他也要让台协成为台商、台干及其眷属的重要连结,让彼此都能有个照应。


此外,泰州台协将扮演台商与地方政府的沟通桥梁。他说,团结力量大,一个台商的问题,未必能有效获得解决,不过,若是一大群台协会员的心声,相信有机会获得地方政府的重视。他希望参考深圳台协的做法,每年安排台商与当地政府各部门官员一同座谈,让台商可如实反映投资、经营上碰到的问题,以便获得解决。


他指出,除了投资经营外,台商日常生活中可能也会有不少问题需要帮忙,包括办理台胞证加签、驾驶证换照,或是需要回台接受医疗照顾等,这些也都一定要来落实,让台商会员觉得很满意。


叶俊晖过去长年在深圳投资,今年农历年后正式常驻泰州,但是他还是要不时往返深圳、香港及台湾。他形容自己的人生就好像陀螺一样,不停地转呀转,但是愈转也愈有活力,「我虽然70岁了,但是人家说人生70才开始,只要愿意做,不愁没事情可做。」


万事起头难 一信天下无难事


叶俊晖在大陆打拚的这些年,不仅勤于事业经营,发挥爱心也是不落人后。他在18年前,特别以母亲的名义在广东成立了一个基金会,协助一些贫苦学生可以拿著奖学金去念书。这些年,不少接受过他善款的学生,先后念到大学,让他觉得很有成就感。


这些学生还特别制作了画册,把平时念书时的一些艺术创造作品,集结一起成为最佳纪录。据说,叶俊晖身旁不少朋友受到他的感召,也仿效他开始成立基金会、设置奖学金。


问起叶俊晖为以母亲之名成立奖学金,是否有特殊原因?他提及,他与母亲感情深厚,这些年,他在大陆做生意,母亲也执意要跟著他在大陆定居,以便可以常常看见他,「父亲、母亲都很伟大,为人子女也一定要孝顺,」他回忆起,几年前高龄95岁的母亲还能行走时,还会出席颁奖典礼。


叶俊晖的两个孩子,现在都在台湾,小儿子还在服兵役,目前随他在泰州打拚事业的是外甥与侄子。他表示,在大陆工作不容易,特别是对制造业台商来说,过去很多优惠,现在都慢慢取消了,他很高兴能够有亲人后辈愿意与他在大陆一同打拚。


他分析,现在的年轻人,要他们像过去40年的这一代艰苦创业,有点困难,事实上,要叫第二代帮忙守成事业,也相当不容易。这一代年轻人在台湾的生活,多半过得很不错,要他们突然到大陆来工作,起初会有些辛苦、需要磨练,「刚开始来到大陆的台湾年轻人,多会感到不习惯,这时候就要学著调整心态,让自己尽快熟悉环境。」


这些年,已有不少台湾年轻一辈,跟著前人的步伐,在大陆打拚,有的人工作,有的人则是创业。叶俊晖说,这一代的机会,不在制造业,而是在服务业,另外就是跟著当地政府政策走,例如投入农业、养殖业等,还可享受到一段政策顺风车,若是要向上一代一样投身制造业,会非常辛苦,个中原因除了是,原有外商制造业优惠陆续退场了,另外就是招工真得很困难。


他表示,大陆长年实施一胎化政策,一胎化的结果,现在已经发酵了。很多台商不管身处何方,都会发现招工变得很困难,不过,若是投身服务业,在深圳或上海等一些城市好好做,依然是大有可为。他深深建议,如果台湾年轻人要到大陆发展,首选服务业,「大陆市场规模大,在台湾赚100元,在大陆有可能赚到1,000元。」


他建议,有意到大陆发展的年轻人,不管是创业还是工作,不妨给自己一段观察期,「在大陆立足,经验很重要,但是也别急著一时一刻,就把钱贸然投下来,经验需要慢慢累积,多看多听多学习,才是根本。」


叶俊晖长年做贸易、投入制造业,他经常跟自己的年轻子弟兵说,做国际贸易的人,最注重信用与效率。因为国与国之间距离遥远,卖家跟买家很难一天到晚见面,这时就得靠信用维系彼此关系,「我的很多客户,一做就是3、40年,能这么长长久久做生意,就是靠信用。」他认为,现在很多大陆本地企业与国外卖家打交道,最欠缺的就是信用与效率,由此也是台商企业可以继续信守、创造差异化服务的关键。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