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大陆经贸消息辑要

  • 更新日期:109-09-06

大陆经贸消息辑要


整理/李 文



李克强保证大陆GDP增长7.5%能达阵


据经济日报9月10日报导,大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9日表示,大陆经济仍在合理区间中运行,中间出现短期波动是难以避免的,他并保证今年经济成长目标7.5%能够完成,要继续实施定向调控并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新华社报导指出,李克强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在论坛前夕与企业家代表对话时表示,今年上半年大陆经济成长率是7.4%、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控制在2.3%,就业率也较去年增加,都在合理范围进行。虽然7、8月(工业)用电量、货运量和货款供应量等部分指标稍现波动,引起外界关注,但各项数据仍落在合理范围。


他表示,为了完成各项经济数据预期目标,大陆会坚持区间调控、实施定向调控;并依靠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有效增加公共产品供给、进行结构性调控,促进实体经济和新兴产业发展。


报导指出,为推动经济复苏,大陆政府陆续祭出多项「微刺激」,包括定向降准、增加铁路投资、给予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及改造老旧社区等。李克强也曾公开表示,政府改革的关键,就是在经济领域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大陆商务部表示经济无硬著陆迹象


据香港文汇报9月17日报导,大陆近期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各大指数均出现放缓或下降,经济下滑压力再现。对于大陆经济是否会「硬著陆」,大陆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指出,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大陆经济要「硬著陆」。学者则认为,经济增速放缓加大了政策放松压力,在定向宽松之外,全面降准或降息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


报导指出,大陆今年8月经济意外骤冷,包括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消费等在内的诸多经济指标全线下滑。数据的差强人意引发外界对大陆经济放缓,甚至「硬著陆」的忧虑。


对此,沈丹阳表示,大陆现在的GDP已是全球第二,经济增速能保持7%以上已经很了不起,这在全世界是没有几个经济体能够实现的。他认为,从投资、消费、就业、出口等指标看,大陆经济目前正处于一个平稳发展阶段,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大陆经济要「硬著陆」。


报导引述大陆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指出,当前大陆经济增速放缓实际上是结构调整带来的阵痛之一。其中,工业增速放缓的根本原因是房地产市场调整带来的固定资产投资全面放缓。房地产市场调整对土地出让金收入的拖累作用显现,严重依赖土地财政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放缓难以避免。


此外,彭文生认为,消费零售增速放缓主要由于通货膨涨回落,实际增速小幅回升,环比(与上月相较)动能保持稳定。投资放缓、消费复兴,未来经济结构调整将持续。


8月份大陆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下降14%


据大陆新华网9月16日报导,大陆商务部新闻发布指出,2014年1至8月,大陆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15,200家,比2013年同期成长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83.4亿美元(折合4,825.2亿元人民币),下降1.8%(未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下同)。8月当月,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1,951家,成长5.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2亿美元,下降14%,比7月当月的降幅略有减小。1至8月吸收外资有以下特点:


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保持成长。1至8月,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32.7亿美元,比2013年同期成长8.9%,在总量中的比重为55%;其中分销服务业、运输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规模较大,分别为56.4亿美元、27.6亿美元。吸收外资成长较快的服务业主要有:其他金融服务和建筑与相关的工程服务,分别成长37.5%和成长61.5%。农、林、牧、渔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35亿美元,下降6.9%,在总量中的比重为1%。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75亿美元,下降15.7%,在总量中的比重为35%。


主要国家/地区对大陆投资规模总体保持稳定。1至8月,实际投入外资金额排名前十位的国家或地区(香港、台湾、新加坡、韩国、日本、美国、德国、英国、法国、荷兰)合计投入735.4亿美元,占大陆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93.9%;比2013年同期下降0.5%,低于全大陆降幅1.3%。其中,香港、新加坡、韩国、英国实际投资均有所成长,韩国和英国对大陆投资分别为30.2亿美元和8.5亿美元,成长31.3%和18.9%;日本、美国和欧盟对大陆投资分别为31.6亿、20.8亿和42亿美元,分别下降43.3%、16.9%和17.9%。东协对大陆投资45.9亿美元,下降9.72%。


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形势较好。2014年1至8月,东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49.8亿美元,比2013年同期下降2.8%;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79.6亿美元,成长14.8%;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54亿美元,下降10.1%。


去年大陆FDI流入量居全球第2


据大陆新华网9月9日报导,联合国贸发会议在厦门发布的「世界投资报告2014(中文版)」显示,2013年大陆FDI(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达到1,24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2位。


该报告显示,2013年全球FDI扭转2012年下跌趋势重现增长,流入量增长9%,达到1.45兆美元。联合国贸发会议预测,FDI流量在2014年可能升至1.6兆美元,2016年进一步增长至1.8兆美元。


联合国贸发会议投资趋势事务处处长藤田正孝称,发展中经济体在2013年全球FDI流动中保持了领先优势,FDI流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7,780亿美元,占总流量的54%。此外,1,080亿美元流向了转型经济体。在FDI流入量的全球前20位排名中,发展中和转型经济体占到了一半。大陆FDI流入量占全球FDI总量的8.5%。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数据,自1992年起,大陆已连续22年成为吸收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各国家和地区中所处位次基本稳定。近20年,大陆吸收外资在全球FDI总量中年均占比为7.6%,在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中,年均占比则为21.5%。


大陆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邱丽新表示,2014年以来,大陆吸收外资继续保持稳定的发展趋势。1至7月,非金融领域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3万家,比2013年同期增长4.9%,扭转自2012年以来新设立企业数连续2年下降的局面,实际使用外资711.4亿美元。截至2014年7月,大陆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近80万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超过1.5万亿美元。


公布支持小微企业6项优惠措施


据经济日报9月18日报导,为扶植小微企业,大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17日在大陆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将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6大政策,包括简政放权、税收、融资等支持。其中,月营收人民币3万元(约新台币14.8万元)以下企业,暂免营业税、增值税。


大陆中国政府网公告指出,小微企业是发展的生力军、就业的主要管道、创新的重要源泉,在推进简政放权,尤其是实施商事制度等改革后,新设企业大幅增加。大陆将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扶持,在公平竞争中壮大,形成示范效应,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民生改善。


该会议表示,新政策为,加大进一步简政放权力度。加快清理不必要的证照和资质、资格审批,为小微企业降门槛、除障碍。


其次,加大税收支持。原本对月销售额不超过人民币2万元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暂免征收增值税、营业税,从今年10月1日至2015年底,将月销售额2至3万元的小微企业,也纳入暂免征税范围。对小微企从事「国家」鼓励类项目,进口自用且大陆不能生产的先进设备,免征关税。


此外,大陆并将加大融资支持。采取业务补助、增量业务奖励等措施,引导担保、金融和外贸综合服务等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鼓励大银行设立服务小微企业专营机构。


融资租赁货物出口退税扩大至大陆全境实施


据大陆中国网9月11日报导,大陆财政部、海关总署、国税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在全大陆开展融资租赁货物出口退税政策试点的通知」,将现行在天津东疆保税港区试点的融资租赁货物出口退税政策扩大到全大陆统一实施。该「通知」自2014年10月1日起执行。


该「通知」决定对融资租赁企业、金融租赁公司及其设立的项目子公司,以融资租赁方式租赁给境外承租人且租赁期限在5年(含)以上,并向海关报关后实际离境的货物,试行增值税、消费税出口退税政策。


融资租赁出口货物的范围,包括飞机、飞机发动机、铁道机车、铁道客车车厢、船舶及其他货物。此外,对融资租赁海洋工程结构物也试行退税政策。对融资租赁出租方购买的,并以融资租赁方式租赁给境内列名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且租赁期限在5年(含)以上的大陆生产企业生产的海洋工程结构物,视同出口,试行增值税、消费税出口退税政策。


发布「外资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


据大陆新华网9月20日报导,大陆银监会对「外资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进行修订,并更名为「外资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近日正式发布。


报导表示,修订后的「办法」沿用原办法的体例和基本框架,分为总则、机构设立、机构变更、机构终止、业务范围、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核准、附则,共7章152条。主要修订内容有以下3方面:


一是最大限度缩减行政许可范围,简化行政许可程序。根据大陆国务院历次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该「办法」删除以下已取消的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外资银行开办电子银行业务、开办借记卡业务、营业性机构分支机构变更营运资金及变更营业地址、设立自助银行、外资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筹建延期和开业延期、外资银行临时停业、停业后复业、外资银行由总行或者联行转入信贷资产、外国银行分行动用生息资产。对于取消的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该「办法」明确规定实行报告制,加强事中和事后动态审慎监管。


二是统一中外资银行市场进入标准。该「办法」遵循中外资银行监管标准保持一致的原则,在许可条件和程序上最大限度与中资商业银行保持一致。其中包括,取消外资银行在一个城市一次只能申请设立1家支行的规定,取消支行营运资金的最低限额要求,为中外资银行公平竞争、互利共赢创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提高商业银行展业的便利性。


三是强化审慎监管要求。在机构设立方面,明确规定外资银行应当建立与业务经营相适应的讯息科技架构,具备保障讯息系统有效安全运行的技术与措施;在高级管理人员管理方面,细化代为履职的相关规定,防范银行业机构在高级管理人员更替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经营风险;在持续审慎监管方面,规定外资法人银行完成股权变更交易后应提交相关证明文件,提高市场进入监管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对取消的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实行报告制,强化事中和事后持续监管,通过监管走访、抽查、检查等措施,加强有效监管,避免监管真空。


广东公布企业集体合同草案修改二稿征求意见稿


据大陆中国网9月2日报导,大陆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公布「广东省企业集体合同条例(修订草案修改二稿征求意见稿)」各界公开征求意见。该修改稿规定,集体协商时,职工一方可以根据企业年度利润增长情况、当地人民政府发布的工资指导线、本地区职工工资增长率、本企业在同地区同行业工资水准等因素,提出增长工资的协商要求。企业则可以根据年度亏损或者利润下降的实际情况等因素,提出工资不增长或者负增长的协商要求。


同时,职工与企业双方还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安全与卫生、社会保险和福利、奖惩、裁员等内容进行集体协商,并可就工资分配制度、工资标准、工资分配形式和工资支付办法,职工年度平均工资水准及其调整幅度和调整办法,奖金、津贴、补贴等分配办法,试用期、病事假期间的工资待遇进行工资专项集体协商。


该修改稿显示,开展集体协商期间,企业不得限制、干扰工会履行职权或者职工一方产生集体协商代表、不得拒绝提供集体协商所必需的材料或者提供虚假材料、不得拒绝执行集体协商调解书。同时,职工不得违反劳动纪律不上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或者以各种方式迫使企业其他员工离开工作岗位;不得违反劳动合同约定,不按时完成劳动任务。


进行集体协商时,职工与企业每方协商代表3至9人,并各确定1名首席协商代表。双方可另行选派适当数量的列席代表。


除出现破产、停产、分立、兼并、解散、改制等重大情形外,集体协商每年不超过1次。集体合同期限为1至3年。另外,被派遣劳动者依法享有进行集体协商的权利。


该修改稿指出,职工认为需要与企业进行集体协商的,应当向企业工会提出。经半数以上职工或者半数以上职工代表大会代表提议,企业工会应当向企业提出集体协商要约。企业尚未建立工会的,职工可以向企业所在地地方总工会提出集体协商请求。企业所在地地方总工会征集半数以上职工或者半数以上职工代表大会代表一致意见,应当向企业提出集体协商要约。


沪自贸区海关监管制全大陆复制推行


据联合报9月19日报导,大陆海关总署宣布,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关监管创新制度从9月18日起在全大陆复制推广。


大陆中新社报导指出,今年上半年,经大陆海关总署授权,上海海关对外发布可复制可推广的「集中汇总纳税」、「保税展示交易」、「先入区后报关」等14项制度。8月18日起,海关监管创新制度在长江经济带的51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复制推广;9月3日起,在全大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复制推广;9月18日起,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以外的地区复制推广。


据大陆海关透露,上海自贸区进口平均通关时间较区外减少41.3%,出口平均通关时间较区外减少36.8%。


海关总署日前还宣布,9月22日起,石家庄海关将正式启用区域通关一体化通关方式,意味京津冀海关通关全面一体化。


报导指出,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今年7月1日首先在北京与天津海关启动。截至9月10日,京津两关一共申报一体化报关单90.14万票,日均1.25万票。


截至目前,天津海关凭加工贸易经营单位所在地商务部门核发的「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已直接为京冀企业设立异地加工贸易手册24本,合同金额3.22亿美元,主要涉及石油、动车组、服装等行业。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