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日普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施幸谊
- 更新日期:109-09-05
专访日普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施幸谊
文/苗君平
广东省东莞市日普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施幸谊,原本从事圣诞饰品制造业,数年前自创「好合苑」文创品牌,几经波折,不断尝试,才在与博物馆进行通路合作后,逐渐打开知名度,可说是台商转型升级的另一典范。
灯具起家 技术本位
52岁的施幸谊是新北市人,毕业于台北科技大学前身的台北工专化工系,毕业后从事圣诞饰品制造行业,由于当时台湾工资高涨且新台币不断升值,传统产业生存愈发不易,公司便萌生到大陆投资的念头。
1995年在朋友介绍下,来到广东省东莞市的寮步镇设厂。在当时,多数台商选择落户于深圳特区,即使到东莞市,也是在长安、厚街等地,但公司却选择不是很热门的寮步镇落脚,在当时确实令旁人感到有些费解。
施幸谊解释,寮步镇是东莞市的地理位置中心,开发时间虽较晚,但城镇规划也相对完善,长远来看,是投资设厂的好地点。事实证明,城际铁路开通后,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各界瞩目且发展良好的松山湖科技园区也紧邻寮步镇,显示公司当初考量是正确的。
日普公司在当时主要的产品是圣诞灯等节庆饰品,以外销欧美国家为主。随著业务的快速发展,重点便放在培养工厂的技术能力上,不但增资2,000万元人民币,整改3,000多平方米的无尘车间,更将原有设备更新升级,用以制造各类电子精密零配件及精细陶瓷饰品,强化自身技术能力。
经济不景气 反成转型契机
但全球金融危机后,欧美经济不景气,日普公司也面临外销困难的问题,开始深思如何转型升级。遂思考将中国传统的陶瓷品转化成现代灯具、薰炉等,研究如何让古色古香的艺术品,活化成居家用品,在美化生活环境之余,又能兼具实用性。
随后,公司高层集思广益,创立「好合苑」品牌。施幸谊说,「国外有许多知名品牌,只要提到这些品牌,就意味是高品质、高价位,是现代时髦的象征,消费者趋之若鹜,蔚为风尚。台商企业为什么就没有国际知名的品牌,营造好合苑品牌就是目标成为中国传统文创的名品。」
好合苑的命名有著深厚的东方美学用意,「好」的解释为美意;「合」为适宜之意;「苑」在汉字意义中,泛指园林或花园,又意指汇萃之处,深蕴优美合宜的含意。
除需注重品质 通路更是重要
好合苑件件都是精品,样样都费心打造,举例来说,一尊仿康熙粉彩香薰炉,雕刻立体精致,精准到只容许厘米的误差;又如乾隆百蝶图喷雾瓷器,与真品几乎一模一样,但既可做喷雾器,又能做薰香品,一物多用,既美化家居生活,又能达到实用目的。
施幸谊说,一般工厂的技术和成本,都无法量产这样的产品,这也是得益于日普母公司,在专业生产各类电子配件的精密技术上奠定的良好基础。
只是好合苑在2009年创立时,受困市场通路行销,价位不符市井小民的需求,一直叫好不叫座。施幸谊说,为发展自创品牌,先后投下为数不小的资金,眼见销路无法打开,心中的煎熬让他一度想放弃。
直到去年,新加入的行销团队与两岸与近十家博物馆洽谈合作事宜,包括台北故宫与大陆国家博物院等知名单位,开始尝试打入博物馆通路,设立销售专柜,虽然刚起步不久,但每月营销额却以等比速度增长,使品牌发展终能拨云见日,前景看好。
注重研发创新 才能留住产业
好合苑品牌执行长杨琦兰补充,台湾长久以来,多是以制造业发展与出口扩张,作为发展经济的策略。制造业营运集中在中段的生产制造,难朝微笑曲线两端的研发创新与品牌行销靠近,造成台商「埋头苦干,替人赚钱」的现象。
反观,如德国或瑞士等先进国家,拥有高研发、高技术、高度品牌行销能力,这样才能享有真正的利润。如果要持续生产制造,要能留得住产业,就必需要有高度研发创新与优异的品牌行销能力。
她说,唯有生产高毛利的产品,才能让老板愿意支付较高的薪资,而提供较高的薪资,才能让真正的人才投入研发创新,而优质的研发创新,更是生产出高附加价值产品的不二法门。
像美国制造业就十分重视研发投入,强劲的创新活力,为美国的技术进步、提高生产率,带来重要的贡献。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苹果公司,倾力创新设计,创造出高利润空间,反观台湾代工厂,仅能拼博「毛3到4」的微利。现在许多大型代工企业要自创品牌,虽然后知后觉,但仍是值得肯定的开始。
杨琦兰认为,过去经验中,传统产业转型自创品牌,老板是最重要的关键角色。许多老板未必真正体认到品牌经营的真谛,还是以传统代工思维在经营品牌,不够重视研发及行销,投入足够的资源,一旦面临外界竞争,很容易就被淘汰出局。
关怀台商 共享经验
施幸谊最后分享道,他在品牌创新与通路的开展上付了很多的学费。创立之初,曲高和寡,空有好产品却打不开市场,广告花费虽多,却好像丢进水中,有去无回,让他感到相当茫然。所幸,在锲而不舍的变革创新下,找到行销定位,品牌发展才逐渐看到曙光。
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大陆投资环境不如前,就如同当年的台湾一般,但许多台商已不再花时间抱怨,而是积极投身产业的转型升级。曾任东莞台商协会寮步分会副会长的施幸谊,今年7月更进一步接任分会会长,就是希望能透过自己的经验,提供分享给会员参考。
他建议,台商转型升级应以自己熟悉的本业为主。技术是工厂立命的根本,他鼓励企业学习德国的企业文化,深耕自己的产业,熟悉产业特性,才能拥有差异化的产品市场;而有了差异化的产品,才能产生竞争力,有了竞争力,才能进行品牌推广行销。因此,每个步骤都不可偏废。
未来他将经常举办转型讲座,帮助台商企业了解最新政策和经济发展趋势,使大家少走冤枉路;并举办异业交流活动,让各行各业台商共同讨论学习,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经验,彼此间取长补短,让台商共创事业的第二个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