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岸与区域经济整合展望台湾服务业新局面
- 更新日期:109-09-06
专题报导
从两岸与区域经济整合
展望台湾服务业新局面
文/韦伯韬
服务业须要透过在地化、精致化以及国际化,投入研发与创新,创造出不同于制造业的经济效益和附加价值。随著两岸服务业方面的交流与日俱增,「海峡两岸服务业论坛」也举办了4届,透过这种异业结合,借由不同服务产业间的亲蜜互动,已显著提升了两岸服务业的价值,促进服务业创新,开拓新的市场,推动出了两岸服务业合作的新局面。
台湾的服务业,包括批发及零售业、住宿及餐饮业、运输仓储及通信业、金融及保险业、不动产业及租赁业、专业科学及技术服务业、教育服务业、医疗保健及社会福利服务业、文化运动及休闲服务业、其他服务业、公共行政业等,自1987年即占GDP之50%,随著台湾之制造业加速外移,内部产业空洞化问题日益严重,台湾服务产业逐渐承担起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的作用,从1997年起即占GDP之65%至70%之间,具有非常强的软实力与竞争力。只是因为台湾的市场小、发展上有所局限,必须将视野放于两岸与亚太甚至国际市场。
当前亚太地区的经贸整合,不论是「泛太平洋伙伴协议」(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占全球GDP近30%)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占全球GDP40%)或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最终目标就是扫除贸易障碍,促进各国贸易的自由开放与服务贸易的便捷化。由于TPP、RECP与FTAAP成员国接为台湾主要进出口与投资市场,因此该等协议之发展,对于台湾未来经贸发展当然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台湾必须积极参与,目的是让台湾服务业在国际贸易竞争机制下掌握国际市场融合之契机,协助台湾服务业者了解发展潜力,掌握当前最新国际情势,降低台湾厂商被排挤之危机,争取台湾产业公平竞争之贸易条件,增加台湾出口之目标市场及确保台湾在全球供应链之关键地位,并吸取亚太国家参与区域经济整合的经验,创造地区与地区间的双赢。虽然台湾要达到TPP所要求的条件仍有一段距离,但已符合RCEP所需条件,应积极思考并善用协议可带来的商机。
台湾要达到积极参与亚太甚至国际市场经贸整合的目标,首部曲是正视其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投资伙伴中国大陆的角色,仅速让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施行。这个协议,其实与台星、台纽经济合作协议及台美、台日投资保障协议一样,都是经济自由化的必要政策。由于服贸协议争议延宕,也影响两岸会谈有关「货品贸易协议」、「争端解决协议」、「避免双重课税及加强税务合作」等重要议题的签订,延宕台湾扩大国际经贸空间的努力,严重影响出口竞争力,这是今天必须正视的重大议题。
台湾年轻世代对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不信任,立法院延宕审议、都成为我国和其他国家从事贸易谈判的阻碍。两岸各项服务业有合作的机会与各自的挑战,两岸政府均应扶助弱势产业,保障人民就业机会,促进产业升级,增加两岸服务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台湾应尽速完成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之生效及海峡两岸货品贸易协议之签署,降低国内经济受到未来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的负面冲击,侵蚀ECFA早收清单及两岸两会会谈的成果。继ECFA之后,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之签署,可向国际社会展示两岸经贸关系和谐融洽之讯息,激励更多国家来台投资,加速与台湾洽签经贸合作协议。
2013年中国大陆GDP总产值56.9兆人民币,其中服务业贡献达46.1%,首次超越工业的43.9%,今年一季度服务业贡献率更高达49%,很可能在今明年即占其GDP之50%,虽较台湾晚约30年,却是一样代表大陆世界工厂的地位已经进而转成消费王国,未来支撑大陆经济稳定快速成长的将是内需消费,未来20年都将是零售营收与获利巨大成长的黄金时期。2013年大陆在富比士全球2000强之入选企业,较2003年首次公布时的数量增加约2倍,达到149家(未含香港之57家与台湾之47家,而美国有564家,日本有225家);收入比重增加约4倍,达到8.5%;利润比重增加约3倍,达到12.9%。今年大陆企业空前地拿下榜单的前三名,而且在全球十强企业中占到五席。工商银行连续第二年蝉联冠军,建设银行亚军,农业银行的排名上升五位成为季军,中国银行排名第九,中石油第十。在全球十强企业中,金融服务业占了半数,具体显示服务业在全球产业中抬头,大陆的服务业在全球产业中抬头,但仍然只是起步。
两岸透过「品牌的建立」来包装与行销,是服务业能够成功发展的核心,多年来两岸共同举办「两岸商标论坛」,借由这个交流的平台来解决两岸商标不明确的问题,为两岸交流增添极为良好的互动,台湾啤酒、台湾银行、慈济医院、85度C等商标在大陆得以注册,就是显著例子。「两岸商标论坛」到今天,已经举办7届了。2010年底更邀集台湾各大企业,成立「台湾行业领导品牌企业联盟」,期望透过联盟的运作,来推动两岸知名品牌的合作,进而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在品牌建立的过程中,网际网路,也就是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的运用,是促成台湾许多中小型服务业成长的动力,可以看到它们透过社群网路、电子商务、网路媒体等方式取代传统人力,借由电子媒体直接与消费者进行互动,再透过所收集来的庞大数据进行消费行为的分析。这一方面,台湾的发展脚步非常快速,这是两岸服务业合作最值得期待的重要方向,未来还要往物联网这个the next big thing推进。
在刚刚发布的2014年全球百大品牌排行榜中,前十大品牌依序是Google、苹果、IBM、微软、麦当劳、可口可乐、Visa、AT&T、Marlboro与Amazon,服务业占了3个,前二十大品牌中服务业占了8个,这空前的数字,诉说服务业的抬头。腾讯则以536亿美元排行14,不但是今年成长最快的品牌,也是全球最有价值的亚洲及大陆品牌,中国移动与工商银行也在前二十大品牌中。未来我们要协助与促成阿里巴巴、中国烟草、天猫、1号店、旺旺、康师傅、王品、85度C等两岸品牌,奋力往这个排行榜目标奔进,对于著有功绩的贡献者,两岸当局必须表扬,对于特别突出的品项,也必须不吝肯定。
今后,我们必须针对两岸服务业的新趋势与创新议题进行讨论与合作,包含电子商务给服务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多元化发展的知识产业与旅游服务业等,透过相互交流,增进了解,强强结合,在各个业别突围,共同为两岸服务业的未来,付出心力,让大中华的服务业品牌,不仅在两岸光彩夺目,也要在全球发光发热。
(本文作者为台湾服务业联盟协会副理事长、台湾首府大学讲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