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台商转型升级契机

  • 更新日期:109-09-05

台商转型升级契机


海基会林中森董事长谈话/编辑部整理


大陆「全国台湾同胞企业联谊会」(以下简称「台企联」)与「旺报」为暸解台商由第二产业(工业、制造业)转型至第三产业(服务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自去(2012)年起于大陆江苏省南通市与当地政府及陆方有关单位共同举办「台商产业转型升级峰会」,借由举办论坛的方式集思广益,期能对在大陆发展的台商企业提供投资经营上的建议。

本年度「台企联」与「旺报」为持续推动台商产业转型升级,6月8日循往例与陆方有关单位共同于南通市举办「2013台商产业转型升级峰会」,探讨台商由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发展之路,并特别邀请海基会林中森董事长与会担任贵宾并致词,以下是本刊编辑部整理林董事长的致词内容:


台商对两岸经济贡献卓著

台商到大陆投资至今已超过20年,这20多年来台商对于两岸经济发展的贡献卓著。对台湾而言,台商到大陆投资促进台湾对大陆的出口;对大陆而言,台商带来资金、技术、管理精神,并为大陆创造税收、赚取外汇、增加工作机会,对于大陆经济发展有极大的帮助。

但是,随著近年欧洲债务、美国「财政悬崖」(Fiscal Cliff)所造成的全球经济不景气,若干台商面临巨大冲击,目前台商正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转型升级」:第一,创新升级:推动生产自动化、管理资讯化,减少用工人数、降低生产成本;并使用节能环保的生产设备,透过创新升级来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

第二,移转生产基地,如果在短时间无法在原地进行技术升级,就只有迁移,寻找更物美价廉的生产地区,这几年台商由南而北、由东而西的迁移就是这种因应方式。

第三,外销转内销,这几年欧美市场成长不如预期,台商开始从外销欧美市场转向大陆内需市场。这几年大陆每年的消费成长均超过两位数,2012年高达17.1%,现在几乎世界知名的消费品在大陆都设有旗舰店,台商正顺势提早布局大陆内需市场的「通路」与「物流」体系。

第四,由二级产业转型三级产业,制造业经营面临困难,台商可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包括商场、卖场、百货公司、连锁业、幼儿园、餐饮业等纷纷兴起,开创了内需市场的另一片天。2012年大陆服务业仅占GDP的44.6%,今年第一季则增为47.8%,首次超过制造业,还有极大的成长空间,台商可积极布局。

台商投资经营弹性极大,调整快速,正积极进行转型升级,然在大环境不佳的情况下,光靠台商自身努力还不够,还需要两岸政府的政策、技术、管理与资金的支持协助。


两岸政府的辅导措施

目前两岸政府协助台商转型升级的政策包括:第一,在经营面,筹组转型升级服务团队,包括台湾的工研院、资策会、纺拓会、金属中心等,针对台商展开技术创新、自创品牌、申请专利、人才培训等方面的辅导服务,使台商迈向技术创新、设计创新、经营模式的创新。

其次,在销售面,协助台商进军大陆内需市场,包括台湾外贸协会到各地办「台湾名品展」;东莞台商成立「大麦客」卖场,提供台商销售大陆市场的管道。

第三,在金融面,提供融资贷款,例如,台湾协助企业办理「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贷款;大陆国家开发银行承诺提供台商500亿元人民币融资贷款。

此外两岸政府还提供技术移转、协助劳工职业训练等协助,这些措施都已经展现一定程度的效果。


加强新兴产业合作

除此之外,两岸更需要加强合作,透过优势互补,结合彼此的软、硬实力,加强新兴产业合作与共创自有品牌。

在新兴产业合作方面,过去两岸共同推出「搭桥专案」,已经优先选择中草药、太阳光电等15项产业,列为产业交流合作的项目。而台湾在「黄金十年」愿景中推出「六大新兴产业」、「四大智慧型产业」、及「十项重点服务业」,同时大陆也在「十二五规划」中,推出「七大新兴战略产业」,两岸非常有条件共同发展这些新兴产业。

过去两岸曾举办二届「产业合作论坛」,已经选定LED照明、无线城市、低温物流、TFT-LCD和电动汽车等5项产业作为先期合作项目。两岸若是在这些科技产业方面,共同研发技术,制定规格标准,合作开发生产,相信必能为科技产业发展开创崭新的明天。


两岸关系改善:提供台商转型升级的良好环境

这5年来,两岸海基会与海协会恢复协商,迄今一共举行8次会谈,签署18项协议(6月21日已举办第9次会谈,共计签署19项协议)使两岸关系大幅改善,双方得以「优势互补,相互提升,共创双赢」,也让台商有完善的投资经营环境,可以进行转型升级。

未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优势互补、相互提升、互惠共荣」应力求精进,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今年海基会重点工作项目主要有四:第一,扩大与深化两岸交流;第二,推动两岸两会互设办事处;第三,完成ECFA后续协商;第四,提供两岸相互交流全方位之服务。

在扩大与深化两岸交流方面,除了经贸往来外,我们也将加强教育、文化等全方位的交流。特别是两岸正在推动新兴产业、智慧型产业及重点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交流合作,相信可以带来更多的商机。

在两岸两会互设办事处方面,目前两岸两会已举行5次正式与非正式沟通,相关主管机关正积极筹划,就法规、人事、组织、功能等方面进行研究与调整,两会也针对其综合性、服务性的功能,包括文教、经贸、交流、联系、急难救助协处等,积极进行协商。

在ECFA后续协商方面,两岸服务贸易协商已经完成签署协议(已于6月21日签署),货品贸易、争端解决等方面,双方主管机关也正在努力中。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签署实施后,两岸企业及个人可以相互投资对方的服务业,亦可提供大陆台商转型服务业的契机,增进彼此在服务贸易领域的交流合作,促进两岸服务业现代化,提升双方商机、就业机会及人民的生活品质。

在相互交流服务方面,本会于去年搬迁新办公大楼后,成立「联合服务中心」,将原「台商服务中心」、「法律服务中心」及「两岸人民急难服务中心」整合成单一窗口提供两岸人民更便捷之服务,去年本会一年提供之服务案件已超过43万件,今后当持续加强全方位之服务。两岸两会也会加强会务交流并持续组团互访。


海基会关心台商权益

过去5年多来,海基会曾多次专程组团赴大陆各地关心台商权益,成功地扮演台商与两岸政府间的沟通桥梁。台商需要大陆方面解决的问题,如土地征收补偿、提供台商融资、经贸纠纷协处、人身安全保障等,获得一定程度解决。

需要两岸协商的问题,海基会协调相关单位将其纳入两岸协商议题,如两岸金融合作、货币清算制度之启动、直航班机的增加、扩大开放大陆观光客来台、货品降税与通关便利等,已有具体成果。

需要台湾方面协助解决的问题,如大陆配偶出入境的便利、放宽投资金额上限、投资项目,都已经井然有序地在落实,台商子女的兵役问题也已修法解决。

海基会经常举办各项活动,也发行「两岸经贸」与「交流」等刊物,提供各位最新资讯,同时设置「联合服务中心」,协助台商解决问题,也定期邀请学者专家,到大陆各地举办「台商管理讲座」,希望台商能防范问题于未然。但是,台商在大陆遭遇纠纷仍时有所闻,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来协助解决。


结语

过去5年多来,两岸重启制度化协商,双方关系迈入60年来最佳的阶段,这些协议带给台湾许多正面效益,创造了许多「和平红利」,为两岸互信与良性互动奠定坚实基础。我们要相互好好维系并珍惜这得来不易的成果,让两岸关系持续走在和平稳定、繁荣发展的道路上,为大陆台商创造转型升级的契机,共创互利双赢,让两岸合作引领全球发展。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