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专访山西太原台商协会会长曾新慧

  • 更新日期:109-09-05

专访山西太原台商协会会长曾新慧


文/林安妮


「山西是个很富有的省分,从前诞生过不少知名票号,近年还有不少生活阔绰到让外人啧啧称奇的煤老板」,新任山西太原台商协会会长曾新慧表示,自古以来,山西就是一个不假外求的省份,也许就是因为这样,过去外商、台商去得并不多,也让山西和台湾之间的经贸、文化往来,还有不少提升空间。

目前大陆共有133个台商协会,太原台商协会是第129个,也是山西第一个、唯一一个台商协会。去年底,曾新慧成为太原台协创会会长,他说,早在10年前,太原就想成立一个台商协会,只可惜因缘未能俱足,一直到去年底,10年成立一会的梦想,才得以实现。

曾新慧投资大陆超过20年,他最早北京立足,长期担任北京台商协会副会长,7、8年前前进山西太原。为了凝聚当地台商的共识与支持,他在台协成立前,还一一走访当地台商,盼能及早催生出台商在山西温暖的家。

「和谐、包容、创新、发展」,这是曾新慧与当地台商一同想出,今后太原台协要努力的目标。他表示,过去有千千万万个理由,让当地台商想成立台商协会,但却没有成立台商协会;如今台协成立了,他盼当地台商能把台协当成是解决生活、投资各种疑难杂症的最佳去处;也盼台协作为两岸经贸交流的平台,让更多人认识山西,也让更多人认识台湾。


四个娃儿的爸 白手打天下

曾新慧出身劳工家庭,他形容自己书念得不多、成家得早,当年30出头岁要到大陆打拚时,已经是4个娃儿的爸,「我差不多是在当年台股上万点崩盘后,决意到大陆工作,当时也没想太多,家里有这么多张嘴要养,也没办法多抱怨,就是这么一股脑、闷著头往前冲」。

他笑称,自己娶了一个相当能干的太太,在去大陆投资前,太太开服饰店,他常常帮忙摆摊,偶尔也做做股票,「老实说,我在台湾没有太正式的上班族经验」,不过,当台股自万点崩盘后,有朋友邀他到大陆开量贩店、找新的投资机会,曾新慧就被推出来当先锋队,先到大陆考察。

台股首度突破万点是在1989年,那几年也正是台湾钱淹脚目的时代。全民炒股情绪相当亢奋,士农工商乃至菜篮族,虽然不一定人人都能说得上一口股经,不过,炒股就像是一场全民运动,不少人随便买、随便赚,还有小学老师,一面上课,下完课就赶紧戴起耳机,听行情。

只可惜,这段「黄金岁月」随著政府出手整顿市场秩序,加上1990年初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造成全球经济动荡,台股因此进入冷静期,但也间接将曾新慧推入台商之列。他笑说,当时不少「小台商」西进,都是在亲戚、朋友间标会,「钱没几个,胆子大一点就去了」。


初进大陆 从房地产代销公司开始

曾新慧在大陆考察的头几年,深入不少穷乡僻壤,虽然最后未如预期做起量贩店生意来,不过,他稍后在1991年前进北京,与朋友合组房地产代销公司。他回忆,「最早大陆多是单位用房,意思是房子多是单位配给员工;商品房的概念要到后来才发展起来,起初在北京的几年间,生意还算好做,之后也就一路做下来了」。

曾新慧从房地产代销公司做起,一直到2001年之后,开始投入开发建设行列。他表示,比起大陆房地产公司动辄人民币数十亿元的开发资金,再大的台商来到大陆,也犹如小巫见大巫,「比资金,台湾人略显阮囊羞涩,不过,比创意、比行销,台湾人还是有一套」,这也是他当年介入大陆开发建设市场的关键之处。


从房地产到农业科技 梦想靠实践

曾新慧谦称自己是个打工仔,没有庞大的资金,但却是大陆建设公司最好的合作「乙方」,「我们从土地取得、规划、建设开发到最后的销售,可以做到一条龙」,「大陆建设公司不乏资金与盖房的实力,但是透过合作,我的团队可让房地产的市场定位更清晰,更面向消费者,房子自然卖得也比别人快」。

最早跟著曾新慧在大陆打拼的台籍干部约有20多人,现在剩下约9位台籍主管一同打拚,「跟著我最久的台干,一跟也17年了,算一算我到大陆打拚20年,就这么过去了」。曾新慧感叹,这些年大陆人才辈出,过去台湾人擅长的文案、创意,现在已不时被大陆青年才俊超越,能真正留到最后的台湾人,都得有过人的专业、本事与耐力才行。

他提及,他很早就从台湾延揽设计师进入团队,「我的设计师跟著我南征北讨,有时画办公楼,有时也画商场、设计住宅等,如果换成只在台湾发展,他也许不会被逼出来得这么多才多艺」,「我在山西的开发案,多达70万米,换算台坪也有20万坪,每完成一个任务,对设计师来说,也非常有成就感」。

话锋一转,他指出,他观察到时下台湾年轻人已多不像父执辈勇于冒险、梦想,也害怕单打独斗,「台湾的年轻人太容易自我满足,目标设定得不够广、不够大,真的很可惜,」「我非常佩服一些勇敢到非洲去当志工的年轻人,这些人在生命还很年轻时,就勇敢为了自己奋斗,走出了一条与同侪不同的路。」

曾新慧说,现在的他,就像是团队里的「共主」,旗下各公司各有专业经理人领军,「他们除了负责自家公司的建案,还得接外头的案子,想办法创造最大利润」。尽管这几年,大陆政府动辄推出房市调控措施,不过,他仍认为,三、四级城市,仍有不错的发展空间。除了房地产,曾新慧也将投资触角伸往了农业科技与安养事业。

他表示,过去他长年在北京,最近这7、8年因因缘际会下来到山西,「山西自古富庶,虽然不排外,但也因为不假外求,使得外商来得不如沿海省份多」,「外商代表的是一股创新的力量,这些年我仔细看了山西,真的是少了台湾的精致农业,若山西与台湾能够多合作,台湾人可因此创造商机,山西也可因此让农业发展更上一层楼」。

曾新慧虽是个梦想家,但也是个实践者,他的梦想在想清楚后,就开始行动。最近他才广邀来自台湾的农业专家,协助考察山西农业发展概况。此外,他也说,两岸同样面临高龄化社会挑战,如何从中年人的养生做起,一路做到老年人的乐活、安养,都是可以深思,进而从中发现新商机的一条路。


十年成一会 太原台协作平台

曾新慧最早在北京发迹,一直以来也以北京作为立足地,近年则因房地产事业延伸到太原,他对现代城市的建设规划理念深获当地认同,彼此在一拍即合下,让他将投资事业延伸到山西。

他表示,山西大小台商错落,有大型如鸿海富士康、旺旺等大企业,但也有更多规模属中小企业的台商,目前向台协登记的企业会员有43家,个人会员约200多人,「当地台商在10年前,就有筹组台商协会的构想,但是一直等到去年底因缘总算俱足,山西终于诞生了第一家台商协会」。

太原台协成军后,曾新慧就开始做起实事来,据说,因当地签证系统,对于台商不够了解,很难申请较长的台胞证签注,不少人都得跑到北京、上海申办,不过,曾新慧以台协作平台,极力与当地政府交涉,终于促成山西台商可以就地换证。

他苦笑,过去山西少了一个台协,很难形成一股力量对外交涉、交流,「很多官方看你是个别台商,也很难核实个别需求到底是怎样,现在有了台协作平台,对外往来也可集体行动,也让当地台商可以更安心经商」。有趣的是,好人缘的曾新慧也获得昔日在北京台协的不少好友在北京成立「山西台协后援会」,他笑说,「后援会常常能发挥智囊团功用,不少经验传承都是从这里来的。」

他也说,山西是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省分,外界常常以5千年历史看山西来形容,几年前相当流行的大陆剧乔家大院,讲的就是咸丰至光绪年间,山西祁县的晋商家族乔家的故事。另外,山西还有让人相当耳熟能详的佛教圣地五台山,常有不少台湾观光客搭乘直航班机前来揽胜。

在成军了台协,建制化了交流平台后,曾新慧也盼有朝一日,他能在当地盖起一个台商商业交流中心,盼能吸引各式各样的优质台商进驻,展现台商长年的研发、管理实力与产品。经商大陆超过20年,曾新慧已可归入「资深台商」之林,不过,每每提到他的新构想、新梦想,他的眼神总像是会发光一样,胸中似乎已有对策、实践计划,形同他是台商中的梦想家、实践者,一点都不为过。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