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总统执政五周年两岸经贸关系发展成果
- 更新日期:109-09-05
马总统执政五周年两岸经贸关系发展成果
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 高孔廉
5月20日是马总统就职五周年的日子,回顾这5年来,国际情势产生剧烈变化:在全球经济景气面,两岸同受「金融海啸」、「欧洲债务」与美国「次级房贷风暴」与「财政悬崖」(Fiscal Cliff)的冲击,出口成长减缓,进而影响双方经济成长。
在国际金融面,美元量化宽松(QE)大量发行、日币大幅贬值、人民币在欧美的压力下缓步升值等,打乱了国际金融秩序,使得全球出口市场大洗牌。
除经济挑战之外,朝鲜半岛的紧张情势、钓鱼台与南海的主权与渔权争议、美国对东亚地区的再平衡(Rebalance)政策等,都影响两岸关系未来发展。
面对无法操之在我、错综复杂的外在环境变化,马总统维护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让台湾能善用大陆的经济成长动能,成为自身经济发展的助力,连美国欧巴马总统都赞扬ECFA对于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兹将马总统执政五周年,两岸关系发展成果说明如下:
两岸定位
依照历次民意调查结果,绝大多数台湾民众支持两岸关系维持现状。马总统执政5年来,在中华民国宪法架构下,依据绝大多数人民之需要,维持「不统、不独、不武」的两岸现状,并秉持「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的原则,建立和平稳定、繁荣发展的两岸关系。
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的四项因素
经过这5年的发展,两岸关系已经建立了四项和平稳定的因素。第一,双方人员往来频繁:2012年台湾人民赴大陆534万余人次,历年累计为7,165万余人次;大陆人士来台为223万余人次,累计为597万余人次。双方人民往来频繁,有助于增进双方暸解、化解彼此误解。
第二,两岸经贸关系密切:根据台湾统计,大陆为台湾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2年两岸贸易总额(含香港)为1,622.4亿美元(较2008年成长22.5%),占台湾整体对外贸易的28.4%,为台湾赚取751亿美元的外贸顺差。
大陆亦为台湾第一大出口地区,根据台湾统计为1,186.7亿美元(较2008年成长19.2%),比重39.4%(2008年比重为39.0%),根据大陆统计为1,321.8亿美元;第二大进口来源,根据台湾统计为435.7亿美元,比重16.1%;根据大陆统计为367.8亿美元。
在台商赴大陆投资方面,根据台湾核准资料,截至2012年12月,台湾对大陆投资40,208件,核准金额为1,244.9亿美元。根据大陆统计,截至2012年12月,台商赴大陆投资为88,001件,实际到位金额为570.5亿美元。同时台湾开放陆资来台后,截至2013年3月为371件,投资金额6.43亿美元,未来两岸的进出口贸易、投资会愈来越畅旺,在两岸贸易、投资如此密切的情况下,当然有助于双方关系的和平稳定。
第三,建立制度性协商:自2008年6月海基、海协两会恢复制度性协商以来,迄今已举行8次会谈,签署18项协议。现在两岸海空直航、大陆观光客来台、食品安全、金融、邮政、共同打击犯罪暨司法互助、农产品检验检疫、渔船劳务、标准计量检验认证、ECFA、智慧财产权保障、医药卫生合作、核电安全合作、投资保障、海关合作等协议、都已经相继实施。
第四,两岸人民观念的改变:两岸人民经过5年多的密切往来后,双方观念都有改变,目前「和平发展」已成为大陆人民的主流民意,与台湾人民希望两岸维持现状、推动双方交流合作的目标一致。两岸人民观念的改变,双方共同追求和平稳定、繁荣发展,是维系台海安全最有利的因素。
两岸协商成果
首先,在两岸直航方面,由刚开始的每周36班次,到现在每周616班,2012年两岸直航共载客894万余人次,成长非常迅速。目前台湾有10个航点、大陆有49个航点进行两岸直航,大幅缩短往来两岸的时间与成本,有助于提升两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其次,在大陆观光客来台方面,2012年大陆观光客来台218.5万余人次,为台湾带来可观的观光效益,今年台湾将每日团客上限由4,000人调高至5,000人;个人游(自由行)每日由1,000人调高至2,000人,未来相信会有更多大陆观光客来台,而观光业的产业链非常长,包括航空、旅馆、餐饮、交通、土特产等,相信带来的商机更大。
第三,在ECFA「早期收获计划」(Early Harvest Plan)方面,自今年1月1日起,台湾列入的539项货品,出口大陆全数享有零关税的优惠待遇。自从2011年1月1日早期收获计划实施,迄今年3月底止,累积减免关税金额7.87亿美元,为台湾厂商出口大陆节省不少关税。
在非金融服务业方面,包括开放台湾会计师事务所申请在大陆临时执行审计业务,现已有5家会计师事务所获得1年临时执行审计业务许可证;另第一家台商独资医疗机构「上海禾新医院」成立,以及自ECFA早收计划实施迄今,已有12部台湾电影在大陆上映,大陆每年亦有10部电影限额在台上映,每年都额满,迄今已有20多部。此外,台湾核准赴大陆投资涉及ECFA服务早收项目计278件,金额约3.54亿美元,以电脑软体设计业134件最多。
在金融合作方面,截至目前为止,台湾已核准13家银行赴大陆设立分行,其中10家已开业;大陆也有中国、交通二家银行核准在台设立分行、建设与招商银行设立办事处,双方也签署货币清算合作备忘录,相互开放人民币业务。
在证券期货业部分,已有12家证券商赴大陆设立23个办事处,并有10家投信事业获得大陆QFII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 )资格;在保险业部份,台湾核准9家保险业者赴大陆参股投资,其中6家已营业,另设有15个办事处。
第四,「两岸投资保障和促进协议」及「两岸海关合作协议」于今年2月1日生效,双方已经依据协议内容,相互通报连系窗口、以及两岸投资争端解决与代位机构名单,建立相关机制,对于台商在大陆的投资经营与人身安全,提供制度性的保障。
第五,在教育合作方面,继台湾承认大陆「985工程」的41所大学之后,2012年又承认「211工程」、总计111所大学,同时也承认大陆专科191学校。截至2012年底,大陆共有1,884位学位生、32,342位交换生在台湾就读,若再加上两岸教育文化机构签署了数千项交流合作备忘录,将来双方教育文化交流之热络可期。
除以上所述之外,两岸在通婚(统计至2012年完成手续为31万2,991对);媒体交流(台湾赴陆16家、大陆来台10家约30人)等方面亦有巨大进步。
两岸协商展望
未来两岸关系还有许多要做的事项,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海基会除积极与海协会协商,落实过去18项协议的执行成效,让双方人民能进一步享受两岸协议所带来的实惠之外,新的一年,根据马总统的指示,海基会重点工作项目主要有三:第一,扩大与深化两岸交流;第二,推动两岸两会互设办事处;第三,完成ECFA后续协商。
在扩大与深化两岸交流方面,在过去两岸奠定双方产业、金融、旅游、文化等交流合作的基础下,希望今年尽速展开全方位的交流合作,除了经贸往来、产业合作外,希望加强教育、文化等全方位的交流,特别是两岸正在推动新兴产业、金融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观光旅游业、医疗美容、健检等相关产业的合作,相信可以带来更多的商机,让两岸经贸关系更加密切,也使两岸能善用彼此的优势,让各自的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
在两岸两会互设办事处方面,现在两岸在旅游方面已经有「台旅会」与「海旅会」;在经贸团体方面,已经有「外贸协会」与「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促进双方的经贸往来。将来若再加上海基、海协两会互设办事机构,必定可以提供两岸人民与企业更完善的服务。目前两岸相关主管机关正积极筹划,就法规、人事、组织、功能等方面进行研究与调整,两会也针对其综合性、服务性的功能,包括文教、经贸、交流、联系、急难救助协处等,积极进行协商。
在ECFA后续协商方面,两岸服务贸易协商,已经几乎完成,相信很快就能签署。货品贸易、争端解决等方面,双方主管机关也正在努力中。今年海基、海协两会的工作重点,就是尽速完成ECFA「服务贸易」协议的签署。其他ECFA后续之「货品贸易」及「争端解决」协议,两岸也将积极进行协商,期待在尽速完成,为两岸经贸开启自由化的新局,也为台湾加入区域经济整合完成第一块拼图。
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功能
目前国人非常关注两岸协商服务贸易协议的相关情形,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不是谁单方让利的问题,而是「优势互补、相互提升、互利双赢」的结果。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签署实施后,两岸企业及个人可以相互投资对方的服务业,亦可提供大陆台商转型服务业的契机,增进彼此在服务贸易领域的交流合作,扩展双方服务业的广度与深度,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
服务业不但本身就具有生产性,还可以提供制造业更有效率的生产、销售条件,对于各国产业发展有极大的帮助,也是当前国际经贸的发展潮流。过去台湾服务业有非常丰富的发展经验,可以提供大陆发展借镜。
根据WTO「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对于服务贸易提供服务之方式分为四类:第一,「跨境交付」(Cross-border supply);第二,「境外消费」(Consumption abroad);第三,「商业呈现」(Commercial presence);第四,「自然人呈现」(Presence of natural persons)。
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签署后,针对大陆开放的项目,台湾服务业可以依「跨境交付」方式出口服务至大陆,如台湾的会计师可提供大陆企业咨询服务;也可以依「境外消费」提供大陆消费者在台之服务,如大陆观光客来台时可购买台湾服务业相关的产品,如此可以促进台湾当地服务业的发展。
此外,台湾服务业者也可依「商业呈现」与「自然人呈现」的方式赴大陆投资服务业,过去大陆未开放服务业时,台商常以挂人头方式取得内资资格进入,经营风险大,纠纷也多,服务贸易协议签署后,台商就可以直接投资大陆开放的服务业。
至于台湾引进大陆的服务业,除了可直接促进经济成长外,也可增加台湾劳工的就业机会,例如,台湾371件大陆企业投资案,初步统计雇用台湾劳工约6千7百余人,对于增加台湾就业机会有一定的帮助。至于开放后受冲击之产业,两岸政府会有相应的补救与辅导措施。
对大陆而言,引进台湾高素质服务业对大陆发展服务业绝对有利,2012年大陆服务业市场占GDP总额44.6%,与台湾服务业(含营造业)2012年产值占国内总产值72.23%相较,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大陆在「十二五规划」中将「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列为重点工作,台湾服务业者赴大陆投资,可以为大陆服务业带来高素质的服务理念,让双方结合彼此优势,共同发展现代化的服务业。
结语
过去5年的努力,两岸关系已达分治60年来的最佳时刻,成果相当丰硕,然而,未来两岸关系发展绝不会因过去的基础好,就「也无风雨也无晴」,依旧充满各种挑战。
尤其是两岸同时面对欧洲债务与美国财政悬崖的冲击,再加上日圆大幅贬值、朝鲜半岛紧张与南海争议,两岸当局更应该相互释出更多的善意,以更多的同理心,累积更坚实的互信,加强彼此合作,共同来因应全球紧张情势,让两岸和平发展大局能持续走下去,让双方人民能永享两岸关系改善所带来的「和平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