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汪会谈」20周年纪念茶会活动报导
- 更新日期:109-09-05
「辜汪会谈」20周年纪念茶会活动报导
文/编辑部
海基会4月29日上午举行「辜汪会谈」20周年纪念茶会,邀请马英九总统、立法院王金平院长、陆委会王郁琦主委等政府首长,以及辜汪二老之家属、当年参与会谈或提供协助之相关人员、参与观察之学者、采访「辜汪会谈」的媒体记者、与本会董监事及顾问、重要智库代表及学者,共计约200人参加。
海基、海协两会于1992年达成「一中各表」共识后,海基会辜振甫董事长与大陆海协会汪道涵会长旋于1993年4月27日在新加坡海皇大厦举行「辜汪会谈」,并于4月29日签署4项协议。这是两岸分隔40多年后,两岸政府首度授权的最高层级会谈,对两岸关系发展意义至为重大。
「辜汪会谈」20周年纪念茶会分为三部份,首先,是举行纪念茶会,茶会一开始由海基会林中森董事长、陆委会王郁琦主委致词,会场并展示当年协议文本、文献资料与照片特展,供与会来宾参观。
林董事长致词时特别强调「辜汪会谈」最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两岸和解、交流合作、搁置争议、互利双赢,是两岸人民跟两岸政府发挥大智慧而促成。」王主委则指出辜振甫董事长若是看到目前两岸的成果,绝对会感到欣慰,「他的心愿,我们正在一一实现」。
马总统于9时30分抵达后,海基会随即播放「辜汪会谈20周年」纪念短片,只见现场辜汪二老家属、当年与会人员频频拭泪,缅怀辜汪二老为两岸关系所作出之贡献。
马总统致词时肯定辜汪二老对促进台海和平发展的贡献及付出,并强调政府推动大陆政策及两岸关系,必将在中华民国宪法架构下,秉持「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的原则,依循「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先经后政」的优先顺序来处理,不论在国内或国外,我们都不会推动「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台湾独立」。两岸这5年来和平互利的交流,为东亚与世界树立了一个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的正面范例,此系得来不易的机遇及成果,我们当然会珍惜,也一定要延续。
马总统致词完后,致赠「轻舟已过万重山」木雕纪念品予辜振甫先生和汪道涵先生家属。辜夫人辜严倬云女士在致词时指出:辜汪会谈开启两岸和平发展契机,后来却因遭逢波折而未能延续,一直等到2008年,情况才有所改变。她说:「直到马总统上任以后,才把两岸关系拉回正确的轨道上,从这一点上,马总统可以说是有越人的智慧,谢谢马总统。」
辜夫人并引用辜振甫生前经常吟诵的诗句「但知春意发,谁识岁寒心」说明从事两岸工作的困难与挫折。她说,外人通常只看到幕前的光彩,但幕后的心酸只有自己知道。
汪道涵会长之子汪致重在致词时指出:当年辜、汪面临复杂艰险的环境,但仍忘我的把自己交给历史与两岸人民;过了20年,两岸现在又面临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双方应以不断创新的思维理念、更加宏大的格局心胸,来面对亚洲与世界的变化,并应分享各自的经验与教训,探索出一条两岸共荣之路。
第二部份是举办「辜汪会谈20周年座谈会」,由海基会高孔廉副董事长兼秘书长主持,与谈人包括:台北论坛基金会董事长苏起、前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邱进益、台湾大学公共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政治系教授包宗和、新加坡大学公共政策学院特聘客座教授、亚洲与全球化研究所所长黄靖,以及中国时报主任记者王铭义。
高副董事长在开场时强调,辜汪会谈有四项重要意义:第一,缘起于两岸和解的「九二共识」;第二实践两岸对等往来的真谛;第三,两岸协商制度化的起点;第四,奠定两岸和平对话的基础。
台北论坛基金会董事长苏起指出,辜汪会谈的关键,在于双方愿意「搁置争议,求同存异」。有沟通才可能有互信,有互信才会愿意搁置争议,三者缺一不可。两岸应把握机会,加强沟通。
前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邱进益回忆当年,指出当时国统会研究委员会研议如何因应迟早要面对的「一个中国」问题,在1992年8月1日做出有关「一个中国涵义」的决议文,仿照美中上海公报「各说各话」的模式提出三段论述,让对岸认为已有台阶可下,才有海协会长汪道涵发出邀请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见面之事。
台湾大学公共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政治系教授包宗和指出「九二共识」建立「一中」原则,搁置政治性议题,就实际问题的功能性来谈,「先经后政」的形态在当时已隐然成形。但当年还延续冷战氛围,任何错误判断,都会造成双方冲突;辜汪会谈建立的基础,有助减少错误判断,也使两岸关系20年来维持稳定发展。
新加坡大学公共政策学院特聘客座教授、亚洲与全球化研究所所长黄靖表示,从「九二共识」后,两岸关系经历大幅的变化,包括统独意识在内,经历李扁时代到马总统上任,在趋势上也有大幅度的版块变动。至于两岸关系的另一大变数美国,也由于美「中」关系的基础发生根本性改变,在双方实力消长下,从以前维护共同利益,到如今在对等条件下利益交换,显示两岸问题的决定权将逐步回到大陆与台湾手中,也让当初辜汪会谈的理想成为现实。
中国时报主任记者王铭义从长期采访两岸新闻的角度回顾,认为两岸只要能够坐下来谈,就是辜汪会谈所创造的最大价值。
高副董事长在结语时特别缅怀辜汪二老,展现出传统士大夫为民为国的使命感,所谓「一肩担尽古今愁」,辜、汪两老有为有守的风骨和风范,早已永植世人心中。他并指出两岸「缅怀先哲」后,最重要的是要「开创新局」,未来两岸发展有4个重要方向,包括两岸关系定位、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政治议题协商、互设办事机构。
在两岸关系定位方面,马英九总统说得非常清楚,是「互不承认主权、互不否认治权」,中共前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去年十八大结束政治报告时也提到,「要考虑国家尚未统一状况下的两岸统一关系」,双方要拿出智慧,做这些事。
有关国际组织方面,去年亚太经合会议(APEC)中连胡会时,连战提到参与国际民航组织问题,胡回应「要认真研究台湾以适当方式参与国际民航组织」,如何具体落实未来也会影响两岸关系发展。
第三是政治议题,现在的讲法是时机还不够成熟,但政治议题有不同层次,有低阶有高阶,低阶已经迸出了,他引用前国台办主任、现在外交部长王毅2010年在纽约对「先经后政、先易后难」讲过两句经典的话「经中有政、易中有难」,现在就是这种状况,今年4月博鳌论坛,前副总统萧万长向中共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到旅客来台中转问题,事实上,为什么大陆不开放他们的人来台中转?主要是持有的证件(护照)问题,这已涉及政治议题,其他协商的议题也有类似情况,虽系经济或民生议题,但如从政治角度切入,却有低阶的政治涵义。如果这些议题不能解决,也很难继续往上走,所以政治议题,还是要先易后难、先低后高,循序渐进,顺其自然。
最后是互设办事机构,大家都提到两岸间比较可行的方式,还是两会互设办事机构;海基会、海协会「两顶帽子」的代表处,要克服困难赶快成立,俾建立第一时间的联系沟通管道,不要出现误判,对两岸关系发展就很有帮助。
此外,配合「辜汪会谈」20周年纪念茶会另一个活动是雕塑家杨奉琛与朱炳仁合赠「相生.相息」铜雕作品给海基会,该作品以熔铜、锻造工法,采不锈钢材质仿石雕创作而成。以中国古代服饰之衣袖为构思概念创作,型态如风中翩然起舞之舞者衣襟,扬袖共舞。意喻两岸人民,心手相连,情谊互系,相生相息。