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全世界都在看

  • 更新日期:109-09-05

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全世界都在看


海基会董事长 林中森


立法院要逐条审查「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不仅大陆,全世界都在看台湾对执行谈判结果有没有诚意,若发生波折,恐影响未来台湾签署FTA的进度。

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签署之后,外界对于事前沟通不足、透露资讯太少等事多有批评,甚至立法委员也有所怨言,对此我想先强调,谈判过程保密是全世界谈判惯例,也是国际谈判的游戏规则。

在国际上,任何协议还没签署前,都会遭遇「两难」:既要让社会觉得很透明化,但也不会把谈判底线曝光,这需找一个平衡点。依照国际惯例,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签署前很难将文本公开的,主要是跟公、协会讨论,实务上很难事前跟每一个业者讨论。

保密不是为保密而保密,主管机关在事前的谨慎从事,是为了保护台湾人,争取最大利益而保密,不能在谈判过程中泄露底线,并非所谓的黑箱谈判。

政府未来应该再加强与业界的沟通,并且让社会大众在事前能够得知更多的讯息。这和保密原则确实有两难,平衡点虽不好掌握,但为了强化内部共识,仍是要充分沟通。

立法院若对协议进行逐条审查,不光是对岸的问题,因为其他国家也都在看,台湾是不是真正要融入自由贸易的潮流。在签署协议前,海基会与有关主管机关已三次出席立法院内政委员会的专业报告及质询,主管机关并已对立法院提出过评估报告也承诺续予补充,并研判「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对国家、对人民已力求「利益极大化,冲击极小化」。相信经过行政机关充分的沟通、说明,对于签署「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误会一定可以化解。


帮助人民作生意 提升台湾竞争力

去(2012)年大陆第三产业达到23兆人民币,占大陆GDP的44.6%,今年第1季更首度超越制造业,GDP的比重达47.8%,发展速度相当快,而一般服务业发达国家占GDP的比重在7成以上,我国72%、美国78%、日本与欧盟将近7成左右,充分显示,大陆服务业未来发展空间大,不但是大陆现在重点发展的行业,也是全世界许多国家争相进入的焦点市场。

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是ECFA后续重要的4大协议之一,也是双方沟通历时最久,涉及行业最多的协议,而我方协商团队在这次协商过程中,争取到大陆给我们比大陆加入WTO承诺更优惠条件,开放项目也是台湾的强项,又拥有较其他国家进军大陆更优势之条件,正是台湾服务业大展鸿图的机会,未来两岸都会增加商机与就业机会,并会使得服务业更现代化。两岸都会享受更高的服务品质。

谈到服务贸易协议,台湾要争取「利益极大化」时,大陆国台办主任张志军都说,「你们利益极大化,反之,我方不是利益极小化?」对此,我马上说,这有很大的误解。我们当然要善尽说明协商沟通过程,双方均以「利益极大化,冲击极小化」相互争取,最后整合达成共识,一定是互利双赢的安排,现在签署的就是「达成共识、相互忍让、互利双赢」。


开放强项 辅导弱势产业 促进就业

一个协议的签署,任何一方不可能好处全拿。两岸服贸协议如果有业者受冲击,其实政府从ECFA签署时就设有一机制,名称是「因应贸易自由化产业调整方案」,要旨有三:一、辅导振兴,强化产业竞争力;二、调整体质,可以对抗外来开放的冲击;三、损害救济。

此一因应贸易自由化方案,政府已准备台币952亿元,协助弱势产业。该方案不仅适用两岸ECFA,将来我们推动贸易自由化,跟别国签署FTA时,万一产业受到冲击,政府可以比照同一原则当你的靠山。

于影响就业的疑虑,我们开放陆资以来,已进来398项、7.14亿美元。但我们只开放白领管理阶级,也只进来216人,很多陆企都聘用台湾干部,人数已达6,771人,增加国人就业机会。

至于外界质疑服务贸易产业是否对台湾利大于弊,相信这份协议拿给香港人看会有不同的感受。在大陆对我方开放的80项里,非金融的项目中,我们有83%优于或等于CEPA待遇;金融的部份,也有90%是优于或等同CEPA待遇。

其实,两岸一开始就服务贸易协议进行协商时,并没有特别拿香港与大陆签署的CEPA做比较,因为香港与大陆的关系是「一国两制」,这与台湾和大陆对等尊严互惠交流合作是不一样的。

我方的谈判团队在协商的过程中,思考的是如何帮台湾争取利益极大化、冲击极小化,考虑签署的条件对台湾人民福祉,及对我们整体国家社会的利益。「签署的时候我们没有特别拿CEPA去比,但现在一比就很清楚,应该可以说是签得相当不错的!」


用庶民语言沟通

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文本我都有读过,读很久,一读再读,熟读文本及附件就知道已争取利益极大化,冲击极小化,对我方显然较有利。

但是,文本采专业用语真的写太深,很容易看不懂,行政院已有完整宣导计划及配套措施,但要让民众看的懂一定要多用庶民语言宣导,例如跨境提供服务,其实就是人、店未移动,透过网路、电话提供咨询服务等;商业据点呈现,就是去投资开店提供服务了。

面对服务贸易协议产生很多的争议,「要用心、耐心消除疑虑」,因为海基会的工作就是在政府授权下,只能加油门,然后使命必达。


持续消除障碍 扩展合作的广度与深度

服务贸易涵盖项目较广,一次谈判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双方在服务贸易的文本中,已特别写入了一条「灵活条款」,即双方可在相互同意下,就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市场开放,展开磋商,磋商达成共识的成果,就构成本协议的一部分。

换句话说,不是今天我们谈完了以后就不再开放了。如果当时因未考虑周到,使某个产业在执行过程中受到冲击,也可以采取紧急磋商的因应模式。

而双方在文本中已确立,由两边的主谈机关经济部与大陆商务部建立联系的窗口,监督协议落实的执行情况,共同检视。

就如同ECFA明文记载,服务贸易协议的磋商应致力于逐步减少或消除双方之间涵盖众多部门的服务贸易限制性措施,继续拓展服务贸易的广度与深度,增进双方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

有人问我对于外界批评服务贸易协议,会不会觉得委屈?我想到上次我到湖南岳阳楼上,题的字跟我现在的心情是一样的,「楼承千秋,心念天下」。两岸的事,一定要从国家、社会、人民整体最大利益考量。我不感到委屈,我觉得我们要置个人得失荣辱于度外,以天下苍生福祉为首要。

(本文系本刊转载工商时报于2013年7月1日专访海基会林中森董事长内容汇整而成)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