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货品贸易协议内涵与效益
- 更新日期:109-09-06
专题报导
两岸货品贸易协议内涵与效益
文/经济部
台湾加入区域经济整合之必要性
全球区域整合截至本(103)年9月18日止,共有387个FTA/ECA生效实施,其中244个FTA/ECA是在台湾加入WTO以后10年期间内签署生效。我方参与WTO多边协商主要目的,系依据各回合谈判结果降税,得享有市场开放带来的好处,惟杜哈回合谈判结果持续停滞不前,各国彼此之间纷纷寻求洽签双边贸易协定或加入大型区域贸易协定,以进一步开放市场。
我国加入区域经济整合之进展,除已签署生效台尼、台瓜、台萨宏、台巴等中南美洲邦交国自由贸易协议外,另有近日生效的台星经济伙伴协定及台纽经济合作协定,还包含已签署之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协商中的两岸货品贸易协议、以及推动中的「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等。综观世界大型自由贸易协定如 RCEP、陆日韩FTA、陆韩FTA、TPP及TTIP等5个重要FTA范围已涵盖48国,合计占超过我国工业产品总出口的九成,倘若不积极融入全球区域经济整合,产品出口将受挫,使台湾可能会面临边缘化危机。
台湾著重于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故参与区域经济整合,有助确保我国出口供应链不因无法享受优惠关税,丧失产品竞争力而断链,并得以争取庞大的海外消费市场,排除贸易障碍以增加我国投资、就业与提升产业竞争力,达成促进经济成长的目标;反之,倘未能加入这些区域经济整合,将会降低我产品出口竞争力、影响外商来台投资之意愿、减缓我国体制改革动能,以及暴露于全球产业链边缘化之风险。然而,对于内需型、竞争力较弱的产业(如成衣、汽机车等),加入区域经济整合后可能会造成影响,政府需积极辅导做好开放准备。
更具体的说,台湾加入区域经济整合之必要性可就我国产品出口至各国适用零关税的比例明显偏低、韩国产品在欧盟与美国市场的市占率已明显提升、陆韩FTA加速对我国产业造成重大影响等3大面向说明:
(一) 我国产品出口至各国适用零关税的比例明显偏低:
台湾出口仅9.65%贸易值涵盖于自由贸易协议零关税范围,反观韩国已达36%,且未来可能进一步高达80%。有鉴我国与韩国出口产品将近9成重叠,韩国与各国洽签自由贸易协定后,韩国出口产品相较我国产品可获得较优惠关税,将影响我国产业的竞争环境。
(二) 韩国在韩美及韩欧盟FTA生效后市占率已明显提升:
比较我国与韩国在美国及欧盟市场所面临非零关税产品之市场占有率,在韩国与美欧FTA生效后,韩国产品市占率普遍提高,以韩欧盟FTA及美韩FTA为例,韩欧盟FTA生效前后1年间,韩国产品在市场占有率由2.74%上升至2.94%;我国产品在欧盟则由1.61%下降至1.52%;韩美FTA生效前后1年,韩国产品在美国市场占有率同样上升,由2.21%上升至2.52%,反观我国产品在美国市场占有率则仅微幅上升,由1.07%上升至1.14%。在欧盟、美国的市占率提升,已见韩国积极推动FTA之成效,值得我国各界警惕。
(三) 陆韩FTA加速对我国产业造成重大影响:
去(102)年中国大陆自台湾进口工业产品共1,563亿美元,其中31%(490亿美元)须课征关税且面临韩国产品竞争,陆韩FTA生效后将受到转单影响。经评估台湾工业产品有24.7%(386亿美元)将因陆韩FTA生效,导致较韩国高出5%以上关税,将受韩国产品威胁或冲击,其中包括钢铁、工具机、汽车、面板、石化、纺织、玻璃等产业。另经洽各相关公会意见,陆韩FTA生效后,推估我国出口中国大陆有2%~5.4%工业产品将被韩国产品取代,总计金额31.6~84.2亿美元(各主要产业取代比例由3.7%至43.1%不等)。另根据日本贸易振兴会JETRO估计,陆韩FTA生效后,日本产品被取代金额约53亿美元,显示陆韩FTA对我国产业冲击,恐较日本严峻。
因此,ECFA货品贸易协议是我国取得在中国大陆市场领先韩国的最佳契机,面对陆韩FTA谈判进度已完成9成,甚至可能于本年11月10日APEC领袖会议前完成谈判的外在挑战,政府期盼各界支持加速完成两岸货品贸易协议谈判。
ECFA货品贸易协议介绍
面对全球化的激烈竞赛,政府将积极协助产业加速因应与调整,确保经贸自由化的利益由全民所共享。为增进社会大众对于两岸货品贸易协议之了解,综整两岸货品贸易协议重要内容如下:
(一) 协商依据及目标:
1. 两岸货品贸易协议系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后续协议,依据ECFA第3条,双方同意,在货品贸易早期收获基础上,不迟于本协议生效后6个月内就货品贸易协议展开磋商,并尽速完成。
2. 依据ECFA序言,双方同意,本著世界贸易组织(WTO)基本原则,考量双方的经济条件,逐步减少或消除彼此间的贸易和投资障碍,创造公平的贸易与投资环境,进一步增进双方的贸易与投资关系,建立有利于两岸经济繁荣与发展的合作机制。
(二) 协议架构:
主要包括协议条文、关税减让表及产品特定原产地规则等3大部分。
(三) 协议文本可能内容:
依据ECFA第3条规定并参考一般FTA内容,除序言外,包括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食品安全检验与动植物防疫检疫(SPS)措施、技术性贸易障碍(TBT)、贸易救济及与协议管理有关的规范等内容。
(四) 两岸货品贸易协议协商进展:
自100年2月22日经合会第1次例会启动货品贸易协议协商以来,两岸双方依据「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第2条(合作措施)规定,同意考量双方的经济条件,逐步减少或消除双方之间实质多数货品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障碍。目前双方已举行9次协商,就协议文本及市场开放降税事宜持续协商中,相关议题在双方努力下已有一定进展。
在各界关切的市场开放部分,以两岸工业产品关税为例,陆方工业产品平均关税8.87%,较我方4.23%高出1倍,另从工业产品税率结构观察,台湾税率结构相对陆方较为自由化,58.4%项目税率低于5%,且有36.5%项目为零关税。中国大陆零关税项目数仅占16.5%,73.3%项目税率超过5%,透过两岸货品贸易协议争取优惠降税,对双方均具有实益。
目前双方刻正就如何将产品纳入五个篮子讨论相关细节(含零关税及已纳入早期收获清单项目,A篮:货贸生效立即降税,B篮:货贸生效5年内降税,C篮:货贸生效10年内降税,D篮:货贸生效15年内降税,E篮:例外或其他)。
(五) 两岸货品贸易协议协商原则:
两岸货品贸易协议市场开放之协商,系透过逐步减少或消除双方实质多数之关税和非关税障碍,创造公平的贸易环境。经由协商平衡双方利益,总体利大于弊时双方才会达成协议。我方协商原则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考量重点如次:
1. 优先争取出口主力产业:
属我方具有出口竞争力或出口潜力之产业(如石化、面板、工具机),将争取双方对等互惠开放市场,创造我国出口机会。
2. 争取产业关切且关联性大产业:
虽尚无出口中国大陆实绩,但因中国大陆市场商机大且属产业界高度关切项目(如汽车),将要求中国大陆降税,争取出口机会。
3. 协助产业取得所需原材料:
属国内产业生产所需之原料或零组件(如石化原料、钢铁),可优先考量开放国内市场,以有助于国内业者降低原料取得成本。
4. 敏感产业争取有利降税条件:
关税较高之产业,将争取采分年开放方式,避免立即降税对产业之影响;国内内需型及竞争力较弱之产业(如毛巾、织袜、石材、陶瓷),则将运用协商策略争取不开放或不降税或较长调适期,并持续辅导产业升级转型,降低国内产业受到进口降税之不利影响。
ECFA货品贸易协议预期效益
(一) 为产业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主要出口受益产业将透过ECFA货贸协议调降中国大陆关税,石化、面板、塑胶、工具机等出口主力产业可以巩固中国大陆市场市占率,而食品、纺织品等中国大陆高关税产品,台湾也有机会打开中国大陆市场,争取外销商机,同时扩大在台生产。台湾资源有限,中国大陆进口原料因为ECFA货贸协议调降关税,可以协助国内产业取得所需原料,降低成本。台湾产业以外销为导向,洽签ECFA或货贸协议可让台商可根留台湾,增加我国人才就业机会。
(二) 吸引外资来台投资:
两岸货品贸易协议带来的输陆降税优惠,搭配台湾产业技术及人才优势,可吸引外人及台商回台,促进经济发展及增加就业。
ECFA货品贸易协议可能影响
两岸货品贸易协议在台湾产品销往中国大陆市场享受优惠关税的同时,自中国大陆进口产品也会调降关税,可能造成市面上中国大陆进口产品增加或售价降低,难免对国内部分产业造成冲击。经评估可能受冲击的产业主要为国内内需型、竞争力较弱、易受贸易自由化影响之产业,政府于协商时,将争取有利条件,如不开放、不降税或较长降税调适期,并拟妥相关因应措施,以将对国内产业冲击降到最低程度。
政府的因应措施
在相关因应措施的研提,政府非常重视两岸货品贸易协议带来的影响,并设下5道防线,以预防可能的负面冲击,包括签署前的事先预防以及签署后的贸易救济,详细说明如次:
防线1:谈好条件
两岸货品贸易协议谈判过程,将优先为国内内需型弱势产业争取较有利降税条件。争取到维持现况(如不降税或不开放),或延长产业调整期由5到15年,让产业及劳工有充足因应时间调整产业结构。
防线2:辅导产业
政府整合新台币982亿元预算,成立「因应贸易自由化产业调整支援方案」,针对加强辅导型产业提供振兴辅导措施,包括产业升级转型辅导(如推动MIT微笑标章)、产业技术升级、中小企业融资信用保证、拓展外销市场、劳工就业服务等。提前协助产业升级转型、技术升级并提供融资信用保证、协助拓展外销市场等辅导措施、协助国内产业预先因应市场开放之冲击。
防线3:贸易救济
开放后如果产业受到中国大陆产品低价或大量进口影响时,可向政府申请启动反倾销税等贸易救济机制,例如目前对大陆进口毛巾及鞋类分别课征204.1%及43.46%反倾销税。产业申办贸易救济案件如有困难,也可要求提供资讯及法律协助。
防线4:调整体质
如经审核认定为受冲击产业及受损产业,政府会再提供体质调整措施及损害救济措施(如提高研发补助比率、专案调整措施等)加以协助。
防线5:补助劳工
透过劳工技能提升、协助取得技术士证、创业技能培训等措施,协助劳工提升技能或取得第2专长,以面临未来的挑战或具备转换工作条件。透过薪资补贴、就业协助、待业生活协助、劳资争议协处、创业协助、职业训练生活津贴等措施,协助劳工再就业。
结语
综上,两岸货品贸易协议可逐步减少或消除双方间的关税和非关税障碍,建立公平、透明、便捷的贸易环境,降低厂商关税成本,提升产业竞争力,协助国内业者拓展中国大陆出口市场,并为加入区域经济整合做好准备及累积条件。有鉴于协议涵盖范围广,复杂度高,双方需时间进行协商,政府除争取对我有利条件外,并将加速进程尽速完成。
在征询各界意见方面,政府已举行300余场座谈会与产业界就货贸协议进行沟通,未来会持续搜集各界需求与建议,纳入后续协商参考,同时作好国会沟通工作。
政府将持续从「国内经贸自由化」及「对外争取支持」两策略面向推动落实,强化与各国经贸关系,融入区域经济整合,展现我国自由化之决心及努力,为产业界与消费者谋福利。敬邀中国大陆台商作为政府与国内产业的顾问与后盾,欢迎提供建言。
(本文摘录自本年9月9日经济部政务次长卓士昭于大陆台商秋节座谈会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