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开放,才能升级;拒绝锁国,才能进步
- 更新日期:109-09-05
专题报导
只有开放,才能升级;拒绝锁国,才能进步
─谈两岸服务贸易协议─
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 高孔廉
台湾是以贸易为导向的经济体,人口、资源、市场相对较小,「只有开放,才能升级;拒绝锁国,才能进步」。
台湾经济发展策略应是「扶助优势、辅导弱势」,让台湾的优势产业能在「开放」的环境中,善用全球与两岸的利基,发展成为世界顶尖企业;至于弱势产业,政府已编列952亿新台币,辅导其成为优势产业。「扶助优势、辅导弱势」,才能使台湾经济整体结构优化,持续提升国际竞争力,这就是「只有开放,才能升级」的真谛。
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签署后,遭到部分媒体与部分人士批评,我觉得这里面只是见树不见林,格局不够大,让我想起明、清时期的「禁海令」,锁国的结果是百年后被列强以武力打开大门,签署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这一段历史大家应该记取教训,这也就是「拒绝锁国,才能进步」的意义。
「开放」才能融入区域经济整合
政府的目标是希望借由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签署,使两岸ECFA成为完整的自由贸易协议(加上随后要签的货品贸易与争端解决协议),再借此融入区域经济整合,例如东协(ASEAN)、东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PP),但加入这些区域经济整合组织都是要开放国内市场的,其中又以TPP开放的程度最高,台湾必须做好「开放」的充分准备。
「服贸」属低标准的开放
事实上,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所涉及的开放,严格说只是低标准的开放,因为开放表述的方法有「正面表列」或「负面表列」,此次服贸协议都是正面表列,也就是原则不开放,表列的才开放,表示不同意的较多,因此,是低标准的开放。但我们在2003-2005期间,与中美洲几个国家的自由贸易协议,服务业都是负面表列。相比之下,现在的两岸服贸协议只是低标准的开放而已,如果连低标准的开放都要反对,那如何加入高标准的RCEP与TPP?
两岸都是在2002年加入WTO,大陆比我们早一点,2001年12月11日。我们两方都是会员,都应遵守WTO的规定,但严格说起来我们尚未达到要求,以这次开放的64项,有三分之一是低于,三分之一是等于,只有三分之一是高于WTO承诺表。低于跟等于的这部分其实早就该给人家。为什么会有低于的,就是因为两岸关系的特殊性,三年前ECFA谈判时,我们要求要考量两岸经济量体及经济规模的差距,因此我们对对方还有一些限制,严格讲起来是应该要逐步开放。
开放「短空长多」
我们要不要怕开放?这应该是「短空长多」。回头看2002年WTO的开放,工业产品、农业产品都开放很多,农产品开放1,021项,工业产品开放3,470项,所占比例都非常高,农产品总项数是1,585项,工业产品总项数是7,145项,工业产品开放近一半,农产品开放约三分之二。但有什么影响吗?从数字上来看,从2002年开放,到2011年止,2002年的贸易总额是2,485亿,2011年成长到5,899亿,是开放时的两倍。这表示我们的开放,短期看来有冲击,长期绝对是有利的。这个利是表现在经济体质的调整,能迎头赶上世界竞争力,应该从这角度来看问题。
「服贸」不开放大陆劳工
服贸与货品贸易不一样,货贸是关税减免的问题,服贸有四个模式,最后一个模式是「自然人移动」,有人说涉及劳工进口,事实上3年前我们谈ECFA时就讲过,不涉及劳工输入的问题,这一次也没有。部分行业开放,必须让人家管理干部要来,全世界投资都是这样,我们对外商也是,一定要开放让人家一些干部进来。干部的数量还跟投资金额挂钩,投资一定金额多少,才能有多少人来,而且干部的学经历还有严格条件,以大陆的航空公司来台为例,多开一个航点才能1个人,严格讲起来,这对陆资企业不方便,对我们也未必有利。因为他们来不仅会带来消费也带来税收。据统计,从陆资开放至今,大陆干部来台216人,雇用台湾员工6,771人,不但没有开放大陆劳工,对我们的就业还有很大帮助。
「服贸」将两岸服务业的饼做大
透过服贸协议,我们把饼整个扩大。会谈时,虽然有人提到「利益极大化、冲击极小化」,会有你的利益大,我的利益就变小的问题,其实这种情况是认定饼的大小固定,变成零和竞赛,所以我大你小,但事实上服贸协议是把饼做大了,你扩大我也扩大,而且台湾得到的还比较多。大陆GDP是我们的16倍,我们的服务业比重是71%,大陆的服务业占47.8%,饼的扩大可以想像市场有多大。台湾人要有雄心壮志去攻占这个市场,很多行业你不去攻占这个市场,就无法取得世界领先的地位,没有大陆市场就不可能在世界成为大厂。
台湾要有信心
服务业要对我们自己有信心,我们竞争力要够。但服务业很多零零星星的,很不容易显示出这个行业有多重要。以这次开放殡葬业为例,台湾就比大陆要强很多,大陆规定要火化,但骨灰罐之类的收费比台湾贵的多,而台湾的殡葬业可以提供完整的全套服务,做的非常好。这个行业在整个服务业市场占的比例很小,大家不容易注意到。还有老人照顾,大陆的市场非常大,像我们的养生村若能到大陆去,不也是很大的市场。
最近大家批评的印刷跟出版,大陆是一个思想管制、意识型态管制的地方,对全世界都不会开放出版业。从几个角度来看,一个是WTO的入会承诺,二个是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第三个是大陆与香港的CEPA,但出版业在这三个中都没有开放。可是我们不能因为出版业没开放,就不让我们的印刷业去大陆,这不通,事实上我们有些印刷业已经去大陆了,不应该绑住我们有竞争力的业者,要让他们能驰骋在大草原上,找到发展的机会,不能说出版业不开,印刷业就不开,反而要利用这机会逐步扩大影响,让他们朝向出版开放的方向。
台湾服务业极具竞争优势
线上游戏,也是我们的强项之一,因为我们是开放的社会,文创人才有很多创意,过去我们线上游戏要进入大陆市场很困难,要审批,现在争取规定他两个月内一定要审完,对线上游戏市场有很大帮助。我去苏州工业园区访问乐生游戏软体公司,董事长也是媒体出身,他说他的产品在那边最大问题是如何推广出去,有服贸协议对他们会有一些帮助。
电影,我们的统计开放两年,每年开放10部,这20部票房老实讲不多,才2,400多万台币,我们去的电影中,根据文化部统计已上映15部电影,收入29亿9,600万,将近30亿台币。现在进一步开放他们可以来做「后制及冲印」,我们后制跟冲印的厂家有143家,大陆电影每年制作有800多部,产量相当多,后制冲印的产能(capacity)不够,我们正好可以用我们的设备、技术赚这个钱。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更绝对都是有利的,银行可以设立异地支行,对台商放款可包含第三地转投资,办理汽车机车强制责任险等,都是对金融业有利的。
旅行业开放,我们只是开放他们可以来台设3家,不得控股,必须合资,还只能经营台湾内部旅游。但是我们去大陆的,没有限制,可以经营所有的旅游,外国人进去的也可以。因此,光是谈行业的开放比较,不是完整的,更要比较投资模式、业务范围、地域有多大等,细项拿来比并不完整。
就美容美发业来说,台湾大规模经营的家数不多,台湾的市场早已饱满,大多数人都是固定一个地方甚至一个师傅,大陆要进入这个市场会很辛苦,反过来我们去攻占他们的市场是比较容易的,市场大人又多,服务水准比大陆要好,竞争力是要比大陆来的高的。
整个看起来,我说应该是利大于弊,但有人说为何要三个月再提评估报告,其实本来就有提了,是立法院要求要做更详细的、加强版的评估,主管机关也愿意根据立法院的决议去做。但我要强调服务业的评估,跟货品贸易的评估不同,货品贸易有可以量化的东西,根据投入产出表的关联系数等去推算,但服务业没有那样量化的表,只能做质化的分析。质化分析很难估计有多少家受到影响,评估是可以加强,但要做到像货品贸易的量化是有困难。
肯定立法院监督 但要符合国际谈判惯例
今天朝野协商的结果,要逐条审查、逐项表决。立法院站在民众的立场,监督政府的立场,我是给予肯定,但也是要请他们理解,国际间谈判的实务与惯例,没有在谈判过程中就一切都掀开,这样不是把底线都掀给人家看?要怎么谈,没有纵深就很难谈。所以过程是保密,结果是公开,绝对没问题,事实上我们在过程中也适度的做说明,另请大家回头看看,过去我们与中美洲的FTA根本没这样做,没跟国会说明,但我们都做了。所以沟通我们要做,适度公开、适度保密,不可能完全公开,等签完会完全公开。
谈判有给有拿
在谈判的过程中,是有给有拿,因此看结果是要看全面,不能只拿一条,说这项我不同意,那项我不同意,美国跟韩国谈时也没有这样,我不准你汽车进来但是我牛肉要去,所以谈的过程大家要交换,但谈完后要把让的部分杀掉,其他全盘拿走,没有这样谈的。大家要理性的思考这问题,没有谈判是赢者全拿。整体服贸协议是对我们有利的,我们要让它尽快生效,攻占这市场,在管理学上有个名词,就是先占优势,第一个采取行动占有市场的就占有优势,我们现在谈成这样,要赶快让我们去占有市场,建立进入障碍,外商进入就有障碍,这才是我们该做的事情。除非他们有分析能算出来这协议是弊大于利,但事实上行政团队共同参与这件事,评估结果我想应该是相当够了,事实上也都有跟公协会咨询过,当然不可能全面性邀请所有人,那就没有机密可言,所谓机密不是为了保密而保密,是为了台湾人的利益而保密,要保密我的谈判底线,这个观念一定要弄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