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两岸服务业发展前景研析

  • 更新日期:109-09-06

专题报导


两岸服务业发展前景研析


文/孙明德、刘益成



前言


自中国大陆改革以来,工业一直扮演著带动经济成长的主要动力,也进一步提升民众平均所得。此后随著民众生活水准逐渐提高,加上产业活动分工愈来愈细,衍生出相关服务业的兴起,使得服务业在中国大陆的重要性日益提升。


2013年大陆服务业产值首次超越工业。而从就业来看,服务业同样是两岸民众就业的主要产业,可以看出服务业在稳定经济发展及吸纳就业人口上,扮演著相当重要的角色。


不过,观察两岸经济结构可以发现,尽管服务业占GDP比例皆位居首位,但目前在经济成长推动模式部分,均仍以外贸带动制造业发展为主,使得两岸经济容易受到国际景气荣衰,而造成大幅波动。因此,如何平衡产业发展,使服务业同样扮演经济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已成为两岸政策推动的重要目标。而中国大陆系我国对外贸易首要地区,近年来随著大陆的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台商在大陆产业投资趋势也随之更迭。因此,本文将从大陆近年发展服务业政策开始谈起,研析服务业及内需市场发展趋势,并进一步探讨两岸服务业发展课题。


中国大陆服务业发展政策及趋势


自大陆改革以来,经济成长表现亮眼,但过程中经济结构上倚重出口及政府计划带动工业及固定投资成长,内需及服务业发展较为不足,虽为大陆带来世界工厂的美名,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已对当地环境及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有鉴于此,大陆于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服务业,并宣示在2020年经济结构将转变以服务业为主,其产值占GDP比例超过50%。


在十一五规划中,加快发展服务业面向有三,一是拓展生产性服务业,透过细化专业化分工,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如发展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邮电服务业及商业服务业;二是丰富消费性服务业,因应居民所得水准提升,扩大服务产品,满足相关民生消费需求,例如商贸服务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市政公用事业、社区服务业及体育产业;三是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放宽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服务业,提高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营利性事业改制为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非营利性事业方面,则加快产业化改组。


而在十二五规划中,基本上仍延续十一五规划内容,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其主要内容仍以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以及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为主。而因应网路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产业变革,于生产性服务业中新增高技术服务业,借由相关网路产业的发展,提升软体开发应用水平及产业效率。


除此之外,大陆在讲求产业发展平衡的同时,在政策上也从出口导向转向内需市场,开始注重区域发展及人口平衡。其中,在区域发展平衡方面,在十五计划中提出「实施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共同进步」政策纲要。透过城镇化政策的推动,加强当地基础建设、活络产业发展,提升生活水准,一方面可支撑中国大陆工业发展,且产业活动热络发展,也将进一步带动当地生产性服务业及消费性服务业的兴起。


2001年大陆城镇化率为37.66%,之后每年平均以1%左右成长,2013年大陆城镇率已达53.7%,而同年户籍城镇化率为35.7%。日后,随著新型城镇化以及户籍制度改革的推动,有助于当地人口所得及移入逐渐增加,并带动三、四线城市的内需发展。根据大陆统计局资料显示,2012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现金消费支出为16,674元,相比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支出仅有5,908元。而在消费结构上,随著农民移入城镇,且在住房、社会保险及就业上逐渐获得保障,将使得消费比重将从农村的食品、居住、交通通信及医疗保健为主,转变为城镇以食品、交通及通信、文教娱乐服务及服饰为主。


此外,在人口平衡方面,中国大陆因应人口老化及出生率下降问题,逐步调整完善老年及生育政策。根据统计,大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于2012年已达1.94亿,占人口比例14.3%,为完善老年人生活品质,大陆颁布「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及「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等,促进养老服务与相关领域的互动发展及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另一方面,因应人口出生减少问题,2013年第18届三中全会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及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预计随著开放二胎的政策松绑以及银发商机的浮现,同样扩大了大陆内需市场规模及商机。


在此同时,尽管大陆内需市场蓬勃发展,但现阶段受限服务业开放程度及自由化程度,所造成的市场进入限制或内外资开放投资规定不一,使得外商投资仍有诸多限制。不过,从官方推动政策中可以发现,大陆方面正放宽市场进入条件,但同时为避免大规模开放引起难以挽救的危机,改以试点方式进行。例如,2013年8月大陆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其中在对外开放方面,由传统的正面表列开放型式改为负面表列,且对于原先限制的金融市场也有进一步开放。换句换说,未来大陆内需市场对我国商机仍需持续关注大陆对外开放程度而定,而我国台商在大陆投资情形,同样受到陆方对我国开放程度不一而有所差异。


台商投资情形


检视上述服务业发展政策可以发现,大陆一方面调整产业结构,由工业发展转为工业及服务业并重,另一方面扩大内需市场规模,强化服务业成长力道。而面对中国大陆经济转型之际,我国台商投资情形也随之转变,根据经济部投审会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我国对中国大陆的投资比例中,工业占91.4%,远大于服务业投资比例,尔后服务业投资比例逐渐增加,2013年已成长至43.3%。


其中金融及保险业则受制于两岸法规限制,银行业虽可中国大陆成立办事处,但无法在当地进行投资,保险业则是因为投资门槛较大,需成立超过30年且最低50亿元美元资本要求,使得原先金融与保险业在中国大陆的投资比重,不如其他服务业。直到2010年金管会颁布「两岸金融业务往来及投资许可管理办法」,以及同年两岸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才有较大幅度开放台湾金融业登陆。而2011年金融及保险业在中国大陆投资总额首度超过服务业各业别,直到2013年1-4月仍是服务业中排名第1。


而在其他服务业方面,累计2001至2013年期间,批发及零售业投资比重占42.46%,排名第1,其次依序为不动产业19.6%、资讯及通讯传播业11.2%及专业、科学及技术服务业7.8%。


另一方面,除了台商直接投资大陆服务业之外,因应大陆「腾笼换鸟」及「筑巢引凤」产业政策,以及大陆内需市场发展趋势,在大陆的部份制造业台商,逐渐转型或跨足服务业经营,开始经营通路及发展品牌。且因应城镇化政策推动,企业经营版图,也从一二线城市往三四线城市布局。根据大陆零售业发展报告统计显示,2012年连锁百大企业数量展店数量增幅在一二线城市及三四线城市,分别为2%及17%,而且由于一二线城市市场已趋于饱和,但三四线城市内需规模仍持续扩大,使得三四线城市的连锁百大企业平均销售增幅达18%,高于一二线城市的6%。


两岸服务业发展课题


一、政府政策影响层面广泛


除了上述所提,内需市场逐渐由一二线城市往三四线城市发展之外,而在零售方式,随著网路的快速发展,也逐渐由实体通路朝向网路购物。根据统计,大陆电子商务交易额近年成长快速,2013年已超过10兆元人民币,成为全球最大网路零售市场,其中,网路零售交易额超过1.85兆元人民币,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8%。可以看出电子商务在大陆零售市场已带来营运模式的转变,并带来新的商机。


不过,由于服务业与民生经济息息相关,面对新兴服务业所带来整体社会效率提升固然有益,但政府对产业管制的态度将决定其发展性。例如,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宝推出理财金融服务产品「余额宝」,一方面借由货币基金提供消费者短期资金停泊,另一方面余额宝内的资金还能随时用于网购支付,提升消费者再次消费的机会。不过,由于网路金融经营范畴游走法律灰色地带,中国人民银行已加强监控,将研究制定促进网路金融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因此,未来面对政府法规监管之下,两岸服务业如何开创新的商机将是一大课题。


二、服务业输出能量有待加强


尽管大陆内需市场日益增长,但服务业发展进程较晚,尽管新兴服务业成长迅速,但在整体比重上,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对外竞争力较为薄弱。而我国服务业多为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开发、品牌经营等资源相对有限,使得两岸服务对外输出能量上皆不如货物贸易。而两岸服务输出能量相对不足的部份原因可追究为,产业研发支出比重较低,其创新研发提升服务品质效益不及于其他国家,使得两岸服务业面对国际市场,其竞争力较为不足。


三、服务业研发支出比重低


在知识经济时代,服务业若能借由创新研发产生新营运模式,便可率先在尚未开发的蓝海市场取得商机,或者借由研发改善经营效率,提升自身竞争优势,让企业成长茁壮重要关键因素。然而,根据OECD统计,依购买力平价调整后,和各国服务业研发经费占企业总研发比重相比后发现,尽管近年来两岸服务业研发支出逐渐成长,但企业研发比重仍以制造业为主,服务业研发支出比重偏低。2012年我国服务业研发支出占企业总研发支出比重仅有7.6%,而2011年大陆该项数据为6.4%,皆不及全球先进国家。


结论


检视我国经济结构可以发现,尽管服务业占我国GDP比重较高,但受限其产业范畴以国内内需为主,使得在经济成长上,仍以外贸为主要动力。然而,面对中国大陆经济实力的崛起,两岸制造业实力差距逐渐缩减,使得我国出口正面临严峻挑战。不过,检视两岸服务业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台湾服务业较大陆发展较早,厂商在服务品质及创新能量等产业经验上保有优势,可以看出我国服务业输出扩展至大陆仍具有相当大的空间。


而从大陆政策及内需市场趋势来看,随著大陆对外资管制逐渐松绑,企业可参考台湾经验,掌握大陆内需市场商机,成为发展茁壮的重要契机。另一方面,因应资讯化的趋势推动迈向现代化发展,我国服务业也应提升研发投入比例促进产业创新,进而增强服务业输出能量,使得服务业同样成为经济成长的动力之一,以确保经济持续且稳健地发展。


(本文作者孙明德为台湾经济研究院景气预测中心主任、刘益成为助理研究员)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