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大陆经贸消息辑要

  • 更新日期:109-09-06

大陆「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24项施政重点

据大陆新华网3月5日报导,大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进行「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大陆政府施政重点包括:
大陆生产总值成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拟安排财政赤字13,500亿元,较2013年增加1,500亿元,2014年拟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

所有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促进网际网路金融健康发展,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建立好、管理好大陆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并展开若干新的试点,清除妨碍全大陆统一市场的各种关卡。

2014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继续向贫困宣战,今后一个时期,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成长10%以上,使更多农家子弟有升学机会,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扩大到1,000个县,覆盖农村5亿人口,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落实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倡导全民阅读,使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成长,广大民众普遍感受到得实惠。

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立,2014年新开工700万套以上,其中各类棚户区470万套以上,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污染,切实保障食品的安全。


大陆成为世界第一货品贸易大国

据大陆中国经济网3月3日报导,大陆商务部于3月1日公布,据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初步统计,2013年大陆已成为世界第一货品贸易大国,此为100多年来发展中国家首次成为世界货品贸易冠军,亦是大陆继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最大外汇储备国和最大出口国之后又一突破。

大陆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于3月1日表示,大陆跃居世界第一货品贸易大国,是对外贸易发展道路上新的里程碑,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大陆进出口贸易实现跨越式发展,有利于推动大陆经济发展,亦为世界经济作出重要贡献。大陆已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每年进口近2兆美元商品,为全球贸易伙伴创造大量就业和投资机会。

姚坚指出,尽管大陆已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但要成为贸易强国仍然任重道远。大陆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拥有自主品牌较少,行销网路不健全,出口产品品质不高,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2013年大陆货物进出口总额为4.16兆美元,其中出口2.21兆美元,进口1.95兆美元。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放宽企业外汇放款限制

据香港文汇报3月4日报导,大陆国家外汇管理区上海分区于3月3日发布外汇管理实施细则,将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企业境外外汇放款金额上限,由其所有者权益的30%调整至50%;而境内银行透过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的国际外汇资金主帐户吸收的存款,可在不超过10%的额度内在境内运用。

根据大陆外管局上海分局关于支持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外汇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实行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并放宽对外债权债务管理,改进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外币资金池及国际贸易结算中心外汇管理试点政策。将区内企业境外外汇放宽金额上限由其所有者权益的30%调整至50%,将境外直接投资债权登记纳入境外外汇放宽登记管理。

在资本项目业务方面,除放宽区内企业境外外汇放宽管理等政策外,区内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资本金实行意愿结汇,但外资企业资本金及其结汇所得人民币资金不得用于企业经营范围外的支出和证券投资,也不能用于发放人民币委托贷款、偿还企业间借贷以及偿还已转贷协力厂商的银行人民币贷款,以及不得用于支付购买非自用房地产。

通知指出,将实行境外直接投资债权登记纳入境外外汇放宽登记管理,取消境外融资租赁债权审批,允许境内融资租赁业务收取外币租金。大陆外汇局将及时总结经验区外汇管理政策措施实施效果,积极研究进一步促进投融资汇兑便利化等政策措施。

此外,通知表示,当国际收支出现或者可能出现严重失衡时,外汇局可采取相应的临时管制措施。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将试行第三方检验机构使用与监管新制度

据大陆新华网3月3日报导,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3月3日宣布,近期将在大陆(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率先试行第三方检验机构使用与监管新制度等一系列检验监管新政策,进一步提升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外开放程度和贸易便利化水准。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董超表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近期将对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开启行政许可特殊程序,放宽审批条件,降低准入门槛,包括自然人及从事内贸检验鉴定业务不满3年的机构,均可在自贸区内申请设立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审批流程由常规的一个月缩短至15天,由大陆国家质检总局实施「一事一批」。

相关政府部门将通过自愿申请、社会公示和退出机制对上海自贸区第三方检验机构开展监督管理,通过监督抽查、能力验证和比对试验等方式,强化对被采信结果的第三方检验机构的事中监管和事后追责。

在进口工业产品分类监管领域,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近期将以进口消费品为试点,逐项开展进口工业品的品质安全风险分级工作。通过规范化、系统化和定量化的风险评价方法,划分进口产品风险等级,简化一般风险产品监管,严格高风险产品监管,在品质安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准。

据了解,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以来,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已陆续为自贸区量身定制一系列进出口工业产品检验监管新政策、新模式,包括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施「风险监测、信用监管、快速检验、快速放行」的便捷化监管措施,相关产品检验放行时间从原来的3-4个工作日缩短至1个工作日。截至今年2月底,已有488批次、3794万美元的进出口产品获得「快检快放」。


大陆成为网路零售全球最大市场

据经济日报3月10日报导,大陆商务部电子商务司副司长张佩东表示,去年大陆网路购物交易金额达到人民币1.85兆元(约新台币9.25兆元),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网路零售市场。

张佩东表示,根据大陆商务部测算,2013年大陆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已经超过人民币10兆元(约新台币50兆元),5年来「翻了两番」(成长两倍),其中,网路零售交易额大约是人民币1.85兆元,5年来年平均增速在80%。张佩东指出,乐观估计,去年大陆网路零售市场规模应该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网路零售市场。

网购的快速发展也同步推升大陆快递公司的飞速成长,2006年大陆快递年业务量只有10亿件,但去年快递业务量已经增长到92亿件,在去年1.85兆元网购市场规模中,有近1兆元是来自快递的支撑和保障。在92亿件快递业务量中,超过60%是来自网购。

报导指出,这几年大陆快递业发展速度超出预期,快递业务量已连续34个月年成长率超过50%。

大陆纺织服装业出口连18年居全球首位

据大陆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3月20日报导,大陆海关统计大陆纺织服装贸易2013年出口额为2,840.7亿美元,占全大陆货品贸易比重12.9%,位居机电和轻工产品之后,为第3大出口行业。自1994年以来,大陆已经连续18年保持全球纺织服装出口第一,由12.5%上升至2012年的36%。

报导表示,现在大陆绝大多数纺织服装出口产品都采用一般贸易方式,加工贸易明显减少。据大陆海关统计,1995年纺织品服装一般贸易出口额所占比重为56.6%,加工贸易占43.3%;至2013年,一般贸易所占比重高达75.4%,加工贸易只剩14.7%。且民营企业已占大陆纺织服装出口的绝对主导地位。到2013年,民营企业出口额占纺织服装出口额的62.5%,三资企业占24.3%,国有企业占13.1%。

同时,大陆也是全球多国纺织服装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根据欧美日海关进口统计,2012年,大陆纺织服装分别占其进口比重的40%,39.3%和72.4%。即便美国次贷、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外商将订单的部分转移至南亚、东南亚地区,致使大陆在美欧日等传统市场的份额下降3-5个百分点,但大陆占全球的贸易额3年间仍上升了4个百分点。大陆纺织服装综合竞争力仍居全球首位,中短期内地位难以撼动。不论从产业链配套、劳工素质,还是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水准、交期保证等方面,东南亚和南亚国家与大陆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而且,该地区的工资开始逐步上涨,以最低工资为例,越南上涨最快。2013年比2010年上升103%,泰国上涨82%,印尼上涨46%,印度上升41%。


大陆72小时过境免签增至7城市

据中央社2月25日报导,大陆获准实施外籍人士过境免签的城市增至7个。大连和沈阳成为大陆东北地区首批获准72小时过境免签城市,预定明年初正式实施。

而中新社2月23日报导指出,辽宁省大连市正式获批「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重庆后第6个,也是东北地区第1个获准实施这一政策的城市,继大连后,辽宁省沈阳市日前也获准72小时过境免签。

72小时过境免签是大陆从今年起,对入境旅游人次排名前45个国家公民提供的免签新政策。在实行72小时过境免签的城市,这45个国家的外籍人士只要持有第三国签证和机票,不需要大陆签证,便可入境,并在入境城市旅游3天。


北京3月1日起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据大陆中新网2月28日报导,大陆北京市环保局于3月1日正式实施「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北京空气污染问题备受关注,如何治理易发多发的雾霾天气,成为大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

为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今年1月22日,北京市「人代会」通过「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并确定于2014年3月1日起施行。2000年通过的「北京市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同时废止。

新通过的「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在法律责任增加违法者的违法成本,其中,罚责事项共40条44个条款,在追究法律责任方面增加了「对同一单位2次以上的违法行为实行加倍处罚」的条款,对屡教不改者的处罚无上限。

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姚辉表示,为落实「条例」,从3月1日零时起,北京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零点行动」,以燃煤锅炉执法检查为主,重点查处超标排放、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偷排等违法行为。

姚辉还特别提到,对屡查屡犯、恶意违法、逾期不改的将加倍处罚、罚无上限。北京市城管执法局副局长王连峰则表示,该市城管执法系统将「严格工地管理」、「严查渣土泄露遗撒」,并「大力整治露天烧烤、焚烧等行为」。

  
加强食用明胶管理

据大陆新华网3月6日报导,大陆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日前部署各地进一步加强生产销售食用明胶和使用明胶生产加工食品的监管整治,对违法违规行为要彻查到底、严惩重处。

按照现行有关规定,食用明胶作为食品添加剂可以用于部分食品生产加工使用,但必须符合大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对食用明胶的适用食品种类和使用量的规定要求。而为降低成本、谋取高额利润,一些不法分子在食品中使用有毒有害的工业明胶,大陆已将工业明胶列入「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

大陆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提出,各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对涉及生产销售食用明胶和使用明胶生产食品的企业、经营者、餐饮单位等,全面开展监督检查,逐一排除风险隐患,督促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依法组织生产经营,严格执行进货查验、生产销售记录、产品出厂检验和索证索票等各项规定;加强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力度,对企业生产和市场销售的食用明胶,以及生产加工使用明胶的重点食品,全部进行监督抽检,重点检测产品中的铬含量,对发现问题的企业,立即责令停止生产经营,召回问题产品,并深查问题原因;要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力度,对违法违规企业依法吊销生产经营许可证。同时,联合公安部门将依法打击非法生产销售食用明胶和使用工业明胶加工食品等行为,涉嫌违法犯罪者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